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唯一号: 140331020210000621
机构名称: 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T02716_00.pdf
起始时间: 1935年

机构描述

其前身是1935年江西省农业院在吉安青塘城(现白塘乡)设立的吉安中心苗圃和1936年在吉安青原山附设的示范林场。1945年,吉安中心苗圃迁入青原山示范林场同时更名为江西省农业院青原山示范林场。1949年10月改称吉安林场。1954年吉安行署将吉安林场接壤的原吉安、吉水两县部分山地划入吉安林场,规模扩大至22. 3万亩。1956年7月划出9.7万亩设立东华林场, 归吉水县管辖。1958年8月,建立专区林业科学研究所,将吉安林场更名为吉安专区试验林场,隶属林科所。专区林科所内设办公室、森林经营系、森林保护系、森林利用系。 1966年后更名为井冈山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文化大革命”期间,林科所科研工作停止。1979年 8月更名为吉安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所。该所占地5.1万亩。2000年有干部、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共211 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7人,初级职称27人,技术员14人。内设办公室、科研教育科、生产监察科、试验林场(林地4. 18万亩)和天然冰片厂。主要从事林业科研、营林、林化和花卉苗木等生产。 吉安地区林科所成立后至20世纪70年代前,主要进行林木速生丰产造林技术、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主伐方式和天然更新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同时,营造了杉木、马尾松速生丰产试验林。70 - 80年代初,主要从事林木优良品种的引种和繁育、用材林速生丰产技术研究,重点开展了湿地松引种和母树林营造技术研究及推广,为全区大面积营造湿地松起了推动作用。1946年引种,1947年育苗,1948年移栽的美国湿地松,到2000年全区推广到400万亩。80年代中期开始,主要开展了樟树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的研究,首次在吉水县发现富含天然右旋龙脑的龙脑樟,同时进行了无性抨插繁育、矮林作业及加工技术的研究,并将这一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1986年建立了龙脑樟繁育基地和原料林生产基地, 1997年建成天然冰片厂,直接从龙脑樟树叶中提取“右旋龙脑”。 至2000年,全所共获科技奖励21项,其中获林业部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 项,省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四等奖2项,省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6项,地区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