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元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90
人物姓名: 曾庆元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59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25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泰和县人

传略

曾庆元,1925年生,泰和县人。桥梁工程专家。1950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土木系,留校任教,1953年院系调整时调中南土建学院桥隧系任教,1954年到清华大学土木系读研究生,学习钢结构,1956年研究生毕业以后到湖南大学任教,1960年,长沙铁道学院成立,曾庆元调该院桥梁系,从此,他长期从事桥梁动力学教学与研究,取得骄人的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4年,曾庆元边教学边研究,克服重重困难,写出了《钢连续梁桥竖向振动近似计算》一文,并提出了计算式。这一成果对铁路桥梁竖向振动的分析计算原理有了重大发展。“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断研究。1972年,他参加了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桥梁研究院主持的钢桥振动专题研究,着重研究钢桥空间自由振动及偏载分析。在研究过程中,他写出了《简支下承桁梁桥偏载变位、内力及自由振动计算方法》 等两篇论文,成为解析承桁梁空间分析的范例。:1976年,长沙铁道学院赴九江大桥开门办学,他应邀将他的理论和计算方法用于解决该桥设计中的难题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初露锋芒引起了同行的关注。 曾庆元选择铁路桥梁横向振动研究课题作为主攻方向,真正进入关键阶段是1979年。那时“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临,他已升为副教授并带研究生,这年铁道部第四设计院邀请他参加京广复线武水大桥连续箱形桥梁扭转的分析计算。在研究中,他提出“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由此原理导出的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使任何桥梁复杂系统的刚度矩阵以及荷载列阵均可简便建立。 这使传统的结构矩阵分析产生了质的变化,具有重大理论和实用价值。这个原理和法则为时变系统空间振动方程奠定了基础,解决了方程建立与求解中的根本问题,建立了能计算列车脱轨全过程的时变系统空间振动矩阵方程。 1984年,上海铁路局桥检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潘震涛交给曾庆元一份在沪杭线上41号桥实测的车辆构架横向振动波形图,他利用此图,运用自创的“对号入座”法则和“列车一桥梁时变系统空间振动方程”,首次计算出了桥梁横向振动的波行图。此波行图与实测波形图非常接近,这是国际上从未有过的。 因为桥梁振动的随机性非常大,按国际惯例,一般都用时不变系统振动随机分析理论来研究。而曾庆元打破了固有的认识。他发现,同一机车、同一桥梁、同一轨道,在同样车速下的多次实测,桥梁横向振动位移会相差几倍。他用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来解释这种现象,提出了“列车一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按此理论计算与大量的实测结果相符,解决了桥梁横向振动的随机分析问题。后来他又提出“桥梁横向刚度分析理论”,算出桥梁横向刚度限值,与国内外按经验制定的限值接近。1998 年,铁道部组织专家对“列车一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进行鉴定。结论是:此项研究实现了重大理论突破,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显著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以及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成果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创立了这一套崭新的理论以后,他又带领研究生们组成的研究小组,经过十几年的研究,提出了列车脱轨力学机理及基于此机理的列车脱轨能量随机分析理论,解决了困扰铁路运输100多年的世界难题。这一理论不仅能圆满地解释以往脱轨事故中无法解释的复杂原因,而且能准确预测列车是否会脱轨,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信度在99%以上。这项理论研究成果为原始创新,实现了列车脱轨分析理论的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制订预防列车脱轨措施及预防列车脱轨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广泛应用前景。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院士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