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92
人物姓名: 胡铃
人物异名: 字邦衡,号澹庵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216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102年
卒年: 1180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南宋吉州庐陵琴城(今吉安县值夏镇)

传略

胡玲(1102 -1180)字邦衡,号澹庵,南宋吉州庐陵琴城(今吉安县值夏镇)人。自幼聪慧好学,强于记览,跟随泰和萧楚习读《春秋》,能得其精髓。这对他为学从政打下了扎实的文化根基。胡栓生活在北方金兵不断南侵的时代。面对严峻的形势,他不畏强暴,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把一生奉献给抗金事业, 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操。 南宋建立伊始,急需人才。建炎二年(1128),年方25岁的胡铃怀着一腔报国热情参加应试。髙宗皇帝见到胡栓的试文后大加赞赏,想点他为状元,只因有的考官以胡铃的言词过于直率,而把他排在第五名。胡栓被授予抚州(今抚州市)军事判官。因父去世,他回家守孝,没有赴任。建炎三年,金兵大举进攻南宋,高宗仓皇渡江南巡,同年十一月,隆裕太后为躲避金兵追击,逃至吉州(今吉安市)。吉州太守杨渊弃城出逃。正在家中守孝的胡栓闻讯后,立即招募乡勇入城固守,协助官军抵御金兵,保卫家乡。 由于抗敌有功,他被起用为承直郎兼吉州军事判官。绍兴五年(H35),升任枢密院编修官,掌管全国军事文件。 绍兴八年,奸相秦桧决策主和,朝野舆论一片哗然。身为枢密院编修官的胡栓对此坚决抵制,奋笔书《戊午上高宗封事》,直截了当指出秦桧卖国求荣的险恶用心,劝诫高宗“此膝一屈不可复伸,国势陵夷不可复振”,并声明自己“义不与秦桧等共戴天”,要求皇上砍下秦桧、王伦、孙近的头,然后“羁留虏使, 责以无礼.徐兴问罪之师”,否则,他宁愿“赴东海而死”,也决不“处小朝廷求活” o这篇奏疏,不仅“当日奸谀皆胆落”,而且使“勇者服,怯者奋”。金人闻讯急忙以千金购得此文,读后“君臣失色”,连连惊呼 “南朝有人”,“中国不可轻”。像胡铃这样义正词严、毫不畏惧地上疏反对议和,甚至公然要求斩秦桧之头以谢天下的大臣,在当时绝无仅有。此后宋高宗和秦桧以“狂妄上书,语言凶悖,意在鼓众,劫持朝廷” 的罪名革除胡程官职,将他送往昭州(今广西省平乐县)管制,最终谪贬到吉阳军(今海南省崖县崖城镇, 即“天涯海角”处)。胡栓不以个人的生死为虑,非常关心海南文化教育的进步。他克服重重困难,著书立说,执经授徒。为发展海南的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胡栓流放了 23年。直至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才被起用,任命他为左奉议郎,知饶州、吏部官员。隆兴元年(1163),任秘书少监兼侍讲、起居郎、枢密院编修官、兵部侍郎等职。他向孝宗提出一系列积极抗战建议,又遭朝廷投降官僚忌恨,被排挤出朝廷。次年,任浙西淮东海道使,到前线指挥战事,将金兵击退。 乾道七年(1171)胡铃辞官回乡,定居青原山南麓。不久,又复原官,升龙图阁学士、端明殿学士。淳熙六年(1179),在资政殿学士任上致仕。淳熙七年(1180)卒于故里,终年78岁。被赠通议大夫,谥号 “忠简”。胡栓擅诗文,工书法,著有《澹庵文集》100卷、《春秋集善》30卷、《澹庵词集》等文献。胡铃的一生,始终坚持抗金,反对议和。为了保全国家的完整、人民生活的安宁,他不辞辛苦,上下奔波;在被秦桧迫害的二十多年内,仍不改初衷,直至逝世,杀敌之心仍存。胡铃的这种爱国爱民的高尚情操在广大人民心中永不磨灭。2000年1月,江西省的新闻媒体搞了一次很有价值的“千年回眸”,选评本省千年之中最杰岀的十位历史名人。胡铃被评为“脖子最硬的人”。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