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氏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人物》
唯一号: 140330020230000016
人物姓名: 郑氏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30000001/001
起始页: 0051.pdf
性别: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980
卒年: 1052
亲属: 欧阳修;欧阳观

传略

郑氏 ——母教的典范 郑氏(980〜1052),是北宋文坛一代宗师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出生在江南望族的家庭,知书达礼,恭敬勤俭、宽仁慈爱。她嫁给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后,一直随夫飘游。欧阳观为人忠厚,居官清廉,乐善好施,喜交朋友。在欧阳修四岁那年,欧阳观不幸病故。欧阳观去世后,没有给郑氏留下任何财产。当郑氏将丈夫的灵柩送到家乡,办完丧事之后,她的心情越来越沉重了。孤儿寡母,一贫如洗,日后何以为生?如何使孩子长大成人,并受良好的教育?这对她来说是千斤重担压在身上。然而,郑氏刚强坚韧的性格,使她迎着沉重的打击毅然站起。几天后,郑氏带着孩子离开故乡永丰注冈,前往随州(今湖北随县),投靠在那里任推官的欧阳修叔父欧阳晔。欧阳晔家境也不宽裕,但他热情地收留了郑氏母子。欧阳修到了读书的年龄,因家贫买不起笔墨,郑氏便经常把年幼的欧阳修带到河边沙滩上,折芦荻为“笔”,以沙滩为“纸”,一笔一画地教他识字,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画荻教子”。没有书,郑氏将自己过去所学的知识,逐章逐句地授给儿子。欧阳修天资聪明,求知欲很强,经常到邻居家借书,边阅读,边抄写,一本书刚刚抄完他便能背诵出来,这使母亲惊喜不已。在母亲的熏陶下,欧阳修的文学才华很快显露出来。有一天,欧阳修将自己的诗赋作品拿去向叔父请教,叔父看后,大感惊异,对他的文学才华甚是称赞。事后,叔父还把他的作品拿给郑氏看,赞许之情溢于言表:“嫂子、您不要为家贫子幼而忧虑,您对侄儿的教育,心血真没白费。我看了侄儿写的诗赋,真是不错啊!您放心,侄儿长大后,定会为咱们欧阳家族争光!”看到儿子的进步,听到叔父的称赞,郑氏心里自然感到快慰。但她心里也深深明白,要使儿子真正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学业上的进取固然重要,人格的培养更是不容忽视。一天,欧阳修从外回来,兴奋地告诉母亲:“我刚才和同伴们看了张员外家一场十分排场的祭事,不但用了全猪、全羊、纸人、纸马、金锭、银钱等大量祭品,而且请了许多僧人诵经念佛,气派极了。母亲,你说张员外这样做是不是孝?”母亲把儿子拥在怀里,轻声地说道:“孝是心底亲情的流露,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更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祭祀时物品再丰富,也不如生前以粗茶淡饭奉养父母。”母亲的话深深地刻在欧阳修的脑海里。 随着欧阳修年龄增长,母亲对儿子的教育也进入到更高层次。当时城中发生了一桩冤案,闹得沸沸扬扬,欧阳修也义愤填膺。趁此机会,郑氏对欧阳修说:“如果有一天你为官,就应该像你父亲那样,心存仁爱,做个清官。世上有许多穷人、好人被欺压陷害,乃至坐牢,被处死,做官就要为他们作主。”母亲的教诲,欧阳修铭记心中。后来他踏上仕途,被贬夷陵(今湖北宜昌)时,就曾纠正了不少冤狱错案。 郑氏还经常对欧阳修讲他父亲欧阳观清廉俭朴的故事,要求他向父亲学习,做个好官。她还要欧阳修为人处世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和原则,不要随声附和,随波逐流;在生活上则要节约俭朴。郑氏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后来欧阳修身居高位时,郑氏仍是自食其力,过着俭朴的生活。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三月,郑氏病逝,享年72岁。次年,欧阳修将母亲安葬于家乡永丰县沙溪漩冈,并写下了那篇千古流传的《洗冈阡表》,以寄托自己的哀思。后人为纪念郑氏教子有方,在她墓前刻有对联一幅:“阡表不磨国范, 古坟犹带荻香。”

知识出处

吉安人物

《吉安人物》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对从晋代到现代1700多年间五百多位在江西吉安历史上有重要建树、重要影响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学、医学等领域名人进行了介绍。收集、挖掘、整理、研究历代吉安名人的活动资料,遴选了从晋迄今1700多年间554位吉安人物,《吉安人物》是一部进行继承优良传统和地情教育的极好教材,也是一部启迪今人,昭示来者,宣传吉安,了解吉安的传世之作。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