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士奇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18
人物姓名: 杨士奇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096_00.pdf
性别:
时代: 明朝
出生年: 1365
卒年: 1444
国别: 中国
籍贯: 泰和县人

传略

杨士奇(1365 - 1444),泰和县人。明建文初荐入翰林院,永乐中入阁预机务,官至兵部尚书、加少保,历仕五朝。杨士奇是明前期白衣入相的传奇人物,杰出的政治家,同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台阁体诗派的领袖人物。 杨士奇的诗文很注意与其身份协调,从而形成雅正平和、雍容典丽的风格,又形成了与其创作实践相适应的文论观点。他认为,作文当切于世用。他曾对太子朱高炽说:“如殿下于明道玩经之余,欲娱意于文事,则两汉诏令亦可观,非独文词高简近古,其间亦有裨于治道"如诗人无益之词,不足为也”(杨士奇《圣谕录》卷中)他认为,为文作诗应当直接为治道服务,应当于治道有用,也就是为政治服务.“裨益治道”。又认为,作文当“本于学”、“根于理”。宋以后,以理学治国成为一种十分止统的治国理念,杨士奇辅政治国也牢牢把握住这一理念,移用于为文作诗,也主张“下笔为文滔滔,咸有根据”(《杨士奇文集》),而根据即儒学经典,程朱理学。他认为:“濂溪、二程、紫阳四先生皆道统之正宗,万物之元气,孔孟以来至矣哉,不可尚已。”(《杨士奇续集》)因此,为文作诗“本于学”,即本于儒家之学,“根于理”,即根于道统之理。同时,他强调文、行兼备,而以“行为之本”,作文当“发于性情之正”。他主张文1:之行在乎不违天理,而要做到不违天理,就必须按理学的要求修养自身,把修养的功夫放在内心的去欲存理上,以达到“中正”,如此,就可以有“性情之正”,也就可以达到行为不激不随,平和简静,雍容雅度,坦夷温厚。 从这种“中正”之行出发,写出来的诗文也就可以做到文如其人。他称赞金幼孜“为人简易、沉默,温裕有容”,因而“文章和平、宽厚,类其德性”,便是他心目中的为文作诗的理想境界。他还强调文风、诗风当 “各因其时”,“以其和平易直之心,发而为治世之音”。他认为,杜诗深涵博厚,上追风雅,或谓变风变雅,是由国乱时衰决定的。王、孟、高、岑、韦诸子清粹典则,天趣自然,是开元盛世气象的反映,是因时而异。诗文如此,文风亦如此。他告诫身边的文人们,生当大明治平熙洽之世,自当以其和平易直之心,发而为治世之音,以鸣国家之盛。在文学语言方面,他主张为文作诗必须立言正大,合于中正之道。语言明白达意,委曲详尽,自然而有天趣,沛然而不寂寥,“如园林得春,群芳奋发,组绣烂然,可玩可悦”;辞气优柔深厚,从容平和,神韵端肃,内刚外和,涵永清温;法度森严,简而有法,“字字句句悉中矩幾”,“疏宕归于雅则”,“不越古之人矩度”,以典则正大为美。 杨士奇在审题立意、语词风格、审美情趣上的这些要求与整体的台阁派文风是浑然一体的,形成以他为领导人物的台阁体,影响明朝文坛数十年,后来竟流变成为一种专事称颂应酬的体式。《四库全书提要》认为:“凡文章足以转移一世者,其始也必能自成一家,其久也亦无不生弊,微独东里一派”,不能 “以末流放失”,而“遽病士奇与荣”。 杨士奇是政治家、文学家,又是目录学家。明代国家图书初藏于南京,成祖永乐初定都北京以后,于永乐十九年(1421)移藏于北京皇城左顺门北廊,未有完整书目。明英宗正统初,命移贮文渊阁东阁,杨士奇奉旨整理文渊阁藏书。他与学士马愉、侍讲曹鼐等对国家书库文渊阁所藏宋、辽、金、元以来的一万余部、近百万卷藏书“打点清彻,逐一勘对,编置字号,厘定部类”,于正统六年(1441)整理完毕,编成了国家书库书目《文渊阁书目》,共著录图书7297部,42600余册。《文渊阁书目》在分类上没有严格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分法,而自创分类方法。文渊阁库藏依国朝、经类、史类、子类、集类、帖谱、法类、阴阳医农类、佛道类、志类等十个大类,又分三十九个子类,按《千字文》头五句自“天”至“往”二十号五十橱,又依次每部编号。《文渊阁书目》大致依库藏次序分类编号收录。 《文渊阁书目》在中国目录学史上有一定的价值和地位。它打破了传统的四分法体系,不守四分法成规,自创了分类体系,对明代目录的编纂产生了很大影响,许多私家目录多仿此而作,如常熟赵琦美之 《脉望馆书目》、毛晋《汲古阁藏书目》等。它著录图书丰富,基本上囊括了当时的官府藏书,在明清以来典籍散失严重的情况下,对于考校当时的图书状况具有极高的价值。鉴于这部书目在编纂上的缺陷,历代学者褒贬不一。清人朱彝尊《曝书亭集》责备道:“其目不详撰人姓氏,又不分卷,俾观者漫无考稽,此牵率之甚者已。”而钱大昕在《潜研堂文集》中则曲谅之:“此目不过内阁之簿帐,初非勒为一书,如《中经簿》、《崇文总目》之属,必以撰述之体责之,未免失之苛矣。”《四库全书总目》评论道:“ 士奇等承诏编录, 不能考订撰次,勒为成书,而徒草率以塞责,较刘向之编《七略》、荀勖之叙《中经》,诚为有愧……今阅百载,已散失无余,惟藉此编之存,尚得略见一代秘书之名数,则亦考古所不废也。”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专题

兵部尚书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