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武生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394
人物姓名: 萧武生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312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56年
卒年: 1979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峡江县福民乡张公石村

传略

萧武生(1956 -1979)峡江县福民乡张公石村人。 1977年入伍,为江西省独立师战士。他在部队积极参加政治学习,苦练军事本领,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当越南军队蓄意挑起战争,屡犯我边境,侵占我领土,杀害、抢劫我边民时,他义愤填膺,企盼参战把侵略军赶出去。1979年,中央军委命令,实行自卫反击。萧武生向组织递交申请书,要求上前线,保卫祖国边疆。到前线后,又向组织表决心:“要在战争中狠狠打击敌人,为人民立新功,争取火线上加入党组织”。 1979年2月17日,萧武生所在班担任架设30米长的人行浮桥的任务,上级命令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以保证部队顺利通行。凌晨2时30分,他和全班潜伏在河岸上,把5个浮筒吹满气,供架桥使用。 在我方炮火准备时,他和全班投入了紧张的架桥战斗。此时,对岸敌人炮火封锁严密,几分钟过去了,架桥不能奏效。时间就是胜利,如不能按时把桥架好,就会延误战机,而且部队聚集河岸等待过桥,就会暴露在敌方炮火之下,造成不必要的伤亡。在这紧急关头,萧武生毅然跳入急流中,凭借自小在赣江边长大,练就的一身好水性,拉着浮筒奋力游向对岸。突然一发炮弹落在他身边不远处,被一块弹片击伤,鲜血直流,他咬紧牙关,强忍疼痛,将浮筒接成一线,终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此时筋疲力尽的他, 躺在岸边,望着后续部队飞快地通过,欣慰地笑了。 18日上午,在公安屯转移战斗中,萧武生发现一名战友负伤,伏在坦克上,他立即跑过去抢救。在施行战场紧急抢救中,糖厂南侧敌人一个火力点,向他猛烈射击。当时全连已转移,只剩他一人在战场。 萧武生毫不畏惧,发扬解放军孤胆作战的精神,勇猛机智地运动到敌火力点前,用机枪击毙敌人3名,缴获机枪3挺,喷火剂3箱,将战友救出险境。同日上午,在攻打歌堪高地战斗中,他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个冲上高地。当时,他的轻机枪被打坏,向坦克兵换了一支冲锋枪。在前进中,发现2名背火焰器的敌人,正要向解放军冲击的战士喷火,萧武生情急中,一个点射,将敌击毙。 19日上午,解放军向复和县城进攻,萧武生坐在坦克发动机盖上,屁股被烫焦,他一声不吭,冲至复和县城时,左脚又被打断,仍坐在坦克上向敌射击。当时,全班无一人不受伤,他集中全班不能继.续战斗的战友的弹药,猛烈地射向敌人,直打到复和县城纵深8公里处。在回撤的途中,不幸胸部中弹匾牲,时年23岁。萧武生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记一等功。 第五节国民党将军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