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弇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唯一号: 140330020210000008
人物姓名: 刘弇
文件路径: 1403/01/object/PDF/140310020210000005/001
起始页: T04087_00.pdf
性别:
时代: 北宋
出生年: 1048年
卒年: 1102年
国别: 中国
籍贯: 吉安市安福县

传略

刘算(1048 - 1102),安福县人。宋元丰三年(1080)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字。刘算是北宋后期成就颇高的文学家。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文,其文宗欧曾,风格极近曾巩,儒雅博厚,绵邈幽深,纤徐婉曲,缜密峻洁。刘璋《龙云集序》称其文“庞郁雄邃,如殷首周彝,龙纹漫灭,古意独存”。其诗取法韩愈,以文为诗,以议论入诗,刘坝《隐居通议》称其诗“多留赋而比与兴寡”,委蛇辅排,颇有气势。 刘算不仅是一大作家,同时还是颇有影响的文论家。他的文论以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为宗,高举诗文革新的旗帜,写下了相当数量极有见地的文学评论,在文艺理论方面多有阐发,在道统文学极盛的北宋后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他的文论观点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是他的变说和气说。 (一)变说。刘算十分强调文章体裁必须富于变化。他在《上曾子固先生》中说,自古文章都是很难作的,即使有写得博大宏富的,也很难做到该备完美,但有一个办法可以力求做得好一些,那就是变。 “阁下所以能文者,非徒能文,正在有变耳。”(《龙云先生文集》,下同)他分析自古以来文章体裁大约有经、史、诗、骚四种,此外还有诸子暂且不说,都离不开变,“《禹贡》载禹治水,北徂东渐,计往返无虑数万里,足所投者几所,身所尝者几事,而首尾才千余言焉。及丘明之传经也,件为编年多侈数百倍焉;迁之为纪、传、世家、书、表,则又倍焉;其后有班范《晋阳秋》、《魏略》之类,则又倍焉;不害其为史也。《诗》之约也二言而已,曰'肇裡';已而三言,曰'卢重鎔';已而至于五言,曰’赠之以芍药’;甚者如'谁知鸟之雌雄’,乃六言;而由汉阅唐,又有七言焉;不害其为诗也。《离骚》之文则因异乎《招魂》矣,《招魂》之文则因异乎《大招》矣,于流而为杨马之丽赋,则亦无适而不异。经也,史也,诗也,骚也,其每亦乃如此。”至于庄周、贾谊之文漠不如是,善变而已;韩愈所谓“惟陈言之务去”,陆机所谓“怵他人之我先”,也正是说的这个意思;唐元和、长庆间,文章号称有前代气骨•为什么? “知变而然也”。刘算在文学上主张变,和王安石、曾巩在政治上主张变在思想上岀于一辙,是一种十分进步的文学观念。 (二)气说。刘算在文学体裁上主张“变”.在文学风格匕则重视“气”。他在《上运判王司封书》中说,六博、书画、斗士、刺客无一不恃气.然而最需要恃气的是文章。文章的“气”充足,其文辞就浑厚高昂,而“气”贫弱,其文格就卑微低下。“文章以气为主,岂虚言哉? ”“孔子之气,周夭地,该万变,故六经无余辞焉,而其小者犹足以叱夹谷之强齐。孟子芥视万钟,小晏婴、管仲,而其自养则有所谓浩然者,故其书卒贻而世。语赋者莫如相如,相如似不从人间来者,以其慕蔺也。语史莫如子长,瑰伟豪爽,视古无上者,以共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以作其气也。唐之文士因无出退之者,其入王庭湊军,视若轩渠小儿,则足以知其气矣。”在他看来,“气”对文章来说至关重要,苏辙曾强调养气以为文,而刘算则更进而指出气影响文学风格。

知识出处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吉安地区志 第五卷》

本志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实地、系统记述安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