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宣宪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12
人物姓名: 彭宣宪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75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54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安福县人

传略

彭宣宪,1954年生,安福县人。生物学家。1987年西安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牛:毕业后到江西大学生物系任教,后又到加拿大麦吉尔(McGill)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回国后任南昌大学牛.物工程研究所所长、厦门大学生物学系主任,现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兼生物系主任、教育部科技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学部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海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兼染色体基因组和蛋白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细胞生物学分会理事长、福建省生物工程学会副会长。其研究方向为蛋白组织学和免疫学,主要研究细菌外膜功能蛋白质组学和宿主与病原菌的相互识别组学。在国内较早建立了蛋白组学研究平台,并率先应用于海洋生物和细菌的研究,创建了首选保护原和交叉保护原高通量鉴定的技术路线,成功应用于细菌外膜蛋白候选靶位的筛选,较系统地开展了细菌外膜功能蛋白组学以及海洋低等生物宿主与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识别层次的抗原组学和免疫保护组学、宿主与病原菌的识别组学等概念。 (一) 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较早开展蛋白质组学研究,使厦门大学成为国内最早建立的五大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之一,并在国内外率先较系统地开展病原菌和海洋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先后完成的创新性成果为:(1)细菌外膜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建立了八种病原菌的外膜亚蛋白质组表达图谱,确定了与耐药、盐、粮、pH、温度、消毒剂等因素相关的外膜功能蛋白质组,阐明了大肠杆菌以OmpW-FrdB为核心的多蛋复合物受控于环境铁离子浓度及该复合物对代谢影响的生物学规律,证明了孤菌OvnpW和 OmpV是一对渗透压调节蛋白,发明了抑制抗菌素耐药菌生长的特异性抗体靶向疗法。(2)细菌多价疫苗研究:建立了免疫蛋白质组学和反向疫苗学技术,筛选和鉴定了八种病原菌的外膜中和和交叉中和免疫原,获得六个高效多价疫苗候选靶位,提出了基于识别层次的抗原组学和免疫保护组学。(3)宿主与病原菌的相互识别组学。阐明了文昌鱼、对虾、锯缘青蟹和泥鍬APR产生规律,发现了其体液Non-Toll-Like 主要受体及其与病原菌外膜蛋白网络识别的基本规律,提出了识别组学的概念。 (二) 微生物快速检测新方法的建立:该成果成功地创建了检验复合病菌的免疫捕捉法PCR,检测病原菌及其毒素的iPCR等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为国内外率先完成,具有明显创新性。所创建的免疫捕捉法技术突破了微生物传统检测方法,将免疫捕捉与基因扩增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病原菌检测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传统的PCR技术,具有特异、快速、灵敏等特点,显示这些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具有较高的技术成熟度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学术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系列研究:提出了一种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新分类方法,创建了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新概念,从而奠定了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免疫复合物的基础;在对七类双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比较研究中,发现了免疫复合物的病理生理意义的免疫球蛋决定性和临床病型相关性, IgA类免疫复合物的免疫学地位的重要性,循环免疫复合物中补体存在的相对性以及免疫复合物的病理性代谢途径。这些研究为免疫性疾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模式,深化和丰富了有关免疫学的基本理论。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