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炳之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39
人物姓名: 罗炳之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16_00.pdf
性别:
出生年: 1896
卒年: 1993
国别: 中国
籍贯: 吉安县人

传略

罗炳之(1896 - 1993),吉安县人。教育学家o 1921年大学教育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多所中学、师范学校任教,1928年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修教育行政与比较教育,获硕士学位,1931年回国,先后任教于大学教育系科,并长期担任大学教育系主任、教务长、院长等行政管理工作,多次到欧美进行教育考察和教育研究。新中国建立后,-直在南京师范学院任教“他一生从教,一生未间断过教育研究工作,直至去世他的教育研究涉及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行政、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师范教育、比较教育和教育史等多方面,写下了许多教育论文和专著。罗炳之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主要有以下儿个方面:(一)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体系。罗炳之是我国较早倡导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学者,十分注意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长期致力于科学的、哲学的、比较的和历史的教育研究,还扩展到教育研究的一般程序和具体方法,如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和统计法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教育科学研究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反映在他1931年岀版的专著《教育科学研究大纲》中。这部专著首先论述了科学和科学方法的本质和程序,次述教育科学研究的本质、必要性和价值,再述教育科学研究的演进及现状,教育科学研究的普遍程序,即历史的研究、比较的研究、科学的研究、哲学的研究,最后分述各项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的特殊方法和专门技术。他所建立的这个理论体系是开拓性的,这部专著也是国内相关领域第一部理论著作。 (二) 教育行政学(包括学校管理学)的研究。罗炳之留美期间.专修“教育行政”课程,回国后较长时间内在大学担任教育行政和学校行政两门课程的教学,深感国内有关教育行政的著作不多,佳作尤少.一面教学.一面编写讲义,经过反复修改,终于写成了《教育行政》一书。这部书包括“教育行政”和 “学校行政”两个方面,运用科学的、哲学的、比较的和历史的方法,研究我国的教育行政,评述每一个教育行政制度,比较中国和欧美教育行政制度的异同优劣,探讨和研究有关教育行政机构、教育人员、教育经费和教育视导等问题,以及学校行政组织、教务、事务、学校教育研究与推广等问题,形成了其自身的教育行政学术体系,在中国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历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 (三) 师范教育学研究。罗炳之针对当时国内师范教育衰落,行政当局轻视师范教育、抹杀师范教育的独立性等状况,强调师范教育本身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发表了一些论文,并写出了专著《师范教育新论》一书。他参照欧美、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师范教育的诸多长处,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发展中国师范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专业化,教师不独是一种职业,而且是一种专业,如医生、律师、工程师等相类,是高度专业化的;二是科学化,教师的教学以科学研究为依归,教学方法建立在科学方法基础之上; 三是艺术化,教师的专业,又是很艺术的,面对学童,必须讲求教学的艺术性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他的这些研究对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四) 比较教育研究。罗炳之广泛考察欧美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并翻译出版了著名比较教育专家凯德尔的《比较教育》一书,又整理考察所得写作出版了《最近欧美教育综览》和《最近欧美小学教育概览》二书,成为比较教育学的重要著作。他还从中西教育历史的比较研究中,得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结论。 (五) 教学方法研究。罗炳之从1930年第一本专著《普通教学法》起,陆续出版了《教学通论》等多部教学理论专著,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形成了他的教学方法理论系统,从教学目的的分析,到教学法史的考察、教学法的改革、创设教学条件以及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教师素质的重要性等作了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极富现实意义。 (六) 教育史研究。罗炳之的教育史研究包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方面,他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重视史料的选取,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取得了一系列教育史研究成果,特别是60 年代出版了《外国教育史》一书的上册,80年代初出版了《外国教育史》下册,获得极高的评价。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