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家威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101
人物姓名: 洪家威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67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37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永新县人

传略

洪家威,1937年生,永新县人。计算机专家。在中学时代就显露出数学才华,195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到高年级即开始专攻数理逻辑和计算机专门化这个年轻的数学分支。在1958年的“拔白旗”运动中,被作为“白专”典型而受到重点批判,从此遭遇了长达18年的不公正待遇,毕业后不准留校,被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北京市计量管理处工作,不准报考外地高校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只好报考他的老师所设“群论”研究生,后又因政治原因被迫中断了已颇有成果的群论研究,下放到京郊农村当赤脚医生、农业技术员。 1974年,结束了 5年之久的下放生活,来到刚成立不久的北京计算中心工作,很快在计算机应用领域发挥巨大的创造才能,采用“嫁接”的方法克服种种困难,将当时使用的计算机计算语言BCY系统改造成一种高效国产线切割语言——XY语言,解决了困扰多年的数控机床依靠费工费时、误差较大的手工编程的老大难问题,成为国内第一个被广泛直接用于生产第一线的应用软件,投入使用后近10年内, 不需要修改任何一条指令,也没有碰到一个解决不了的线切割编程问题,这在同行业中是极罕见的。 1978年经数学家丁石孙介绍,美籍华人、著名科学家王浩将洪家威推荐给国际计算机理论界权威、 多伦多大学柯克教授,洪家威受邀以客座教授身份到加拿大、美国研究和讲学。在第十二届国际计算机理论会议上,洪家威作为第一个中国代表以“三个中国人的故事”为话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出访后的第一篇研究论文《关于决定性空间完全性问题》。此前,许多学者找到了时间完全性问题,非决定性空间完全性问题,但一直没有找到决定性空间完全性问题。而洪家威在报告中清晰而又完整地阐述了这一问题。报告一结束,“三个中国人的算法”立即成为与会学者们的中心话题,纷纷向洪家威表示祝贺,称赞“这真是三天会议期间最好的报告。”1980年,第二十一届计算机科学基础会议在美国召开,6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聚精会神地听取洪家威所作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学术报告《计算的相似性与对偶性原理》。40年代, 著名计算机专家图灵提出了一个论题:只要在一个模型下可以计算,那么在别的“合理”的模型下也可以计算,你能算的我也能算,你不能算的我也无可奈何。这便是日后称为计算机科学基石的图灵论题。洪家威的这个研究成果把图灵论题推进了一大步,提出了轰动理论界的相似性原理。这个原理指出:不但各合理模型能否计算的问题是一样的,而且计算模型所用到的三种资源:并行时间、串行时间及存储空间在本质上一样多。它表明,不仅计算的可能性是客观实在,而且计算的复杂性也是一种客观实在。相似性原理不仅统一了所有的计算模型,而且统一了所有的计算类型。因而它已成为现代复杂性理论中的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洪家威的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著名学者鲍罗廷感慨地说:“真是太漂亮了,一个惊人的报告! ”著名计算机专家罗森伯向洪家威表示祝贺时说:“你的报告不仅在成果上是杰出的,在报告艺术上也是超群的。”加州大学卡尔普教授在给洪家威的一封信中写道:“听你杰出的报告是一种巨大的享受,你的研究是计算机复杂性理论中迄今所得的最杰出的成就。”随后,洪家威又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一个新的数学论题。在数学领域里,要否定一个几何原理,找出一个反例就够了,但要证明一个几何定理,决不能只靠一些具体例子。洪家威经过严密的论证,在中国数学会五十周年年会上发表了他的研究成果《能用计算一个实例的办法证明几何定理吗?》,引起了数学界同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这个成果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提出了别具一格的“例证法”:人们只要找出一个具体例子和一个误差范围,用计算机检查一下,如果这个例子在误差范围内正确,这个几何定理就被证明了;否则,定理不能成立。这是对初等数学的一大贡献。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