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国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唯一号: 140335020210000425
作品名称: 资国寺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3/001
起始页: T02539_00.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I059.9
主题词: 寺庙

作品简介

位于梅塘乡土坊刘家村的龙须I匕南麓,在境内佛教界的声臂仅次于青原山净居寺。始建 于唐代宗永泰二年(766),初名法云禅院,代宗赐额“长兴寺”,德宗时建塔于院内。文宗太和二年(828) 改为长兴禅院,宣宗大中二年(848)改称资国卡,后宋真宗御赐为“资国禅乍”,沿用至今。宋宁宗庆元六 年(1200)遭雷火烧毁,众僧均迁徙至肯原山净居芋,理宗淳祐匕年(1247), til净居芋派开一和尚来此重 建,明嘉靖间(1522〜1566)废。清顺治1年(1656)川庵秀禅师重建,康熙二年(1663)僧开一增置塔 院及法世1927年被人火烧毀,次年复建民国时尚盛,當住僧人多时何20余人一 该寺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尚保持很好的寺院环境。龙须山郁郁葱葱的苍松古柏,红墙黄瓦被古树 掩映,几处翘角飞檐若隐若现,暮鼓晨钟,青灯香烟透出幽静,整个寺院笼罩在一片宁静、肃穆和神秘之 4'那时,不仅吸引远近善男信女来此朝拜,而」I也招彳来不少游客来山休闲观赏。“文化大革命”开始 后,寺院捣毁殆尽,砖瓦也被搬去扩建学校,最后只剩一间僧房。龙须山上茂密的苍松古柏也所剩无几。 “文化大革命”后,拨乱反止,落实党的宗教政策,经各方面人士长期筹划和大力资助,于20世纪末 动I:重建资国芋 现已修通至寺公路,大雄宝殿和附属建筑按原貌正在施I:,诸佛像也已到位,铜钟铸 就,现山体光匸持教务活动.于1998年7刀进仃厂登记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吉安地区志 第三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