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日修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89
人物姓名: 郭日修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58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24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永新县人

传略

郭日修,1924年生,永新县人。造船工程专家。1946年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后, 到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任教,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到海军学校任教,1951年主持组建海军学校造船工程系,这是第一个以军船制造设计为专业的造船工程系,后改为海军工程大学造船工程系,自 1953年任第一任系主任,至1983年卸任,整整30年,一直从事“船舶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研究,这是中国高等学校造船系第一次开设的一门课程,郭日修翻译教材,进行相关的研究,为“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在中国的开设做了开拓性的工作,是我国“船舶结构力学”学科的创建人之一。1962年,他参与制定我国 “造船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是规划中“船舶结构力学”的起草人之一。 郭日修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教学,培养了一批海军船舶专用人才,同时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富有创造能力的海军船舶工程博士和博士后,是杰出的造船工程教育家。他同时长期从事“船舶结构力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在国内首次提出计算纵骨架式舰体结构纵向压板的“折减系数”的实用公式,并提出了纵骨初挠度的容许限;(2)与李忠合作,开展潜艇耐压艇体壳板初始挠度对艇体强调影响的研究,提出了计算方法、初挠度测量方法及允许标准和超差加强方法;(3)与李志强合作,建立了旋转物体的水弹性理论,提出了螺旋桨叶片强度和振动的水弹性力学计算方法•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创造性地解决了有前进运动及旋转运动的物体与水的相互作用问题,达到世界上该学科研究的前沿;(4)提出了中型舰尾轴架强度和振动的计算方法;(5)与吴梵合作,提出了计算水面舰船尾部振动的流固耦合理论,编制了计算机程序;(6)分析研究某舰在较强风浪中航行时上层建筑与主甲板结合部出现裂纹的原因,提出了中型舰上层建筑设计合理化的指导性意见;(7)与朱云翔合作开展船舶结构的气幕减振问题的研究,提出了简化的气液两相流理论的基本方程、固体一气幕一液体耦合系统的变分原理和固体一气幕一液体耦合系统的水弹性理论,阐明了气幕减振的机理;(8)与董文才合作,开展船舶气幕减阻技术的研究,阐明了气幕减阻机理,为滑行艇减阻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9)与黄加强合作,提出了“加肋锥一环一柱结合壳”新型结构形式,有效地降低了潜艇耐压艇体锥、柱结合部的应力集中,解决了加大潜艇下潜深度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了“分区样条等参元方法”和运用计算机程序来计算“加肋锥一环一柱结合壳”的强度和稳定性;(10)和白雪飞合作,开展“等强度壳”的工程应用研究,提出了“改型的等强度壳”新型结构形式,可用于连接直径不同的两段圆柱壳(圆管),是管理系统的优越的连接结构;(11)与陈学群合作,开展水面舰船用钢材的力学性能的要求的研究,指出了我国水面舰船结构用钢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12)近年来,开展了“船舶结构力学”学科在中国传播、发展史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郭日修还主持了我国第一代高速护卫舰的母型艇的设计工作,并负责艇体结构设计计算;承担了海军军舰结构设计多方面的工作,解决了一系列设计、工艺问题;参与了我国军舰设计、建造的国家军用标從的制订和审查工作。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