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齐丘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15
人物姓名: 宋齐丘
人物异名: 字子嵩,一字超回,号九华先生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6/001
起始页: T04183_00.pdf
出生年: 887年
卒年: 959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南唐庐陵(今吉安县)
亲属: 宋诚

传略

宋齐丘(887 -959)字子嵩,一字超回,号九华先生,原籍南唐庐陵(今吉安县)人,随父移居洪州 (今南昌)。父亲宋诚为洪州刺史。早年经历颇为坎坷,父亲去世很早,他依靠父亲的上司生活。不久, 母亲也去世了。为难之时,幸好一姓魏的娼妓在升州(吴国都城,今南京市)把他收留。宋齐丘好学、工文、善术数,尤喜纵横长短之说,有理政之才。五代吴国杨溥大和三年(931)任右仆射、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天祐九年(912),吴国权臣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后为南唐烈祖李昇)被任命为升州刺史。徐知诰为发展自己的势力,改变旧习,选用廉吏,修明政教,招延士人。宋齐丘通过别人引见前往谒拜,结果大受徐知诰的赏识,把他辟为推官。昇元元年(937)任命他为左丞相;保大元年(943)授为太保兼中书令;保大五年出任镇南节度使。他凭着多谋善变,逐渐成为徐知诰壮大势力、上台执政后的得力谋士。政治上, 帮助他扩大势力,自成系统,用缓进方式,不用武力,避免震动,逐步取代吴杨政权,建立李氏政权。对北方强敌,谨守边境,不惹事端。对周围越、闽、楚、汉诸国,息兵罢战,和平相处,以便保境安民。并致力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加国力,巩固统治。经济上,提出赋税改革,废除了丁口税,减轻农民负担,避免人口逃亡,颇具远见。原来吴国的田税是按亩征收现钱,又有按人头征收丁口钱,因钱重物轻,百姓极为不满。宋齐丘认为,钱非从事农桑所能直接获得,征收现钱等于教民弃本逐末,因而建议免除丁口钱,田税改为征收谷帛绢等实物,交纳时按高于市价三四倍折算。此议一出,朝臣纷纷反对,认为如此将会使国家的收入每年损失亿万。宋齐丘力排众议,劝徐知诰实行。于是徐知诰把它作为“劝农之上策”颁行全国。不到10年,吴国野无闲田,桑无隙地,民富国强,为南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进一步超过北方奠定了基础。徐知诰争得了民心,威望与日俱增。文化上,宋齐丘重视教育,创办金陵国学和庐山国学(即白鹿洞书院)。南唐君臣都喜爱诗词、音乐、绘画,名家辈出,影响所及,江南文风盛于五代各国。 吴国先后经历了 46年,宋齐丘任吴国宰相参政29年,仕途似无坎坷。南唐先后经历了 39年,宋齐丘在南唐仕途不顺,几度被贬。官场中的冷暖,统治者的随心所欲,关系到宋齐丘的命运。他厌恶当时官场的虚伪和恶浊,终于在后周显德年间辞职回家,晚年隐居九华山。 后周显德六年(959)春,宋齐丘含恨在九华山自缢而死,终年72岁,被谥为“丑缪” o宋齐丘是个才干过人,多谋善变的宰相,他在位期间以不得实权.心怀不平。在辅佐吴国、南唐的30年中,多有建树,是一位名实相符的宰相,为南唐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顺义二年(922)他提出的田税改革, 使南唐经济发展,民富国强,百姓安居乐业。宋齐丘擅长古文与诗著,有《化书》6卷、《增补玉管照神经》 10卷、《宋齐丘文传》13卷、《宋齐丘集》6卷等。 宋齐丘死后,九华山上的僧民按其生前之意,将他在此山的故居改为广胜寺。宋齐丘坟墓筑于九华山东麓的中心山下。宋齐丘在九华山中留下的“征贤寺”、“沉机石”等故迹,为世世代代的人们所瞻仰。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吉安地区志 第六卷》

出版者:复旦大学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