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言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216
人物姓名: 王言
人物异名: 字慎夫,号雨峰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227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641年
卒年: 1711年
国别: 中国

传略

王言(1641-1711)字慎夫,号雨峰,清临江府新没县钦风乡大车里村(今新干县漂江乡塘边村) 人。康熙二年(1663)考中举人,康熙十八年考中进士。清誉“大车四进士”,即王言一家三代四位进士: 王言、王泰姓(王言长子)、王云焕(王言孙)、王云翔(王云焕堂弟)。 康熙二十七年秋,王言任马平县令。马平是一个穷县,土瘠民贫,到处一片凄凉景象。他一到任,便不辞劳苦,走出衙门,深入民间,体察民情,了解到县内河流长年失修,河床淤塞,洪水泛滥,殃及两岸庶民。他一面奏请朝廷拨款修堤,一面带领百姓对河流进行整治,为民造福。为了治理好马平,使百姓过上好日子,王言极力推行“减火耗、省差徭、恤夫役、免行户,加学校”的治县良策,上任不到一月,便深得民心,受到百姓的拥护和赞许。马平地处边境,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矛盾时有发生。有人反映有个乌石堡部落的徭人,时常抢劫无辜,十分猖獗。提督李公提出要发兵围剿,王言却认为不妥, 主张不可伤及无辜。他亲自登门拜访李提督,建议自己单骑前往,教其从善。他怜悯百姓,不伤徭民的行为,极大地感动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特别是徭民首领更是感激不尽,表示要改恶从善,睦邻友好。从此,徭民与汉人和睦相处。王言任马平县令时间不长,但政绩十分显著,全县百姓称他是个好官。 康熙四十年(1701),王言调任永清知县。次年,任永定河任总监。这时,有人对王言说:“王兄,监修永定河这个浩大的工程,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你可不要错过呀!”可是,王言却没有发财之心,他想的是工程越大,责任越重,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王言虽任总监,但他从不坐在府上指手画脚,而是深入工地第一线,坐镇指挥,狠抓施工质量。为修治永定河,立下了汗马功劳,且不贪不拿,两袖清风。3年后,竣工那天,康熙皇帝至永定河巡视,夸赞王言才德超人,提升他为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地区)知府、顺天府尹。 王言一生清白,廉洁自律,勤政为民,政绩显著。然而遭奸臣的陷害,诬告他“家田万顷、奴仆成群”。 皇帝听信谗言,将王言革职查办,并指令朝官乔装打扮,奔往王言老家察访。可朝官见到的是王言家“田庐荡废、四壁萧然”,吃的是粗菜淡饭,住的是一栋又矮又窄的土瓦平房,妻子正在脚踏车纺纱,媳妇正在帮人家弹棉花.连招待这位京都朝官的鸡蛋还是向邻居借来的。朝官见到此情不禁惊叹道:“天下竟有如此贫寒的贪官!”朝官回京伏奏见闻.康熙皇帝听后,又惊又喜,连称:“清官,天下难得的清官!”因此急忙召见王言,说道:“卿家如此贫寒,天下少有,朕甚怜惜。你要多少金银财宝,尽管开口!”王言伏地回道:“万岁,微臣什么都不想要,只要能给我留下一个清白的名声,便心满意足矣。”于是康熙皇帝令御史拿来文房四宝,凝神屏气,写下了“天下清官第一”六个大字的金匾,赐予王言,并将他官复原职。王言婉言谢绝,执意告老还乡。康熙四十七年秋,王言辞朝别京,回归故里。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