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伯石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48
人物姓名: 朱伯石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24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919
卒年: 1995
国别: 中国
籍贯: 泰和县人

传略

朱伯仃(1919 ~ 1995),泰和县人。现代写作学理论家o 1944年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即在江西、湖北等地任中学语文教员,1956年调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主要从事药作教学和研究,任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写作教研室教授。曾任湖北省写作学会首任会长、中国写作学会理事。 朱伯石自中学时代开始就爱好写作,在省内外报纸杂志发表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杂文,在厦门大学学习期间在国内各地报纸杂志发表各种文艺作品、论文、译作三百多篇。担任中学语文教员后,一方面继续进行文艺创作,一方面结合教学进行语文教育理论探讨,在《中国语文》、《语文学习》等刊物发表语文教学研究论文,同时出版了专著《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因素》一书。到大学专任写作课教学后,陆续发表有关写作理论和写作方法的文章一百余篇,1980年出版了论文集《写作与语言》,随后陆续主编出版了《写作概论》、《写作与作文评改》、《现代写作学》三部写作学教材,并被评为优秀教材,一版再版。 尤其是《现代写作学》一书,反响强烈,评价很高。《语文导报》发文称:这是一部革故鼎新、继往开来的写作理论专著,也是我国第一部运用美学、心理学、思维学、文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成果,创造性地开拓写作研究新领域的教科书。朱伯石在长期的写作教学和研究中,形成了一整套写作理论,主要的理论观点是:(-)文品即人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培养高尚情操,热爱生活,关心社会,不断追求进步,是写好文章的根本。 (二) 文以意为主。意之高下,决定文章高下。立意炼意,是写好文章的关键。任何华丽的辞藻掩盖不了思想内容的贫弱。 (三)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下苦功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现力,是写好文章的重要条件。 (四) 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我国是一个文章大国,又是一个文章古国,具有极其丰富的写作理论遗产,要批判地继承,同时也要学习吸收外国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以丰富和发展我们的写作理论, 为写作实践服务。 他在《现代写作学》一书中提出,从写作行为学的角度看,写作行为是“感知一内孕一外化”的“三级飞跃”,以研究文章写作者的写作过程为中心,研究写作者的写作行为。朱伯石认为,写作活动是一种精神劳动,遵循着从感知飞跃到内孕飞跃到外化飞跃的精神活动过程:所谓“感知飞跃”,即客观外物升华为作者内识,是整个精神劳动的基础;所谓“内孕飞跃”,即在内识基础上作者用创造性思维形式形成未来文章作品的初始意义和形象的过程,是整个写作行为的核心;所谓“外化飞跃”,是将孕育在作者头脑的内在形式,以文字符号的形式向文章形态转换,是整个写作过程的终结。“三级飞跃”是写作行为的一个基本模式,揭示了写作这种特殊的精神劳动的本质属性,是区别于其他精神活动的根本标志。写作学界称之为“三级飞跃律”。“三级飞跃律”的提出,是写作研究从重客体(文章)研究转变到重主体(作者) 研究的一个根本转化。唐代兴在《在探索中沉默,在沉默里唤醒检讨——关于写作哲学的创世纪》中说: “自1985年写作学诞生以来,从刘锡庆先生的’双重转化’到朱伯石的’三级飞跃’,再到金长民、林可夫的’三重转化’,可以说完成了写作的静态规律研究的奠基工作。”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语文教员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