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孚(? -445)字烈之,南朝安成郡(今安福县平都镇)人。南朝史学家。年少时就有强烈的求知欲,刻苦好学,锐意进取,学业上很有成就。王孚不但有学业,而且品德高尚,为家乡人所称赞。南朝宋文帝时为郡文学主簿。
王孚少负大志,从小就热爱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山水,立志要编一部地方志。为了编撰这部书,他专心致志,刻苦攻读,注意广泛搜集资料,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研究,探索安成的政治、经济、文化、 天文、地理、人物、风土人情等,真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经过数年的夜以继日的编纂,终于把《安成记》编撰成功。这部《安成记》为安成郡志,是江西最早的地方志之一。
南朝宋元嘉二十二年(445),安成相沈邵拟荐举王孚为孝廉,不幸病卒。沈邵特公开表彰他“行洁业淳,去华息竞,志学修道,老而弥笃”。可惜的是王孚的《安成记》原书已失,只有《说郛》中有零星条目。
行思行思(673 -740)唐代高僧,佛教禅宗七祖,禅宗青原派系——曹洞、云门、法眼三宗的鼻祖。俗姓刘,名行思,吉州庐陵(今安福县严田乡龙云村)人,系汉长沙王之后裔。行思11岁岀家于宝云寺,与寺中和尚谈论佛法,思索佛教真谛。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时已出家13载,年及24岁的行思,翻山越岭来到广东韶关南华寺参拜六祖慧能为师。六祖对行思的佛性表示出极高的兴趣,行思也表现了愿为顿悟弘法成为天下第一的决心。唐玄宗开元二年(714),时年已41岁、出家已届30载的行思,谨遵师命,回到故乡吉州,归主青原山,在净居寺大倡禅学,恪守不立文字的祖训,弘扬禅宗顿悟学派,宗风大振,四方来参者甚众。
行思在青原弘法期间,冲出了佛学虚幻的思想范畴,把佛教从单纯的学问修行引入道德修行。经过行思教诲的门徒甚多,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希迁和尚(即石头和尚)。希迁和尚原也是六祖慧能的信徒。 行思归主青原山后,希迁千里跋涉来到青原山,拜在行思门下,成为行思的高徒。行思圆寂之后,希迁离开青原山,在南岳(今湖南衡山)南寺东边的一块大石头上结庵修行,经希迁再传,禅宗佛学发展成为曹洞、云门、法眼三宗,世称“禅宗青原派系”,使青原山成为全国瞩目的佛教圣地,顿悟禅法流传江西、湖南、浙江、山东。五代时还传入朝鲜和越南。南宋时,禅宗青原法系的曹洞宗传入日本,广泛流行于日本,成为日本的佛教正宗。
行思在青原山净居寺弘法28载,为禅宗顿悟学派献出了毕生精力,为达摩祖师“一花开三叶”奠定了“曹洞、云门、法眼”三叶的基础,无愧于一代佛门祖师。开元二十八年(740)十二月十三日,行思升座佛堂跡趺圆寂,终年67岁。乾符年间(874 -879)唐僖宗皇帝赐予行思七祖谥号“弘济禅师”,塔曰“归1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