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区

知识类型: 地理名称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地理名称: 青原区
唯一号: 140333020220000131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117.pdf
地名类型: 行政区
层级分类: 县(区、旗、县级市)
隶属: 吉安市

参考方位

位于河东街道璋塘村案山新石器时期遗址。

介绍

青原辖区历史悠久,位于河东街道璋塘村案山新石器时期遗址,距今有五千多年历史,是迄今发现的吉安先民最早的聚居地。夏时青原辖区属《禹贡》所称“九州”的扬州,商末为吴地。周武王克商定天下后,封其五世孙章为吴侯,领旧吴地。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又属越地。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灭越,越地尽入于楚。 始皇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地域属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秦统一中国,分全国为36郡,江西属九江郡,设庐陵县(《水经注》说它是因泸水而得名),青原辖区属庐陵县。 西汉高祖元年(前206),秦亡,楚汉争霸,项羽立英布(一称鲸布)为九江王,庐陵县属九江王国。汉高祖四年(前203),分九江郡立豫章郡,改封英布为淮南王,领九江、庐江、衡山、豫章四郡,领18县,庐陵县仍属豫章郡,青原辖区属豫章郡庐陵县。 新莽建国元年(9),改豫章郡为九江郡,改庐陵县为桓亭县,青原辖区属九江郡桓亭县。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桓亭县复名庐陵县,青原辖区仍属豫章郡庐陵县。东汉献帝建安四年(199),庐陵县析置高昌、兴平、阳城、西昌、遂兴县,隶庐陵郡。青原辖区属庐陵郡高昌县。 末帝宝鼎二年(267),庐陵郡辖高昌、兴平、石阳、阳城、西昌、新兴、巴丘、吉阳八县。青原辖区其时属庐陵郡高昌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司马炎平吴,分扬州地立江州,庐陵郡属江州。庐陵郡治迁石阳。 东晋咸康八年(342年),庐陵太守孔伦移庐陵郡治于今吉安市孔家湾,石阳县随徙。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高昌县。 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庐陵郡治移石阳县治所,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高昌县。 南朝齐建元元年(479),郡治如宋,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高昌县。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武帝灭齐,高昌县并入石阳县,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石阳县。 南朝陈永定元年(557),郡治如梁,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庐陵郡石阳县。 隋开皇三年(583),隋平陈后,改庐陵郡为吉州,青原辖区时属江州吉州石阳县 隋开皇十年(590),改石阳县为庐陵县,青原辖区属吉州庐陵县。 大业三年(607),改吉州为庐陵郡,将郡治移于原石阳县治旧址(今吉水县醪桥镇固州村)。青原辖区属庐陵郡庐陵县。 大业末(615~617),分庐陵县水东的顺化(又作淳化、舜化、纯化)、文昌(又作永昌)、折桂、中鹄、仁寿、兴平、明德、永丰、龙云、云盖、迁恩等十一乡置吉水县。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县、吉水县。 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吉州。青原辖区属吉州吉水县。 唐武德八年(625),改吉州为庐陵郡,青原辖区属庐陵郡吉水县。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十道,庐陵郡隶属江南道。青原辖区属江南道庐陵郡吉水县。 唐高宗显庆二年(657),改庐陵郡为吉州,仍隶江南道。青原辖区属江南道吉州吉水县。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全国由10道分为15道,江南道分为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吉州属江南西道。青原辖区属江南西道吉州吉水县。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吉州为庐陵郡。青原辖区属江南西道庐陵郡吉水县。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改吉水县为吉水镇,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县、吉水镇。 肃宗乾元元年(758),庐陵郡复改吉州。青原辖区属江南西道吉州吉水镇。因军事需要、自唐武德五年至十国杨吴占领吉州(622~910)的288年中,还经历了按军事机构设置的管理形式。 后梁开平四年(916),杨吴得吉州,沿袭唐制,升吉水镇为吉水县,以新淦(今新干)为都制置使治所,后移吉水,领丰城、新喻、吉水三县。青原辖区属新淦都制置使吉水县。 南唐烈祖升元二年(938),南唐建立,初承继吴制,次年罢新淦都制置使,吉水还隶吉州,改吉水县为吉水场。青原辖区属吉州吉水场。 南唐元宗保大八年(950),吉水场改为吉水县,属吉州{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县、吉水县。 北宋初,江西仍属南唐,太宗开宝八年(975),南唐被北宋所灭,吉州改称吉州庐陵郡兼军事。青原辖区属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吉水县。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976),全国由原15道改为15路,江南西道改为江南西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吉水县隶属不变。 北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庐陵的同水乡与吉水的顺化乡互易(顺化乡即纯化乡),青原辖区东固、富田、新圩、文陂、值夏、河东属江南西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庐陵县,富滩、天玉属吉水县。 南宋初,维持北宋体制。高宗建炎四年(1130),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又合并为江南路,同时置鄂州路,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属之,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吉水县不变。高宗绍兴元年(1131),撤鄂州路,江南路再分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州、县仍属江南西路不变。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设江西行督元帅府,元军占领吉州庐陵郡,青原辖区分属江西行督元帅府吉州庐陵郡兼军事庐陵县、吉水县。 至元十四年(1277),江西行督元帅府改称江西道宣慰司,设江西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或江西省),吉州庐陵兼军事改为吉州路总管府,青原辖区分属江西行省吉州路总管府庐陵县、吉水县。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吉水由县升州,其他隶属未变。 仁宗皇庆元年(1312),改吉州路总管府为吉安路,青原辖区分属江西行省吉安路庐陵县、吉水州。 惠宗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兵取江西,依旧置江西行省,改吉安路为吉安府。青原辖区分属江西行省吉安府庐陵县、吉水州。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吉水州复为吉水县。洪武九年(1376年),江西行省改为江西承宣布政使司,下设道,吉安府属湖西道。青原辖区分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西道庐陵县、吉水县。 崇祯十六年(1643)九月,张献忠攻克吉安,改吉安府为亲安府,改庐陵县为顺民县。十一月,明江督吕大器收复吉安,回复原名,隶属仍旧。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清军占领吉安,沿明制。康熙二十一年(1682),湖西道废,吉安府直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青原辖区分属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吉安府庐陵县、吉水县。 世宗雍正九年(1731),吉安府属分巡吉南赣道。乾隆十九年(1754),吉安府属分巡吉南赣宁兵备道,县属不变。 1912年,废府,直属江西省。青原辖区分属庐陵、吉水不变。 1914年,庐陵县改称吉安县,青原辖区分属江西省庐陵道吉安县、吉水县。 1931年1月,民国政府设“东固特别行政区”,管辖纯化乡和儒林七十四都(今东固、富田、新圩、文陂、值夏);7月,“东固特别行政区”改为“平赤县”,其时,青原辖区分属吉安县、吉水县、平赤县。 1933年,废平赤县。同年10月,将其管辖区域纳入“龙岗特别区政治局”管辖。1934年2月撤销;随即又将其并入“藤田特别区政治局龙冈第二区”管辖,1935年3月又撤销,还归吉安县管辖。此时,青原辖区仍分属吉安县、吉水县,直至吉安解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青原辖区属苏区范围。1929年10月,成立赣西革命委员会,11月成立赣西临时苏维埃政府。1930年2月,成立赣西苏维埃政府,辖纯化、富田、东固区苏维埃政府。青原辖区值夏、文陂、新圩、富田、东固归赣西苏维埃政府管辖,未建革命政权的地方属国民党统治区,仍称吉安县、吉水县。1930年3月,赣西苏维埃政府改为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吉水县中鹄、水南、白沙区委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与吉水县委失去联系,改由赣西南特委直属党部中路行委领导,区苏维埃政府直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中路办事处。今青原辖区除河东、滨江街道外,均直属赣西南苏维埃政府中路办事处。 1930年10月,红军攻占吉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同时恢复成立吉安县苏维埃政府。青原辖 区范围全部隶属江西省吉安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12月,富田事变发生后县苏维埃停止活动。1931年8月,赣江以西也成立吉安县苏维埃政府,为便于领导,1931年5月间,辖区内的东固、富田、纯化归属苏区庐吉县。 1931年11月,根据全苏一大决定,为纪念黄公略烈士,撤销庐吉县苏维埃政府,在永吉泰特委所辖的富滩、值夏、富田、东固、水南等区域建立公略县,青原辖区全属公略县。 1949年7月14日,吉水县解放,15日吉水县政府成立,16日吉安城解放,18日成立吉安县人民政 府,28日析吉安县石阳镇成立县级吉安市人民政府。其时青原辖区分局吉安县、吉水县。 1951年9月,吉安县河东的塘上、梅林、青原三乡划归吉安市管辖,青原辖区分属江西省吉安专区 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 1953年1月,撤销原县级吉安市,改为吉安镇(11月复为吉安市),河东郊区的上达、斋楼、塘上、安芫、厦里、黄龙六乡划归吉安县管辖。青原辖区乂分属江西省吉安专区吉安县、吉水县。 1953年12月,经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将吉安县河东乡划归原县级吉安市管辖,青原辖区分属 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 1958年11月,吉安县并入吉安市。青原辖区属吉安市、吉水县。 1959年6月,吉安市又分为吉安县、吉安市,青原辖区属吉安市、吉安县、吉水县。 2000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吉安地区设立地级吉安市,原县级吉安市撤销,地级吉安市设吉州、青原两个区。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市
隶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