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邦乂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272
人物姓名: 杨邦乂
人物异名: 字希稷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248_00.pdf
性别:
时代: 宋代
出生年: 1085年
卒年: 1129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吉州吉水(今吉水县黄桥乡云庄村)

传略

杨邦乂1085 -1129)字希稷,一作晞稷,宋代吉州吉水(今吉水县黄桥乡云庄村)人。是南宋初年英勇抗金、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杨邦乂出身于儒学之家,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学识渊博,通晓历史,注重操行,懂得生活的艰辛。他刻苦好学,常以古人自励。后来到府学读书,更加注重德行修养,凡茶坊酒肆,从不涉足。北宋政和五年(1H5),杨邦乂以舍选生登进士第。先后任婺源县尉,南京国子博士,薪(今湖北薪春)、庐(今安徽合肥)、建康(今南京)三郡教授,澡阳(今江苏棵阳)知县,建康府通判。 杨邦乂跨入仕途之时,正是北宋王朝面临内困外患、摇摇欲坠之日,朝廷由于蔡京等六贼当道,政治黑暗腐败。杨邦乂在郡学教授任上“以育才作人为己任”,力倡革除颓俗。南宋建炎三年(1129)九月,金兵大举南侵,杨邦乂临危受命,任建康军府通判兼提领沿江措置使司等职。建炎三年十月,金人兵陈长江,宋帝赵构逃往浙江,镇守建康大臣杜充不战而降,当时有人劝邦乂离城,他说:“我通守,苟去城,谁与守?我尚爱生哉?”杨邦乂临危不惧,仍率残兵与民众奋力据守.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俘。杨邦乂被囚期间,敌人软硬兼施,但他誓死不降的意志始终坚如铁石。他暗地咬破手指在自己的衣襟上写下血书:“宁作赵氏鬼,不为他邦臣。”面对降官劝降,杨邦乂慷慨激昂地说:“家国事,不两立,吾计决矣,愿毋辞费!”金帅四太子完颜宗弼(金兀术)许以高官厚爵.邦乂以头碰柱,大声喝道:“死尚不畏,岂可利动, 速杀我!”边说边将衣帽取下,露出“宁做赵氏鬼,不做他邦臣”的血书。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二十七日,宗弼又劝降,邦乂遥望南方,向宗弼喝道:“若辈乱华,天宁久假。若行磔(五马裂尸)残矣,安得污我!”宗弼大怒,刽子手竟将邦乂的舌头割掉,并剖开他的胸膛,剜去心脏而死。时年44岁。著有《杨氏文集》15卷、《国语注》、《荀子注》。 建炎四年(1130)五月,岳飞率军收复建康,朝廷为褒奖杨邦乂忠烈,赠直秘阁,诏庙祀于建康府。高宗赵构敕旨称赞杨邦乂: “值时难厄,介胄之士望风而速奔,城郭之臣蒙耻以求活,独汝能抗死之忠,誓不屈番酋,宁自甘于血刃,口不绝詈,言不忍闻,绰有张御史之风,无愧颜常山之节”,“死有重于泰山。”绍兴二年(1132)三月,朝廷赠杨邦乂朝奉大夫,谥“忠襄”。资政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叶梦得奉高宗之命,率众官在杨邦乂遇难地聚宝山(今南京市雨花台),举行隆重的国葬,赐建“褒忠祠”和“褒忠庙”。同时赐田3 顷,官其子,以示抚恤。绍兴七年,高宗巡视建康,再次褒奖杨邦乂,加赠徽猷阁待制,赠赐田3顷,抚恤家属。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