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庆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81
人物姓名: 龙庆忠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52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03
卒年: 1996
国别: 中国
籍贯: 永新县人

传略

龙庆忠(1903〜1996),永新县人。1925年官费留学日本,1931年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建筑科学成归国后,恰逢“九一八”事变,先后到上海、河南等地任职「1941年起先后在重庆大学、中央大学、同济大学等校建筑系任教,1946年后到广州中山大学建筑系任教授、系主任。新中国建立后任中山大学工学院院长,1952年院系调整,在新成立的华南工学院任教授。30年代曾与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刘敦桢两先牛在中国营造学社-起开展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工作.此后一直从事建筑教育及古代建筑研究.是我国现代第一代古建筑学家、建筑设计师和建筑教育家,有“北梁(思成)南龙(庆忠)”之誉。 在20世纪,特别是中后期,建筑学界受日本、欧美现代建筑影响,强调以建筑功能为设计出发点,重视建筑的居住功能,注重新型材料的应用,强调材料特性与建筑结构的特性相适应,并通过建筑设计使之更好地发挥,突出建筑设计的经济原则,以最低的开支达到最大限度的满足性;在具体设计上,十分重视空间的应用,从平面的画面设计转向立体空间的雕塑式设计上来,形成现代主义建筑思维.龙庆忠早年留学H本,受其影响而成为现代主义建筑思潮在中国的代表人物。清华大学教授、建筑评论家曾昭奋先生将中国建筑新风格定为京派、海派和广派.广派亦称岭南派,并归纳岭南派建筑的特点是:自由,自然,符合人们活动规律的平面安排;明快,开朗,形式多样的立面和形体;与园林绿化和城市或地域环境的有机结合。而龙庆忠便是岭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代表建筑是华南工学院1号楼、华南工学院图书馆。 龙庆忠提侣要有中国自己的建筑学理论,要走中国自己的路,提倡建筑师要有高尚的思想道德,以天下为已任。他在《天道、地道、人道与建筑的关系》一文中提出中国建筑理论之“道”的观点。他说,这 “道”就是:道理的“道”——要具有中国的建筑理论;道路的“道”-——要走立足于中国实际,承前启后, 兼容出新的道路;道德的“道”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修养,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他的这些见解和思想,很富创见,在建筑界颇具影响力。 自80年代开始,龙庆忠以八十多岁高龄创立了我国第一个建筑防灾研究室,带领他的几个研究生在城市和建筑的防灾技术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由具体的防洪、防涝、防潮、防风、防蛀、 抗震、减灾等与城市和建筑的关系入手,关注人聚环境与城市和建筑的协调和谐、防灾功效。这项研究是典型的知微知著、见木见林的研究,是十分有远见的。他说:“造福不如避祸,建设不如防灾。”并提出 “寓救灾于防灾,寓防灾于建设,寓建设于规划设计”的全新理念。到90年代,逐渐总结概括,创立了中国建筑防灾学这样--门新兴学科。 龙庆忠在中国古代建筑学领域有卓越的贡献。他不顾严寒酷暑、年迈体弱,考察鉴定过国内许多古代建筑,解答过许多历史悬案,在古建筑修缮和古建筑防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学术成果,,他的专著《开封之铁塔》、《论中国古建筑之系统及营造工程》等便是他进行古建筑研究的结晶.龙庆忠一生从事建筑学研究和建筑学教育,他的突岀贡献集中表现在:创立了中国建筑防灾学,建立了由防灾学、建筑、城镇、园林规划设计学以及建筑修缮保护学构成的学科体系。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任教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