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直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31
人物姓名: 胡直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110_00.pdf
性别:
时代: 明嘉靖三十五年
出生年: 1522
卒年: 1605
国别: 中国
籍贯: 泰和县人

传略

胡直( 1522〜1605),泰和县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胡直的父亲是位理学家,胡T[成为一个理学家是有其家学渊源的。其父受王守仁的影响,驳斥程颐的学说,“昔者先府君尝读叔子(程颐)之荷,乃著论驳之曰:既曰在物为理,而又曰处物为义“谓义非理,可乎?既H在物为理,而乂曰性即理也。谓性为理,可乎?是二语者,可谓明矣。叔子之非,宁待攻而破哉?”(《胡子衡齐》)胡直后来师从欧阳德、罗洪先,而又能独辟蹊径,达到很高的境界,创立「'觉即性”说,成为阳明学觉性派代表人物,是明代后期重要思想家。 (一) 胡直的觉性说主要表现在他的“性”论上。他在讨论“性”时,认为“觉即性”。这个“觉”就是明觉、灵觉的意思。而“性”呢?在他看来,“性”即“心”,即“理”,也即“觉”。他认为,“性之文从心从生,夫人心唯觉则生,弗觉即弗牛:;唯生则理,弗生弗理”,故“舍人心之觉则无性矣,又焉有理哉”。这就是说,所谓“性”、所谓“理”存在的直接前提乃是“人心之觉”,因此,他主张:“觉即性,非觉之外有性也; 性即理,非性之外有理也"”胡直主张“觉即性”,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他将“性”视为“心”的本质构成。在他的观念里,“性”即“心之宰”,亦即所谓“道心”。而所谓“心之宰”、所谓“道心”,指的是人的本心所具的能够支配其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内在法则和原则。在他的学说中,“觉”取代了程朱理学中的“理” 而构成了“觉”的中心内容,并且,“理”在他的学说中也失去了作为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特性,而成为人心所派生之物。他的一切推论,其实都奠基于一切事物都是由人的感觉构成的观念之上的。 (二) 他的觉性说直接影响到他的“良知”论。在他看来,“良知即觉也,即灵承于帝者也「又说, “道心者,性也;性,灵承于帝者也。”因此“良知”,在胡直的观念里,是与“性”没有多少区别的。他认为“良知”即“觉”而不把它同“性”进行明白区分,是在把“良知”看成“觉”的一种形式的前提下,把“性”之作为人心的本质结构的属性纳入了“良知”之中。而事实上,作为“心”的本质结构的“性”是与作为人的先验的道德判断体系的“良知”有所不同的。在胡直那里,“良知即觉”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是“良知即独知”。在他看来,举凡所谓“明德”、“天之明命”、“虚灵”、“天理天则天聪明”、“仁体”、“生理”、“性”、 “人之生也直”等等,皆不外乎“独知”,而“明德”等等实即“觉”,即“性”。他的老师欧阳德的良知论主 “独知”说,认为“独知”或曰“良知”无分于动静,“良知妙用有常而本体不息,不息故常动,有常故常静, 常动常静,故动而无动,静而无静。”(《南野集》),而胡直与此不同,他也认为“独知”无分动静,但他所强调的是“独知”不管在“动”在“静”都保持一种固定的明觉状态。他的“良知”论便表现为“明觉”论。他用一个“觉”概括了“良知”、“性”、“独知”的全部内容,并赋予它们的超越动静而恒定存在的特性。他的另一位老师罗洪先的良知论主“寂静”说,这种主张强调内省,强调自我反归,而忽视外界,疏于应物。胡直认为,“彼重良知于内而不知良知之无内外也”。总之,胡直的“良知”论是以“觉”贯穿始终的。胡直所说的“觉”,只是指人的有意识的生命状态,它可以用来指意识,也可以用来指知觉,也可用来指人的理性思维活动,乃至可以用来指人的行为;而“良知”则是指一种由人的生命能力衍化而来的道德认识能力。 (三)“觉性”说同样贯彻于他的“格致”论上。王阳明从“心即理”的唯心主义命题来反对程朱理学 “物理”说,江右王学继承了这一做法,胡直在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心即理”的理论内涵。他否定“理”在 “物”的主要依据就是他自创的“觉性”论。按照他的看法,凡所谓“理”,都是因为人心存,如无人心,则便无所谓“理”。“予所最不能无疑者,以先儒语理,专在物而不在人。”在他看来,既然“理”不在“物”而在“人”,“格物致知”自然绝无可能是求索于外物。他明确把“格物致知”限定为“循吾觉性”而知其本, 所谓“觉性”指的是“性”本身的虚灵特质,在胡直的观念中,“性”之“觉”实乃由“独知”提供的。因此, “循其觉性”就无异于承认要循其独知;而所谓“知本”,是把它限定在“修身”的范围内的。 胡直的“觉性”说还反映在他对儒佛之分、读书穷理等等问题上,他的理学名著《胡子衡齐》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觉性”说。黄宗羲《明儒学案》评论说:“与文成一气相通之旨,不能相矣。”也就是说,胡直继承了王守仁的学说,但又有他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发挥。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