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图书馆
吉安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吉安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吉安市白鹭洲中学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唯一号:
140331020220000670
机构名称:
吉安市白鹭洲中学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20000005/001
起始页:
0184.pdf
地址:
吉安市白鹭洲
前置机构:
吉安市第七中学
起始时间: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
机构描述
白鹭洲中学系省重点中学,位于市区东面,赣江中流白鹭洲上,学校占地面积9740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7202平方米。洲上芳草如茵,名胜古迹甚多,历来是文人游客讲学游览胜地。原为白鹭洲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吉安府中学堂。它既是吉安最早的中学,也是当时吉安地区最高学府。学习期限五年,设3班,学生150人。办学经费由原府属白鹭洲书院及阳明书院的田产、房产经费收入支付,不足之数由旧府属的吉安、吉水、永丰、安福、万安、泰和、遂川、永新、莲花、宁冈等十县摊派。 1914年(民国3年)9月收归省办,改名为省立第六中学校,学制四年,设4班,学生95人,办学经费由省库支给。1926年分设男子部(一部),女子部(二部),8月始设高中部,四年制1班,三年制2班,教职员23人。1927年1月与省立第七师范合并,改名为省立吉安中学校,设高中普通科、师范科各1班,初中10个班,学生400余人,教职员30余人。是年11月改称省立第五中学校,分设初中、高中两部,均按文理分组(班),女子部改办省立第四女子中学校。1938年8月,改称省立吉安中学,分设初中、高中两部,均为三年制。次年停办高中师范科。1937年,初中增设借读班,高中普通科曾一度改为理工科。全校15个班(初中9个班,高中6个班),学生约600人。1939年3月,日机轰炸白鹭洲。是年寒假,该校迁青原山,一年后再迁遂川藻林。1944年,大部分师生迁吉水县平湖村,1945年抗战胜利后全部迁回白鹭洲。从1916年至1948年,毕业生达2533人,其中:旧制中学毕业12届,毕业学生378人;初中毕业24届,毕业学生1349人;高中师范科毕业5届,毕业学生62人;普通高中毕业16届,毕业学生744人。1903年至1949年的46年中,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解放后,1949年7月,由市人民政府接办。1949年下半年,私立扶园中学、吉安县立中学、私立至善中学与之合并,改名为省立吉安联合中学,石田兼校长。当时教师约40人,学生约600人。1953年1月,改名为江西省吉安第一中学,同年8月又改名为江西省吉安中学,设初中、高中部,实行“三·三制”,每个年级设4个班,学生约1000人,教师约70人。1955年,停招初中生,改名为江西省吉安高级中学,高中每个年级设8个班,共计24个班。1958年1月划归市辖,6月,该校“戴帽”办吉安工学院,11月底,工学院迁往神冈山办校,与吉安高中分离。1963年9月,初中恢复招生,每年级2个班,高中每年级6个班,共24班,学生约1200人,教师70余人。1966年“文革”开始,学校陷入混乱。1969年1月,69届高中4个毕业班,69届、70届8个初中毕业班,学生约500名和30余名教师迁往金坪,与金坪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合并,其他教师下放农村劳动。教学设备,图书仪器损失严重。 1976年10月,在白鹭洲复办中学,定名为吉安市第七中学,招收初一、初二6个班,学生约300人,教师20余人。1977年,初中改招4个班,高中招收6个班,实行“二·二制”,学生增至1000余人,教师增至100余人。1982年3月,改名为吉安市白鹭洲中学,初中、高中各招4个班,恢复“三·三制”。 “文革”后,教学设备不断充实。现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仪器药品库、演示实验准备室共11个,建筑总面积达798平方米,仪器药品折价总额为10万余元。微机室有386—33型教师主机1台,学生用机12台,稳压电源1台,教师用终端桌1张,学生用终端桌12张。装备费达5.6万元。语音室面积100平方米,内装SJJ—3型语言学习系统72座。造价总金额达3.1万元。图书馆面积80平方米,藏书4万册。 1991年,投资69万元,建造电教实验楼,建筑面积为2092平方米。 1985年,由省、地、市财政拨款110万元修建白鹭洲大桥,1987年7月25日建成通车。桥长217米(主桥长120米,引桥长97米),桥宽10米,系三墩四拱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桥的建成,结束了千百年来人工摆渡过河的历史,保证了师生来往渡河的安全。 1992年设24个班,学生1652人,教职工139人,其中专任教师122人,(初中教师64人,高中教师58人),在教师中获高级职称24人,一级教师职称38人,二级教师职称57人,三级教师职称1人,未评级2人。有中共党员34人,共青团员29人,民主党派成员10人。 1965年至1992年,干部、教师中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优秀教师称号、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各1人,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称号2人。全国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工作者称号2人。1966~1991年教师在省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教改经验、教学参考作品共14篇,其中:教师谢恒成编写的《政治导读与参考》一书由赣出内局字[1992]第120号文批准内部出版。由校党总支书记刘炎生选编、郭石山注解的《白鹭洲书院诗存》,收集了从南宋淳祐元年至清同治九年的六百余年中的文人墨客、名人大儒在白鹭洲留下的乐章,有一定的存史价值。 1981年以来,该校曾荣获多种荣誉称号。获共青团中央授予的全国“红领巾读报奖章”先进集体,获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省“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单位,省爱鸟护鸟先进单位。并由省教委和省体委命名为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由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该校的学生气象小组获全国“活跃的中学生活”气象哨先进小组;高二(3)班团支部获全国先进团支部。学生在学科竞赛中,先后获江西中学生迎春作文比赛团体二等奖;华东地区中学生哲学、政治经济学小论文团体奖;1992年获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江西赛区)团体总分第一名,市政府颁奖1万元,有关工厂奖励8千元。1986年至1992年,学生参加全国(江西赛区)学科竞赛,获一等奖12人,二等奖19人,三等奖39人,省级奖31人。其中,张劲柏、郑慧诚、萧艳获全国高中数学竞赛一等奖;邓大虹、黄涛、龚彬、李宁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一等奖;马少华、杨彦开获全国高中化学竞赛一等奖;万辉获全国中学生精英选拔赛全国通达奖学金一等奖,获奖金2000元;徐翔获全国初中物理应用知识竞赛一等奖;苏凯获全国初中化学竞赛一等奖;张劲柏获《半月谈》中学生奖学金人民币300元,并获杨尚昆主席题词“祝你成才”的证书。在体育竞赛中,先后获九省一市“长江杯”田径赛团体总分第四名,江西“长江杯”团体总分第一名。从1981年以来,学生在全国运动会获奖者计9人次,获省运动会第一名的达28人次。 建国后,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合格人材。从1981年至1992年,学生考入高等院校达1385人(其中:1983年改制,无毕业生),保送生19人。1989年,高二女学生萧丽媛(15岁)录取南京大学少年班;1990年,高二男生郭灵凌(15岁)录取武汉大学少年班。1979年以来,先后向高等院校、省体工队、省体校输送体育人才70余人。1955年和1989年该校高考成绩突出,1955年考取清华大学的达7人,1989年考取全国重点院校的达60人。
知识出处
《吉安市教育志》
本书主要记述吉安市教育工作发展概况,分为儒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普通中等专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教育行政、党群组织、人物等12章。
阅读
相关人物
萧丽媛
相关
郭灵凌
相关
张劲柏
相关
郑慧诚
相关
萧艳
相关
邓大虹
相关
黄涛
相关
龚彬
相关
李宁
相关
马少华
相关
杨彦
相关
万辉
相关
徐翔
相关
苏凯
相关
张劲柏
相关
杨尚昆
相关
谢恒成
相关
刘炎生
相关
郭石山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