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国道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地理名称: 105国道
唯一号: 140333020220000182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312.pdf
地名类型: 道路
层级分类: 陆路
起始年代: 1931年8月
隶属: 吉安市青原区

介绍

105国道(北京至珠海)过境河东街道、滨江街道、天玉镇等地。是江西省贯穿南北的主要干线公路,1982年起分期改建南昌至赣州路段后,称昌赣公路。 该公路1931年8月动工修筑,10月新干至吉安段建成通车,全长94.2公里,为赣粤干线一段。1932年又赶修吉安至泰和马家洲段,全长57.8公里。次年底修至赣州,全长428.3公里。后延伸至广东小梅关,称南小线。1939年、1949年两度遭严重破坏。1949年8月经“吉安支前交通处”组织抢修勉强通车至泰和,1950年全线修复通车。1982年4月南昌至吉安禾埠桥二级公路工程动工。1984年底昌赣公路裁弯、取直、降坡等工程完成,全面铺设沥青路面。1970年以前,105国道吉安市段路线由吉水县城南门至境内河东彭家过渡至吉安城区盐码头。1970年井冈山大桥建成,105国道自境内河东经井冈山大桥至市区。1995年吉安赣江公路大桥建成,105国道经河东街道、滨江街道过赣江公路大桥至吉安市城南。途经青原辖区12公里。建区后,105国道在青原城区从吉安赣江公路大桥至海关大楼5公里更名为青原大道。 105国道自吉安海关大楼至天玉镇与吉水交界处共7公里。该路段在20世纪80年代末属沥青油路,后改铺水泥路,属国家二级公路。2009年7月,中共吉安市委、市政府“打造吉泰工业走廊”,自吉水醪桥至泰和实施道路改造,属青原区改造路段为自海关大楼至天玉邱家于吉水交界处,全长7公里,工程总投资约1.2亿元,青原区交通运输局任项目建设法人,其中从海关大楼圆盘至河东老收费站路段,按城市主干道Ⅱ级标准改建,规划道路红线宽52米,机动车道宽26米,机非分隔带宽2米,非机动车道宽4.5米,人行道宽6.5米;河东老收费站与吉水交界处路段,按一级公路标准改建,路基宽24.5米,机动车道宽10.5米×2,中央分隔带宽2米,土路肩宽0.75米×2。工程已于2010年底完工并通车。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