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雷公七姑镇妖魔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唯一号:
140334020220000319
专题名称:
雷公七姑镇妖魔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843.pdf
专题类型:
传说、奇闻
专题描述
据说值夏镇七姑岭以前叫猪婆岭;雷公榭以前叫牛牯岭。猪婆岭位于赣江东岸,临江一面如刀劈斧剁;牛牯岭居赣江西岸,山腰里有个缺口大洞。为什么会形成如此地貌?当地有个神奇的传说。 古时候,猪婆岭上住着一户人家,户主叫双喜。一年春天,双喜买了一只猪崽和一头小牛来饲养。这两只畜生,见风就长,眨眼就变,仅仅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猪崽就变成腰肥体胖的猪婆,小牛就变成腰粗腿壮的牛牯。第五十天开始,麻烦事来了,猪咬牛,牛触猪,各不相让。隔栏圈,分桩吊,不是牛扯断绳,就是猪咬烂门。双喜夫妇正商量抬猪牵牛去拍卖之时,忽然天空突变,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猪、牛不见了。夫妇俩到处寻找,都不见猪、牛踪影;却见赣江东岸突现一座形似猪婆的山岭,赣江西岸突现一座形似牛牯的山岭。他们望着猪婆岭、牛牯岭直叹气,却又无可奈何。 第五十四天,天刚蒙蒙亮,天旋地转,猪婆岭发出呼呼叫声,山头渐渐伸向对岸,不一会便伸到了江心;牛牯岭传来隆隆巨响,山头向上抖拱,不一会长到了半天云中。双喜目睹此景,懵了,昏倒在地。 昏迷中,双喜隐隐约约看到一位妙龄尼姑,登上山顶,云帚一掸,风平浪静。双喜急忙上前,倒头便拜:“多谢师傅,法术无边,救苦救难,镇妖压怪。但不知是何方妖怪在此作孽,请师傅指点迷津。”小尼姑微启朱唇道:“施主不必惊慌,刚才兴风作浪的是你家的猪婆精和牛魔王,两只畜生,明争暗斗,一个扬言要拱过河,一个夸口要长上天。倘若它们得逞,天下哪有太平,人间岂不遭殃?待午时三刻,电闪雷鸣之后,你只要如此这般,定能降伏,自有报偿。”说完飘然而去。双喜抬头一看,小尼姑不见了,只见空中飞来一只小鸟,不停地叫着:“七姑、七姑!” 午后,乌云翻滚,雷电大作,天空撒下两道火光,地上响起两声炸雷,顿时,猪婆岭如刀劈斧剁,削去了伸至江心的山头;牛牯岭就像锹铲锉削,削平了高出云天的山顶,而且在山腰锉开了一个大洞。双喜按照小尼姑指点,先到猪婆岭下赣江边石岩洞里一摸,摸到一块银子,形状很像猪婆;后到牛牯岭大洞里挖,挖出一块金子,样子很像牛牯。 双喜得到财宝,决定在猪婆岭上建造一座庙宇,取名七姑庵,表示对小尼姑的怀念;又在牛牯岭上建造一个凉亭,取名雷公榭,表示对雷神爷的感谢。从此,猪婆岭也叫七姑岭,牛牯岭也叫雷公榭。 如今,庵和亭虽然不复存在,但七姑岭的山势和雷公榭的大洞依然如故。更有趣的是,七姑岭上红、白、黑三色黏土,传说红泥是猪血,白泥是猪脑子,黑泥是猪的臭肝烂肺。雷公榭在山洪暴发时,流水冲刷成沟,沟底淤积细砂砾石,传说是牛角牛骨粉末。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