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03
人物姓名: 周波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69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38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永新县人

传略

周波,1938年生.永新县人。计算机专家。1959年永新中学高中毕业后经组织介绍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物理研究所工作,直接参与过109机研制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又首次独立测岀了动物神经刺激后传导延时为6 ~7毫秒的重要参数,与后来国际公认的数据相符, 是现今人工神经网络的重要参数。1962年他受控制论创始人N. Wiener的影响,考入新疆八一农学院边学习边研究,二年级时就获得国家科研经费的资助,自己设计制造仪器设备,创设了自己的实验室,与付金海教授共同研究“超高频UHF辐射后对果蝇遗传特性的影响”等课题,还求出过英国著名生理学家、 诺贝尔奖获得者Hodgkin-Huxley方程的数值解,并与李肇遐教授共同研制XJT 计算机。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新疆十月厂、灯泡厂、保温瓶厂从事磁控研制,又在解放军新疆某部从事XX指挥仪(专用计算机系统)研制,率先采用容错技术和特殊编码方法,使该系统性能达到极先进的技术水平,后又从事特殊军事IC研制工作,到四机部602厂从事台式电脑与外设研制工作并任设计组长。1981年调广州华南计算机公司参与组建Solar机生产线并负责全部技术工作,后任知识工程研究室主任,从事A1研究工作。 1988年调广东工业大学任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教授兼计算中心副主任,后辞去教职,专攻人工智能A1与专家系统ES,神经网络NN,模糊逻辑FL和非线性技术(混沌动力学)研究等。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ISMVl-89国际学术会议程序委员会副主席、广州市模糊系统与知识工程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等职。 周波长期从事计算机研究,一直从事模拟计算技术、数学计算技术及不确定性非线性技术工作,直接参加过新疆XJ—1计算机的研制和国家109计算机与DJS—1000系列计算机的研制,主持并参与国家计算机接口和汉字编码技术标准的审定,主持某国防工厂全部技术、工艺设计和安装,参与我国第一条从法国引进的Solar计算机生产线工具计算机和应用软件安装与测试的全部技术工作,在人工智能、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非线性技术等领域都有独特的建树,为我国计算机科学和工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周波著述颇丰,与同行合译了《计算机电子学》和《数理逻辑模型论导论》,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 50多篇。其学术思想和成果得到国内知名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如1983年,他应邀参加IFAC 在法国马赛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在会上宣读论文B-Fuzzy Resolution时,会议主席美国模糊数学创始人 Prof. L. A. Zadty花了 10分钟时间主动向学者们专门介绍他的工作,并说:“周教授的工作解决了 30年来在机器证明领域的一个难题。”论文宣读后,引起了各国学者们的极大兴趣,当地媒体称论文中阐述的机器证明方法为“周氏方法”。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