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元诰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540
人物姓名: 徐元诰
人物异名: 字寒松,号鹤仙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378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876年
卒年: 1955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吉水县文峰镇

传略

徐元诰(1876 -1955)字寒松,号鹤仙,吉水县文峰镇人。家境贫苦,幼年丧父,靠母亲纺纱织布抚养成人。1898年毕业于江西高等学堂,旋即东渡日本,入早稻田中央大学攻读法律。旅日期间,由李烈钧介绍,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学成归国后,在南昌创办江西法政专门学堂,自任校长。 1912年,李烈钧为江西都督,徐元诰任江西省司法司(厅)长。1913年,李烈钧于湖口起兵讨伐袁世凯,他与欧阳武极力支持。“二次革命”失败,徐元诰被通缉,避居上海法租界,受聘为中华书局编辑。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企图推翻共和,宣布恢复帝制,25日,蔡鍔在云南起义,徐元诰在蔡铐、李烈钧讨袁护国军中任要职。:1916年3月,袁世凯倒台,黎元洪为总统,冯国璋为副总统,时徐元诰为上海道尹(市长)。冯国璋勾结外商进口大批鸦片。而鸦片须由上海进口,冯乃以银圆40万元企图贿赂放行,徐元诰正气凛然,厉声斥责:“我不忍看着鸦片又来毒害中华同胞,官可以不当,但鸦片烟是万万不能进口的!”拒不签发鸦片烟进口证书。不久,徐元诰被免职,后任江东道尹,与当局政见不合,又挂冠而去。 1917年9月1日,孙中山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徐元诰为孙中山大元帅府秘书长。1923 年3月调任江西省省长,是年12月辞职,受聘江苏省高等法院院长。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徐元诰为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长。1927年11月,出任国民政府最髙法院院长,1933年被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徐元诰蛰居上海法租界,杜门谢客,专事著述。汪精卫派伪国民政府文官长徐苏中为专使,来上海迎接徐元诰出山,参与组阁。徐元诰拒不会晤,以明心迹。 1945年秋,抗战胜利,徐元诰为上海敌伪产业处理局法律总顾问。虽年逾古稀,但他天天仍从辣斐德路(今复兴路)寓所步行到外滩去上班。 1949年,上海解放,徐元诰任上海文史馆专员。徐元诰学识渊博,为中国近代文字学之泰斗。政事之余,着力著述,几度侧身中华书局,掌文史编撰20余年,著有《管子释疑》、《说文》、《法学通论》和《民法》。主编《中华大字典》,参与《辞海》编撰。1915年主编的《中华大字典》收单字48000多个,是中国字典中收字最多的一种,解释字义比较简明,并校正了《康熙字典》中的错误2000多条,1980年中华书局重印发行。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