白鹭洲书院记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5020210002710
作品名称: 白鹭洲书院记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3981_00.pdf
责任者: [清•安福]王岐瑞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06
主题词: 文学

作品简介

天下四大书院,白鹿、睢阳、石鼓、岳麓是也,而吾吉之白鹭盖亦几与相埒。白鹭在郡南之洲,两水环宪,四山拱翼。自宋太守文忠江先生创建书院其中,而所记则周、程、张、朱六君子,以此为六君子过化所也。宋初,河南启圣程公伯温尝尉庐陵,延宾讲学,而明道、伊川二子实从之。濂溪周子历官虔地,亦数道往斯土。二程尝承父命,由吉就学于虔。后紫阳与南轩张子亦由吉往楚,共赴衡山之游。文忠以六君子遗风未艾故并祀之,以为士的。闻诸朝,朝赐之额曰“白鹭洲书院”,盖理宗皇帝御笔也。元初大德辛丑,有谓书院小教,不必设官,而山氏遂废。久之,栋宇亦遭水圮。至元间李公珏、至正间纳速儿丁官于斯,乃一再修之,寻复山长.又迁书院于城南之仁寿山,而洲渚就荒。明隆庆间又权以山为庐陵学宫,而书院之名并废“万历辛卯,汪公以虚守吉,乃允吉士之请,仍复书院于洲。乙丑,魏銷煽祸,禁讲学,废讲坛,而书院幸以偏隅全。国朝初,几为兵燹灰烬,愚山施公守湖西,始葺数椽而讲道,已,又以病涉移之景贤堂一景贤堂盖故仁寿山云。吴逆变起,占州书院瓦砾无存"康熙庚午,太守罗公京乃一一复其旧。 迄甲申,水涨门堂,又尽圮,仅存后室栖神所.客岁,吴公栓守吉州,始重建如故。盖作人造士之风,自江文忠来虽盛极不无衰时,而一衰即不旋踵有起而振之者。 至于书院规模,在宋则前泮池,池中梵石为桥,升阶为书院大门,悬理宗御匾。进步则有襦星门,有文宣王殿,有道心堂,堂上有楼曰风月。后有山长厅,厅上有阁曰云章,曰峻极。阁之上书籍备藏,环以栏杆。倚栏四望,万象入目,前纳章贡.后汇文水,江天风月之景有随四时而异观者。至若东顾青螺,西眺神冈,层峦耸翠,气象万千,亦无一不于阁上遇之。阁旁,道舍森立,皆诸生肄业所。最后有浴沂亭,亭外竹柳纷披,波湍清澈,或濯或风,町以随意所如。厥后,营建虽多变更,而藏修有地,游息有所,要皆不甚相远。是亦郡城一大名胜也。 虽然,人以地重乎,地以人重乎?地不有人则虽巍其制而丽其观,不适与憩馆游亭等哉!白鹭之胜, 不独胜于水,胜于山,胜于轮奂之美,盖胜于六君子之过化,胜于各名守之振作也。然又不惟胜于六君子,胜于各名守,而要之地灵人杰,白鹭自有所以为胜者。文忠未兴白鹭之先,吾吉自欧公早以节义文章起五季之衰,为宋代开先。其后刘子澄、王材臣辈旋以理学继之,若杨忠襄、欧全美、胡忠简、王泸溪、杨文节、周益公等皆节义文章之炳耀当代者。自白鹭兴而文教更阐,大节流芳。文信国成仁取义,一柱擎天,直与日月争光,而同时吉士之硕果不食,从信国而殉节者其数且几致数百焉。在元若黄瑞伯、刘梅林之著述,李心原、刘公荣之学行,盖亦杰出儒林者:前明儒术甲海内,始于周是修、罗一峰,而毅然不失其正者则惟整庵罗先生,他如邹东廓、欧南野、罗念庵、聂双江、陈蒙斋、邹南皋诸贤亦皆登坛讲学,彬彬有邹鲁风。嗣是松操柏节岁寒不雕如王止斋以迄李忠肃辈更不下数百十人。此理学忠节名臣,书院中皆特为坊表而俎豆千秋也。 流风不替,是所望于继而起者。岐自八岁入郡就试,追随祖父游此,肃拜名宦乡贤,即已私心慨慕, 窃恨吾生之晚。年及成童,乃独负笈读书其中,与永丰张邦桂、泰和曾闻亨、吉水杜与梅、吾邑袁眉先诸友共相切磋,时康熙壬午、癸未间也。罗公兴复旧规,犹及见其什之七八,诅才踰年,遂成茂草,后每过从,辄为感泣。迩自白鹿洞归,而吴太守轻适临,焕然重新.一时衣冠跄济,弦诵声彻两岸,至止斯堂,不胜鼓舞。乃举闻诸白鹿者,招我同志,共勖之曰:书院以讲学也,学非徒工文字之谓,谓能明道行道,而驯至于纯粹以精地也。吾党有志于斯文乎,务追六君子过化之踪,体各名守振作之意,景各先贤道学之规,而不牵于利,不役于名,不流于偏,亶亶焉居敬以;/-.其本.穷理以去具蔽,克己以祛其私,复礼以践其实, 则兼葭秋水,伊人宛在,正学一灯,薪传不绝,白鹭之盛乂视之白鹿诸大书院而何多让哉!时维雍正三年乙巳,安成王歧瑞识。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