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思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唯一号: 140330020220000599
人物姓名: 行思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20000002/001
起始页: 0915.pdf
时代: 唐朝
出生年: 673年
卒年: 741年
籍贯: 吉安市安福县
亲属: 刘延为;子铨

传略

行思(673-741)俗姓刘,今吉安市安福县武功山南石下村人,为唐代高僧。行思始祖刘遐,晋安成太守,居安成笪桥。行思为遐之十二世孙。祖父刘延为隋尚书,隋亡,弃官归里,由笪桥迁南石下村,生二子:子铨,子锡。行思为子锡次子。行思幼年出家于距村不远的宝云寺,与寺中和尚谈论佛法,探求佛教真谛。后到广东韶关南华寺参拜六祖惠能大师,学习祖宗佛法。行思深受大师器重,得大师所开创的禅宗真谛,被列为上首,协助大师推展法务,解答师弟们的各种疑问。一天,惠能大师对行思说:“自古以来,佛教是衣法双行,以衣钵为传授法嗣凭信。我自接受五祖衣钵以来,遭受很多磨难,我身后,为法嗣衣钵争竞者必多。现在我得到了你,何患天下不信?传世的衣钵就留在我这里镇守山门,你当外出分化一方,使禅宗延续,不要让它断绝”。行思谨遵师命,于唐开元二年(714)回到故乡吉州,归主青原山安隐寺(后宋徽宗敕赐“净居寺”,沿袭至今)。据传,行思在一次饭后闲游时,随意折了一枝枯荆作手杖,后随手插入寺旁空地。不料,三天之后,枯荆枝叶转青,翌年春竟发出新芽。行思好生高兴,认定此地是风水宝地。事后广为宣传,集募资款,扩建寺院,广收僧徒,传授禅宗,弘扬“顿悟”。不出几年,名扬省内外,四方禅客云集。有一次,一个和尚问行思大师:“佛法大意是什么?”行思反问道:“庐陵米作么价?”真是叫人摸不着头脑。这正反映了禅学的思辨特点,意思是说:佛法就在米价之类的日常生活中,而不在玄妙的神秘境界里。他冲出了佛学虚幻的思想范畴,把佛教从单纯的学问修行引入道德修行。开元中期(713~741),南岳(今湖南衡山)希迁和尚遵从六祖嘱咐,来到净居寺礼拜行思,参悟道行。经希迁再传,禅宗佛学发展成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禅宗青原派系”,使净居寺成为全国瞩目的佛教圣地,其“顿悟”禅法广播江西、湖南、浙江、山东、朝鲜及日本等地。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行思升座佛堂跏趺圆寂,终年68岁,葬于毗卢阁右后山。次年建“七祖塔”。乾符年间(874~879)僖宗赐号行思为七祖“弘济”,并为七祖塔题字“弘济禅师归真之塔”,以表彰行思对佛学的贡献。至今日本佛教界曾多次组团参拜青原祖庭,研究其思想和曹洞宗法,撰写了多部禅宗佛学专著。

知识出处

吉安市青原区志

《吉安市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从建置区划、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人口氏族、城乡建设、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供电供水供气、邮政通信等方面记述了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太守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