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洲书院

知识类型: 机构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唯一号: 140331020210000554
机构名称: 白鹭洲书院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4/001
起始页: T02585_00.pdf
起始时间: 1241年

机构描述

坐落在吉安城东白鹭洲上,宋淳祐元年(1241),江西提举兼吉州知州江万里创建,并置田八百余亩,每年将租银50两给书院以赡学。 建院之初,建有文宣王庙、根星门、云章阁、道心堂、万竹堂、风月楼、浴沂亭等楼台亭阁,后陆续建山长厅、古心祠、逢原堂、景贤祠、六君子祠,斋舍(宿舍)、庖福(厨房、浴室)具备。现仍保存的古建筑有: 云章阁、风月楼、古吉台、泮月池。 书院初建时,山长无合适人选,江万里自立其事,自掌其教,其功业、道德、言论、风采深得士民爱戴。 淳祐六年(1246),江万里经朝廷核准,延请庐陵名儒欧阳守道任山长。欧阳氏掌教数十年,以自己的德行,渊博学识,获得诸生好评,“所造就皆为伟人”,突出的有文天祥、刘辰翁、邓光荐等。特别是宝祐四年 (1256)殿试,吉州考取进士 39名,占全国进士中的五分之一,文天祥廷试擢为状元,事闻于朝,理宗御书额“白鹭洲书院”,以褒赐书院。与庐山白鹿洞书院、铅山鹅湖书院并称江西三大书院。景定三年 (1262),吉州又取进士 47名,爱国诗人、著名文士刘辰翁、邓光荐等书院门生名列其中,书院影响进一步扩大,为吉安的各类书馆学馆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景定四年,理宗诏吏部授诸书院山长。随后继任白鹭洲书院山长(院氏)的,元代有曹奇、余天民、许山立、郭庆传、杨本岩、毛奇龄;明代有汪公重、黄州; 清代有郭標、伍诸禄、黄文则、蒋恒、符乘龙、冯秉忠、孔兴淅、宋治咸、刘绎、王邦玺、王廷植。在刘绎主持白鹭洲书院时,曾一科8人中举,声誉朝野。山长待遇:据清同治二年(1863)《曾太守兴复书院经费告示》,山长每年薪脯修金共钱400串,镇关洋钱20元,舆费、节礼共洋钱20元。 据《白鹭洲书院志》载,清同治二年,书院除山长外,还有斋长四名管理瞻学的租钱。设院斗一名负责门卫。设学长(相当于现在的班长)负责生童的勤惰登记。 到白鹭洲书院讲过学的主要有江万里、欧阳守道、郭公度、刘南甫、胡敬文、罗钦顺、邹守益、欧阳德、 聂豹、严台、胡直、钱一本、吴士奇、龚道立、王时槐、邹元标、李邦华、郭景昌、施闰章、张贞生、张自勋、杨洪才、毛奇龄、彭元瑞、陈源觉、孔兴淅、陈宗元等。 书院的课期:三月初启馆开课,至十月止,共课八个月。书院对生员、童生的课考制度很严格。清同治二年(1863),吉安知府《告示》规定:白鹭洲书院每月初三由府署进行官考,十三日由庐陵县府进行官考,二十三日由山长进行考试。生、童升降结合这三次考试的成绩计算。如生、童连考三次前五名者,副课升为正课,附课升为副课;有连考三次后五名者,正课降为副课,副课降为附课;有抄录旧卷或内容雷同者扣课(扣考试分数);旷课两次未经告(请)假者扣课;有放荡不遵礼法教条者除名(开除学籍)。每年定于十一月内甄别(总复核)次年书院肄业生、童。每年甄别书院生、童原卷存署(山长署),以便随时校对字迹,以防假替(弄虚作假或请人顶替代考),如有假替者扣课。课考经费:师课花红(教师主持课考报酬),每年共140串,官课另由官府发给。 书院除教学外,很注重自学,学生有日课簿记载每日的自学情况。提倡学生“以心身体认道理”。除了定期课考外,提倡学生共“拟题相为揣摩,或自见为是,不妨质之同人,或今见为非,不改改诸明日”。 书院订有馆规、馆例、学规。明万历间江太守订了馆例12条,其中规定每月三、八日各号房公堂会文,初一、十五于正堂会考。清代康熙间罗太守订了馆规13条,其中规定每月初二、十六进行课会,书二艺、经一艺,间试论、表、策各一篇,知府亲临课会。学规的主要内容有:学生平时要注意人品,不得到市肆游荡,有事外出必须请假。规定自立课簿,每日或看经书若干或读时文、古文、论、表、策、判、通鉴、性理若干,不日抽查。乾隆间王太守订的《学规》规定一月三课,以“八”为期,外课有屡考名列前茅者,即准入内课;内课有常殿后者,即改附外课。 学额及学生待遇:明万历间汪太守令每名生童每月供银3钱。清康熙间每月每名生童供给钱300 文,米1斛(合50升)。乾隆二十年(1755),书院正课额30名,正课膏火(学费)每月银一两,附课者不给。课日茶点每名二分,凡赴课者同给;三十八年增10人,共50人,皆为内课,膏火均平概给;三十九年复增内课额10人。道光三年(1823),在原额生童正副课外增额各20人,共100人。同治二年( 1863), 定取生员正课24名,每名膏火24串,定取生员副课24名,每名膏火16串;定取童生正课16名,每名膏火24串,定取童生副课16名,每名膏火16串;广取生童附课40名,每名膏火8串。 书院藏书除有“四书”、“五经”、“性理”、“纲目”之类一般通用的图书及民间流行的医卜星相及一切技艺等实用书外,还有历代名师鸿儒和哲人乡贤的言论、著作等重要图书。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火灾水患、兵燹匪劫,藏书大都散失,流传下来的甚是寥寥。 为记载白鹭洲书院的历史,先后数次编纂了《白鹭洲书院志》。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知府何其高与山长孔兴淅首纂《白鹭洲书院志》。其后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乾隆十九年(1754)和同治二年、九年重修了多次。同治九年纂修本(知府定祥任主修,刘绎总纂)至今尚存,其余已佚。 自南宋到清末,白鹭洲书院先后遭大的洪水灾害6次,3次毁于战乱,院址曾三度从洲上迁至城内。 书院时兴时废,先后修建、改建、重建计26次。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白鹭洲书院改为吉安府中学堂。 民国时期,拆除原书院大门及左右两侧的先贤祠、古心祠,在原址上建中山院,并在其前方建文山院和阳明院,原书院大门四根石柱保留在新建中山院的两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洲上一直办有中学,现为江西省重点中学一一白鹭洲中学所在地。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吉安地区志 第四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