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呆子宋彭寿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唯一号: 140334020230000601
专题名称: 书呆子宋彭寿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30000011/001
起始页: 0845.pdf
专题类型: 民俗文化

专题描述

宋彭寿,富滩镇龙口村人,清末举人,他一生只知埋头读书,从不过问身边的人和事,虽然学问深,但书呆子气重,不免时常闹出一些笑话来: 买宪帚 有一天,宋彭寿去值夏街当坏,妻子告诉他:“家里的宪帚不能用了,你要记得买一个回来。”宪帚,是厨房日常用具,用于洗刷锅面上的残留物。宋彭寿一边走,一边应着:“好好好!知道了。” 到了街上,他看见一个摆宪帚摊,便上前去问:“宪帚多少钱一个呀?”卖主见问,伸出两根手指一晃。宋彭寿拿起一个宪帚观看,见帚丝有几百根,心想:“这个人的手艺真好!削这么多根该当要多少时间呀?20文,太少了!我还是多给他一点钱吧。”于是,他拿了两个笔帚,给了卖主100文钱就赶紧离开了,生怕人家会认出他是个举人公,来感谢他。何必呢?体恤人不用留名嘛。 宋彭寿一路走一路笑,高兴自己今天做了一桩好事,又买到了便宜货。到了家里,妻子问他:“今天你有什么事这么开心呀?我问你,宪帚多少钱一个?”他笑而不答,也伸出两根指头。妻子不解,问:“到底多少钱一个呀?”宋彭寿说:“还是我们读书人有面子,人家不肯多要钱就卖给了我。好便宜,50文一个。” 妻子一听,气坏了:“天收咯!两文钱一个的宪帚,你给了人家50文,还说便宜,这个日子没法过T!" 宋彭寿不以为然,仍在欣赏他买的宪帚,说:“看!削得多细呀,若是要我来削,一天能削几根?没有一个月也削不出来一个宪帚哩。” 晒鞋 宋彭寿读书一向手不释卷,坐着走着手里都是捧着书看。有一天,他边走边看书,一脚踏空,踩到水田里去了,鞋子里面全灌满了水。当时正是三伏天气,烈日炎炎,暑气逼人。宋彭寿回到家,赶紧端出一个小凳子,坐在太阳底下,伸出两只脚来晒鞋。并高兴地说:“这下好了,可以看书、晒鞋两不误,不是我聪明,哪里想得到这样的好主意?”他边看书边晒鞋,不一会儿,浑身大汗淋漓。妻子从外面洗衣回来,看见丈夫坐在太阳底下,被晒得汗如雨淋,以为他生病了,忙关切地问:“怎么了?是不是打摆子怕冷?” 宋彭寿连忙说:“嘿!别乱哇!你没看到我是在晒鞋子吗?” 妻子一听,提着的心才放下来,转而一想,就气不打一处来,骂道:“蠢猪!你就不会换双鞋子,把湿鞋拿到太阳底下晒?” 宋彭寿哑然失笑,说:“哎呀!还是你聪明!我这么聪明的人都只是举人,如果你读了书一定能中进士。”说完,赶紧进屋换鞋去了。 妻子无奈地摇摇头笑了。 写借条 宋彭寿在吉水乌江枫坪村李家教书。 一天,有位妇人来请她帮忙写一张借条,说是春耕在即,家中缺种谷,急需要向村里某某借些种谷浸种。 宋彭寿请妇人坐下,详细地询问了妇人的身世、春耕生产情况,以及借谷还谷的数量、利息、日期等等,足足谈了一上午。妇人心说,这下总该帮我写借条了吧。谁知,宋彭寿告知她说三天后来拿。妇人不好说什么,只得回去了。 第三天,妇人已请别人写了借条,怕宋彭寿又写,平白地欠他一个人情。所以,特地来书院告知他一声。哪知道,她刚一进门,宋彭寿就以为妇人是来取借条,忙从房间拿出一大叠纸来,说:“哎呀!亏我那天问得仔细,不然的话,三天哪写得了呀?快拿去吧!”宋彭寿倒是很热心,妇人却是惊呆了,问:“先生,你这写的是什么呀?” 宋彭寿不悦地说:“你不是请我写借条吗?这么,就忘记了?”妇人说:“先生,我是来告诉你,我家男子人已请别人写了借条,就不劳你费神了。”宋彭寿一惊,是谁怎么好的文笔,这么快就写好了,我倒是要见识见识。他要妇人把那张借条给他看看,妇人从身上取岀借条给他,只见上面写着:“今借到某某种谷五十斤,年息二成,来年清明节前连本带利还清。此据。今借人某某”宋彭寿看完,叹息道:“早知道这么简单,我早就写好了,哪里用得了三天呀?” 原来,宋彭寿是从妇人的身世,写到借种谷的原因,以及播种、育秧、插秧、耘田、收割等过程,写到本利归还数量、日期、中人、保人、代笔等,洋洋万言,难怪他写了三天才写完哩。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