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理学源流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5020210002708
作品名称: 吉安理学源流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3979_00.pdf
责任者: [清•泰和]姚潮
分类: 文学
分类号: I206
主题词: 文学

作品简介

理学者,抉理义之奥,究性命之归,而千圣之统绪赖以传也。宋兴以来,濂洛关闽,递树名教之帜,而其间出一已之卓识,排百家之纷议,师承各有所自,持论不必尽同,此朱陆同异,当世并称,而言理学者遂不能无同源分流之殊致焉。 吉阳为江右名郡,钟英毓奇,人才迭出。理学之起于宋代者,有欧文忠、杨诚斋两先生为之倡。嗣是刘静春、王懋甫、黄瑞节、李心原、刘瑾辈肩背相望,后先济美。而自元徂明,其源流更可考而知也。有明三百年,理学家凡三嫗,河津以主敬,陈新会以致静,王余姚以良知。良知之学异于主敬,而与致静相若也。王公抚虔之年,宏开讲台,广收来学,海内名士,翕然信从。而吉郡之出其门下者,约有十余人焉。 安成刘两峰偕弟师泉,其受业最先者也。两峰之学主于躬行,深以虚谈为戒;师泉究心精一,皆得性命兼修之旨。时聂双江举未发之中,相质两峰曰:“发与未发,非判然二也,能致其知则寂感一矣。”双江著有 《良知辨》、《致知议略》,任道之勇,阳明深嘉之。爰贻书欧阳南野,以申其未发之说焉。南野,受学虔台者也,观其与邹东廓、罗念庵诸公聚讲于青原梅坡之上,不可得其大概乎?夫以寂感体用、通一无二为正学者,东廓之得于阳明居多也;而念庵则归摄静寂,彻悟体仁,力明致良知之功。以信授生徒,盖阳明之学得邹、罗二公以身发明之,而东南为特盛矣。至若向往东廓,慨然以正学为己任者,时则有刘泸潇与罗公廓、王塘南,同修郡志,记叙详明,迄今宗之。而塘南者,致知极主新建之诣,研几契新新会之奥,是以修悟并融者也。若夫幼焚积卷,从梅源而禀虔学者,不有刘三吾乎?自学自悦,宗良知而贵实践者,非彭一庵而何?乃有致辨虔中,抗志弗从,厥后仍尊为师者,则胡庐山其人。他如邹南皋、郭青螺、王艮、罗伦,以及陈嘉谟、欧阳瑜、王舜鹏、尹任之、周以道、曾同亨、颜铎、王剑之徒,皆各有成书,表章师说。惟整庵罗公潜心体究,独得存心养性之旨,故致书辨难,多所抵梧,虑夫致良知之说近于释氏也,因著《困知记》上、下卷,以明所自得云。 合而观之,称理学者其学皆有从入,非遵一途而合一辙,要各自有精思力践,中有独见而得之也。主困知者,其有得于朱子道问学之义乎?宗良知者.其有得于陆子遵德性之者乎?顾何以良知之学,顷重多世,而“困知”一记,几等于曲高而和寡也。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