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绎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34
人物姓名: 刘绎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13_00.pdf
性别:
时代: 清道光十五年
出生年: 1798
卒年: 1879
国别: 中国
籍贯: 永丰县人

传略

刘绎(1798〜1879),永丰县人。清道光十五年( 1835)进士第一,入翰林院,随后任提督山东学政, 尽心尽职抓教育事务,刻劝课条规,令诸生联课会文,使多士得广切磋。任满回京后以父母年老告假归养,后起复加三品京堂衔江西团练大臣,不久告归。此后二十余年主要在家乡兴办教育,从事讲学活动, 先应聘为白鹭洲书院山长,后又兼青原阳明书院山长,并先后到泰和云亭书院、文儒书院、永丰义首书院等书院讲学。晚年回乡闲居,著述终其身。刘绎是清代有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 重视书院教育。在给知府李经鎔的信及其他文章中,他反复强调,国家强盛必须以元气充足为基础,而“培元气在于得人才,固民心”,人才要靠教育培养,民心要靠教育培育。而教育首要的是谨庠序之教,使受教者有一个良好的读书之所,那里有执教的老师,有安静的书堂,有可读的书籍,有保证教和学有序进行的学规。要做到这些,就要建好书院’他执掌白鹭洲书院时,书院已破败不堪,他极力主张重修,得到知府定祥的赞同。与众乡绅商议,鉴于白鹭洲重修书院工程浩繁,资费巨大,一时难于办到,决计将书院迁到城西仁山隆庆寺废址,重建殿堂书室、讲堂书舍。一年完工,改名为白鹭书院,重新制订馆规,并重修《白鹭洲书院志》。当永丰、泰和两县的僻远山区建起了两座新书院,他欣然为之撰记, 认为乡村创建书院关系到当地文运的盛衰,“今郡县谨庠序之教,又设书院,立师长以考课之”,是培养人才的良策,希望诸生努力为学,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豪杰之士”。 (二) 书院教育必须“以明经修行为要”。刘绎特别注意用孔孟伦理之说教育诸生,书院教育必须 “兴夫乡贤之学,即明人伦之学也”,认为“今之学者服先贤之教,亦为自孝弟忠信而入,则纵于先贤之为人,而后科甲名位骏驶乎”,明确地提出:“书院立教之意,以明经修行为要。”因此,他在书院教育的管理中,特别强调综合“经行二端”对生童进行考核,“经”指课读经籍,“行”指品行修养。那些能够“闭户潜修”、“尺步绳趋”、“虚心求益”、“精勤刻厉”而“数课一律”者列为上,那些“经行二端”荒疏者,认为是流品斯下,应予重罚。这样,才能使书院“挽颓风而上副雅化” O(三) 书院管理必须严格。他重视书院建设,同时也强调书院管理必须严格。他在应聘为白鹭书院山长后,非常重视书院的学规条例的健全完善,在应聘兼摄青原阳明书院山长后给知府李经鎔的复信中,专门附《陈青原书院章程管见二条》,针对管理混乱的现状提出严格管理的改进办法,如必须建立严格的考课制度,课额严格核实,约束生童,膏火发放应以课考为凭;建立严格的奖赏升降制度,以前那种 “专于文艺之优细”,单纯按“文艺”(诗文)定名次行奖罚的作法很有偏颇,应当综合生童“经行二端”,全面考核来决定等次奖罚。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