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宗真,1928年生于南昌,吉安县人,教育家罗炳之长子。考古学家。1950年南京金陵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即到南京博物院,一直从事考古、历史研究及考古教学工作,现任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兼职教授, 江苏省文化考古专家组成员,兼任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理事、江苏六朝史研究会名誉理事、江苏考古学会名誉理事等,罗宗真从事六朝文物考古工作五十多间,以南京为中心,进行了广泛的地面调查和地下挖掘,并逐渐向有关地区拓展,足迹几乎遍及江苏的山山水水,凡六朝都城建筑、墓葬及玉瓷器、钱币、石刻、砖刻、器皿、饰物等,无不认真细致地进行发掘勘察和深入精到的研究,以六朝(按:六朝,指三国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六朝)历史为线索,以文物考古的实证资料为依据,写下了《六朝考古》、 《六朝文物》等多部专著,写下了数百篇论文,又将这些论文中有关六朝考古和六朝史研究的篇章编辑成 《探索历史的真相——江苏地区考古、历史研究文集》出版发行。
六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汉开唐的重要转折时期,从3世纪初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到6世纪末隋统一止, 经历了近四个世纪。过去历史学家忽视或贬低这段历史,把这段历史说成一无成就的黑暗年代,这是不恰当的。罗宗真为了揭示六朝时代历史真相,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勘察探索,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广泛深入的分析研究,撰写了有关专著和大量论文,充满了真知灼见,对复原六朝历史的原貌具有重要的价值。他说,从武昌和南京附近发现的各种类型墓葬即达数百座以上,大量的考古资料说明,南京是六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他以大量的考古资料为依据,论述六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概况,论述六朝建都南京的历史情况,认为,六朝建都南京,是南方大型城市兴建之始,如宫城和都城的位置,城墙由夯土到砖砌的进步,城内和城外的防御设施的完善,等等,都充分说明南京在六朝时期的重要位势及古都风貌。
罗宗真对六朝的考古与研究涉及面很广。如对江苏境内33处六朝墓刻逐一进行考辨,对许多陵墓的主人进行了合理的推定,进而对六朝陵墓的埋葬制度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提出了“聚族而葬”、“注重风水”的新观点,并根据自己的亲身发掘经验,归纳出六朝陵墓的营建方法和步骤:选择葬地一开凿墓坑一砌造墓室一放置遗物和葬具一封门和填土一墓前置地面建筑。这些被历史证明为正确的判断,体现了他的广博学识和独具慧眼。又如他通过对南京、扬州、镇江三地的六朝城市遗址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这样几个观点:一是六朝时期宫城位于都城的中央这样一个城市格局已经定型;二是为了加强防御, 都城周围设有外郭城,起到防御的堡垒作用;三是六朝时期,城砖已经运用到城墙上;四是城址的选择与自然因素和政治、经济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观点,已经住时间的检验,成为学界的共识。再如通过对扬州地下两条淤塞的古河道遗址的调查和发掘,经过缜密的分析研究后认为:汉代以前,长江流经蜀冈附近;六朝时期,长江已经逐渐离开现在的扬州市向南迁移;隋唐以后,长江江岸向南推移了将近15公里, 蜀冈成为扬州的一个繁华地区。同时,他还认为,唐朝时期的扬州运河时常淤塞,直接影响到首都长安的粮食供给,这种状况在唐朝末年尤为明显,直到宋朝立国后,运河才重新恢复通航。他的这一结论,与史料记载不谋而合。
此外,罗宗真文物考古研究所涉及的如文物鉴定、对南京北阴阳营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玉器的研究、对江苏宜兴西晋出土铝带饰的看法、对南京东晋墓出土的玻璃杯和金刚指环来源的推定、对出土的六朝墓志铭及其书法艺术的比较分析,等等,都能发前人所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