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和子(724 -763)又名子和,女,吉州永新(今永新县)人。唐代长安教坊乐工之女,因受家庭影响,从小爱好音乐。唐开元二十九年(741),正是花季的许和子,因生得漂亮美丽又聪慧、能歌善舞,被选入宫廷,编在教坊中的“宜春院”,以籍贯“永新”作为艺名。
许和子凭借自己很好的音乐天赋条件,在音乐导师的指导下,虚心好学,不断学习和研究乐谱,刻苦练功,她很快成为宫廷中一名音乐家。许和子的歌,自然清新,善于把生动活泼的江南民歌曲,融汇于典雅庄重的宫廷音乐中,既妙于时行歌曲,又能变古调为新声,创造出一种新的歌唱艺术。许和子唱起歌来,旋律特别优美动听,歌声能荡出皇城,一直传到宫外的原野上,成为继春秋韩娥、西汉李延年、梁莫愁等音乐家之后,千百年间,唯一能够以新声入古调的人。许和子的歌不但音色美,而且饱和着情感,能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有趣的是唐玄宗每次在勤政楼欢宴,欣赏歌舞,广场观众达数万人,彼此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秩序混乱时,只要许和子一出场,偌大的广场立刻鸦雀无声。她歌声激昂,个个热血沸腾;歌声沉郁,人人悲痛欲绝。歌声止,观众半天才清醒过来,一时欢声雷动,真是“一曲能止万人喧” 0因此,“永新善歌”之名,愈益著称朝野,传遍九州四海。
天宝十四年(755)冬,“安史之乱”爆发,六宫星散。许和子同人民一起受着战乱的苦难。在逃难中, 她和一位文人结合在一起,夫妻俩曾流寓广陵(今江苏扬州、江都等地)一带。不久,与她同患难的丈夫死去,她的生活也就更加艰难。但许和子还是坚强的生活下去。“安史之乱”平息后,乾元二年(759),迫于生计,她随养母回长安,生活困蹇。几年后,于广德元年(763),在贫困交加中离开了人世,年仅39岁。 后人为怀念这位岀色的女歌唱家,曾编有国乐曲,名为《永新妇》。许和子的名字和唐代国乐《永新妇》, 在唐代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