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章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32
人物姓名: 郭子章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11_00.pdf
性别:
时代: 明隆庆五年
出生年: 1542
卒年: 1618
国别: 中国
籍贯: 泰和县人

传略

郭子章(1542 - 1618),泰和县人。明隆庆五年(157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郭子章是明代著名的理学家,又是著名的方志学家。郭子章历官闽、粤、晋、黔、蜀、楚、越各地,每官一地撰有一至二本杂记,如《闽藩草》、《闽前草》、《闽草》、《粤草》、《晋草》、《黔草》、《蜀草》、《楚草》、《浙草》、《越草》。 又多次出入京师,撰有《燕草》、《留草》。这些著作除记叙在当地为官随录、师友同僚交往诗文外,还详述地方物产、人物、名胜,是很重要的地方志资料。 尤其突出的是,郭子章一生编纂的地方志从省志到府志、县志以及专志、志补、杂记、杂考等志书多达三十多部。在贵州任上“搜括古今遗典”,纂修《黔记》六十卷、《黔小志》二卷。《黔记》是贵州省最早的通志。清光绪《贵阳府志》称,《黔记》“雅有法度,为世所称”,推为“黔中善本”。明代滇南名士马烽如称赞《黔小志》,“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以公千秋鸿笔,“黔之山川风物待以标表,若益增而奇且异焉,则是志洵非小也” o在广东潮州任上,取其伯父郭春震任潮州知府时所修之嘉靖《潮州府志》,精心校理增补,纂修成万历《潮州府志》十卷。因为前志是伯父所修,多依其旧,“已事七八,后事二三”,他历尽艰难,收集“山穴残碑,故族半编”,所得珍贵资料弃之可惜,又撰《潮中杂记》十二卷。郭子章对家乡的历史、风物、人情、风俗特别关注,常常在公事之余考察故籍,询访献老,先后编纂成《豫章书》一百二十六卷,《吉志补》二十五卷,《白下记》四十卷。《豫章书》实为江西省总志,《吉志补》补万历《吉安府志》之缺略,《白下记》实是泰和县志。此外,又编纂《广豫章郡邑记》十卷、《广豫章灾祥记》六卷、《注豫章古今记》一卷、《豫章杂记》八卷、《白下逸事》二卷。一人而编纂如此多的省志、府志、县志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一人而编纂两部省志,则更为罕见。此外,郭子章还编纂专志及杂考近二十部。关于人物的有:《圣门人物志》二十卷,《四库全书总目• 存目》著录;《乡贤传补》,不知卷数,专传庐陵一地入朝为相背十五人;《兴国四贤传》一卷;《人形志》六卷。关于寺庙的有《阿育王山志》十卷,《四库全书总目•存目》著录;《大洋洲萧侯庙志》六卷。关于钱币的有《泉志》八卷"关于地名的有《占今郡国释名》四卷,郡县释名》:十六卷。关于税榷的有《瓜仪志》十卷、《芜关则例志》二卷。关于井盐的有《盐井图说》--卷。关于犬文历法的有《支干释》七卷、《先天九曜图》一卷、《年岁记》十卷。关于古迹的有《古迹考》六卷,等等。一人而撰有如此多的专志、杂考, 也是史所罕见的。 郭子章编纂的志书如此之多,在方志编纂理论匕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虽然没有撰写专文阐释理论,但他的许多志书序文及所编纂的志书就反映r他的方志编纂方血的主张:、从他的志书和序文可以看出,他十分看重体例,分类严谨.分大类,定细目,以类统目,论、志、表、传、纪事、总论,眉目清楚。从 《黔记》、《豫章书》这两种人型省志可以略见其分类;日1之严谨,就是《古今郡国释名》这样的小型专志. 也同样如此。他在《传草》中谈到这部专志,称:“以古今郡国名,分天时、地理、人伦、卦名、宫室、珍宝、五色、花木、数目、器用、通用、禽兽、夷狄为十三类,共分四卷「”分目精细,朗然于目。 他主张编纂志书必须详于考实,下笔有据,事有援征°他在《圣门人物志》自序中说:孔氏弟子不载 《论》、《孟》,无可考也,“子章退而稽之《春秋》、《史记》,参之阙里谱牒,上自宣尼及门诸贤,下聚汉唐宋元明从祀诸儒,次及我朝幸学释酋诸议”,一一详加考证,撰为十二卷。其《古迹考》自序中说,经过严密考证.世传所谓古迹町分为有名无实、右名无实而讹稀町疑、有名有实而转徙无常、有名有实而常存四类,在编纂《古迹考》时,“凡亡者、转徙斤不书;独存其疑者.书其实者”。再如《郡县释名》,这是一部很难编纂的专志,他在门庁中说,他每到•地,必问其名.探究其义,稽之谍记.考之明哲,广泛查阅文献,从而使这部专志网罗甘籍,敷叙今制,考证精详,文笔雅洁。他编纂的志书无不如此。 明代以前的志书,多无编年记事,即使有记的也十分粗略。郭子章特别重视这一部分的编纂,在他编纂的地方志书中都设“大记”一冃,编年纪事,通合古今,以明古今之变"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