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英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317
人物姓名: 刘淑英
人物异名: 名淑,以字行,又字静婉,自号个山、木屏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269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619年
卒年: 1663年
国别: 中国

传略

刘淑英(1619 -1663)女,名淑,以字行,又字静婉,自号个山、木屏。今安福县甘洛乡三舍村人。 明代忠臣刑部主事、扬州知府刘铎之女。天启六年(1626)其父被害时仅7岁。8岁随母抚父柩回归,受母教诲。她自幼聪明过人,又能孜孜不倦、刻励向学。她不仅工诗词,操笔立就,文采斐然,且通晓司马兵法、公孙剑术、佛道经咒,很快就成为一位深明大义,热爱祖国,气度非凡,才能超众的巾帼英雄。17岁时,与本县城南鹤塘村宁夏巡抚王振奇次子王蔼结婚,不幸丈夫在边疆以身殉国,遗孤永诠,尚未及2 岁,刘淑英21岁而寡。自此她常佩刀剑不离寝。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沦亡,清兵南侵,江南的一些有民族气节的士大夫纷纷起兵抗清。但由于末世皇子王孙的腐败无能,清兵很快南渡。刘淑英深感亡国之痛,于顺治三年(1646)起兵抗清。她脱簪饰,散家产,筹集经费,招兵买马,募集一支上千人的队伍,日夜操练,并将队伍开赴湖南,打算与李自成余部十三家军联合作战。队伍路过永新时,恰遇何腾蛟的部将张先璧,刘淑英出钱物犒赏张部,并晓以爱国大义。军士听着无不色变,拱立待命。但张先璧心持两端,胆小怕死,不敢赴敌,且露欲纳刘淑英为妻之意,刘淑英勃然大怒,拔剑将张斩之,先璧惶恐环柱而走。刘淑英被囚禁后,斥责他们说:“你们有什么可怕的!胆怯到这地步还能赴汤蹈火吗?”并声称:“有断头寡妇无辱身寡妇!”并执笔题诗于壁道: “凭空呵气补乾坤,砺志徒怀报国恩。麟阁许登功未建,玉楼待诏梦先骞。销磨铁胆甘吞剑,抉却双瞳欲挂门。为弃此身全节义,何妨碎刚裂芳魂! ”随后,她被释放,即避地岭南,寻其父好友瞿式耦,商谈抗清之事。在外一年多,因形势越来越不利,起兵抗清难实现,而重返安福,将全部兵马散去解甲归田。而她在安福城南建小庵“莲舫”,隐居抚孤养母,奉佛以终。 刘淑英不仅是一位通兵法,精剑术,精忠报国的女英杰,而且是一位懂文学,善诗词,在学识上颇有修养的女中名流。她品节刚烈,操行芳节。在后期的幽居生涯中,仍致力于文学,创作大量诗词以明志。 其诗文功力甚深,饱含激昂的抗清思想,痛国家之沦亡,慨河山之非旧,诗境幽遽雄豪,血随泪落,裂肝碎胆,读之令人湿目,感慨不已。刘淑英除多方搜集其父太仆公遗著,进行整理编辑成为《来复斋集》,计有 5册10卷刊行于世外,还搜集整理自创诗词300首,编成《个山遗集》7卷。还著有长篇评弹《天雨花》, 已佚。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