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 - 1072),永丰县人。宋天圣八年(1030)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欧阳修是杰出的政治家,又是有宋一代著名的学术大家,在经学、文学、史学等领域领…代学术风气.在其他许多领域也有很咼的造诣。
欧阳修创立的庐陵学派是宋代经学流派中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他在经学领域有很多富有创见的学术成就,主要是:(一)客观地总结前人治经成果。欧阳修认为探求六经本义必须以经文为依据,但又不存偏见,不抱虚无态度,不是轻率地全盘否定前人的经学成就,而是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前人的成果,既充分肯定先儒在整理和研究六经方面的功绩,也十分注意对先儒的传注作具体分析,择善而从。这种科学态度在当时全盘否定先儒传注的风气下是十分难得的。(二)治经必须曲尽人情、切于人事。欧阳修认为.“圣人,人也”,所以“圣人之言,在人情不远”,而圣人之所以为圣,就在于能探造化之本,穷天下之情,“以达于人情之大窦”(《居士外集》)o他认为:《易》“止于人事而已”,《春秋》是孔子“上揆之天道, 下质诸人情”而写成的,《诗》则更是人情的集中表现,《礼》则是依人情而制定的,因此,治经必须依人情去探求真义,这样才能切于人事,发挥作用。欧阳修的人情说,不仅在经学领域,还推衍到史学、文学等其他领域,在宋代学术活动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三)创导“宗经明道,经世致用”的学风。在欧阳修之前或同时期的学者中都曾不同程度地主张宗经明道,经世致用的学风,而欧阳修则在此基础上更系统、更切实地加以提倡,身体力行,百折不挠。欧阳修的宗经明道是以废黜伪说为前提的,在他看来,产生于秦汉的伪说惑乱经义,犹如日月遭乌云遮蔽,清水为泥沙所污,黜伪说就要宗经明道,做到“扫除浮云披,还其自然光,万物皆见之”(《居士集》)。他认为,“六经皆载圣人之道”,宗经的目的就在于明道, 而明道的目的就在经世致用,在于“履之以身,施之于事”(《居士集》)。庐陵学派在经学研究和传习中有很多开创性的成就,极大地促进了北宋儒学复兴运动和宋代学术的发展,对有宋一代乃至后代经学的发展、学术的繁荣产生了极其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在于:他领导了宋代的诗文革新运动,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文作品,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是宋代诗文复古运动的集大成,步趋唐代韩愈的复古革新,但又比韩愈来得更系统,更彻底,更有效。韩愈只在文体上复古革新,而欧阳修不限于文体,也在诗体上复古革新,而且无论文体还是诗体,革新几乎触及所有的方面。由于不系统,不彻底,韩愈以后的古文不久就衰落了,相反,欧阳修以后却使欧阳所创导的诗文源远流长,蔚为文章正宗。其革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道胜文至”。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和韩愈一样,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道是内容,如金玉,文是形式,如金玉发出的光辉。但他比韩愈更进一步,提出道与文不能等同,有道即有文,道与文虽密不可分,却不能混为一谈。他认为,要使文真能达到工的先决条件是“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冲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施于世者果毅,”“道纯”才能“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欧阳文忠公文集》)。在这个问题上,欧阳修比韩愈更先进的地方在于欧阳修不是单纯的重视道,更重视道的事功.更重视道必须施之于“百事”,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二)黜时文,复古文。欧阳修菲薄时文,认为那种脱离道统,不切实际的时文“穿凿经传,移此俪彼”,雕刻芜秽,溺于文辞,实在是毫无价值的,既无益于人心,又无益于事功,必须彻底摒弃。摒弃毫无价值的时文,就要倡复古文,但倡复古文,不是简单地模仿古文,不是句模字拟地规模古人。他说:“闻古人之于学也,讲之深而信之笃,其充于中者足,而后发乎外者大以光……《易》之《大畜》曰:’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谓夫畜于其内者实,而后发为光辉者日益新而不竭也。”(《欧阳文忠公集》)只有充于中,才能做到“发乎外者大以光”,而充于中的是道,发于外的是文,只有做到深讲笃信,道充于中,才能做到不简单模仿古人.而写出光辉灿烂的文辞。这就是复古革新的真义。欧阳修所说的文,不止是一般的散文,包括一切行诸文字的文,诸如四六文、碑铭文、史传文、策论文、书牍文等。(三)推动诗体改革。欧阳修领导诗文革新,身体力行,在理论上廓开视听,在实践上躬行表率,同时在文体改革方面以尹洙、苏舜钦作前导,在诗体改革方面则以梅尧臣、苏舜钦作先锋。他的诗论主张,主要反映在《六•诗论》中,在其他诗文中也时有表现"他既批评“口体”的浅易无味,乂批评“西昆体”的繁复冷僻,也批评“晩唐体”的弱狭卑琐,提倡学习韩愈,鼓励平易清淡,把“意新语工”、“意在言外”作为诗体革新的核心。梅尧臣、苏舜钦在欧阳修的革新旗帜下,创作了大量或豪放、或清淡、或恣肆、或惊绝的诗歌,欧阳修不时加以揄扬推举。以欧阳修既是诗文宗匠,又是朝廷名臣的地位,这种揄扬推举非常宜接地鼓起苏梅的创作兴趣, 指引诗体改革的方向,转移诗坛风格,有力地推动诗体改革这种揄扬推举,宜至苏梅死后,仍在继续。 其《感二子》诗说:“二子精思极搜抉,犬地鬼神无遁情;及其放笔骋豪俊.笔下万物生光荣.”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因其切时弊,重传统,树新帜,循时势,取得空前的成功,并惠及后世,久远不衰.欧阳修还是宋代杰出的史学家。他参与编纂《新唐书》,乂独芷撰写二十四史中第•部也是唯-一部私纂正史《新五代史》.在中国史籍编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史学理论匕也何独到的见解欧阳修十分推重《春秋》,认为其宗旨在于“正名以定分,求精而责实,别是非,明善恶”,落实到书法上, “《春秋》辞有同异,尤谨严而简约,所以别嫌明微,慎重而取信,其于是出、善恶难明之际,圣人所尽心也”(《居士集》)。基于这种认识,欧阳修在编纂史书的过程中,非常强调“春秋笔法”,也就是“别是非, 明善恶”的书法,褒贬人物,以明是非,辨善恶,达到“垂劝戒、小后世”的H的.同时,欧阳修提倡编史必须简而有法,略于事实。在欧阳修看来,六经中称得上“简而仃法”的“惟《祥秋》叮当之”"因此,在编纂史籍时,他特别强调简省,并且身体力行,力求达到“文约而事详”’欧阳修所纂《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的文笔简约是我国古代正史中所少见的,也成为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杰作。欧阳修主张修史的一个根本原则就是“直书不隐” o他认为这一原则也正是《春秋》所遵循的原则,忠实于历史事实,尊重历史事实的真实性、客观性,不以主观意志随便改易历史事实"为了做到这一点,欧阳修在史料的rl>有匕往往遍考群书,广搜博采,兼容并蓄,极大地丰富了史料来源,并不惜时日,本着慎重、负贵的精神.对所获得的史料进行考辨整理,纠谬正讹,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以得其实,然厉真实地记录编辑入廿他对史料的占有方式和考辨求真的作法,在史料学上具有很高的理论意义欧阳修在金石学领域冇开创之功"在欧阳修之前,虽然出现了一些金石收藏者,有关金石的记载、 考证和研究也多散见于文人们一般著作中,尚未形成较为系统的右门学问。欧阳修力时I•八年,集得彝鼎铭文、碑刻、法帖一千卷,辑录成《集古录》十卷。欧阳修并不单纯地收集辑录,还特别注意对所收集的铭文、碑帖从形式到内容的精心考释,以之校释史传,考订史实,并将考释所得撰写成题跋,附于碑铭之尾。这种题跋积累渐多,至熙宁二年(1069),得四百余篇,辑成《集古录跋尾》卜卷。当《集古录跋尾》辑成之时.欧阳修已年近古稀。他在《集古录目序》中说:在集录和跋尾之外.“若撮其大要.别为H录,则吾未暇,然不可以缺而不备也”。于是,命其三子欧阳辈整理编排,撰成《集古录目》二十卷。对痢铭碑刻这样大规模有系统地收集、整理、记录、考证、编目,前无古人,在金石学领域尚属厅创,《集占录》、《集古录跋尾》、《集古录目》也成为一套完整的金石学著作"特别是《集古录跋尾》.把订止史传、补充史料作为宗旨和核心,对碑铭的年代真伪、书刻情况详加考证辨析.对碑铭的书法优劣、诗文高下特心鉴赏玩味. 对碑铭的史料价值采取“以碑考传”的方法严格辨正考索,实事求是,分析具体,创获实多,是我国第一部金石学专著,为后来的金石学构筑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研究体系°虽为草创,但对金石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箪路蓝缕之功,成为我国金石学的奠基之作.其学术价值极高.影响深远。
欧阳修在政治、经学、文学、历史等领域的声望人所共知,在教育方面也有很杰岀的成就"他在教育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活动,改革科考,破除文弊,扶持后学,循循善诱,重视人才,荐拔贤能,风气为之一变。 他不是从事教育的专门家,但是他对教育有深入的研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形成了他系统周密的教育思想。欧阳修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能“学古怀道”,“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的“特立之士”,他们是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的君子。因此,他特别强调,教育能否造就德才兼备的人才,关系到大政掌握在什么人手里。大政掌握在德才兼备的人手里,立法治国才有希望。教育能培养德才兼备的贤才,朝廷能“任贤以守法”,贤才不至于被埋没,不肖不至于被任用,国家才能大治:欧阳修认为. 人性善恶不必过分追究,不管是善还是恶,只要能修其身,小人会变成君子,而不修其身.君子也会变成小人。通过教育,通过修身,人们可以达到善的统一,因为教育能使人“明道”“自守”。他认为教育使人知古,知古就能明道,然后履之于行动,体现于业绩,见之于文章,传声名于后世;明道之人会有坚定的自守。教育使人立德、立功、立言,从而传于不朽。欧阳修认为教育必须提倡勤奋、踏实的学风,反对浮华、 浅薄的学风。他认为,受教育者要使自己有真才实学,就必须深入钻研,勤奋学习,踏实循法。深入钻研才能达到一定深度,然后才能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勤奋学习,才能做到自觉学习,才能达到熟练,才能出天才;踏实循法才能循序渐进,才能培养辨别真伪的能力,做到守经以笃信,辨伪说之乱经。那种浮华浅薄的学风,好高鹫远,急功近利,不循法则,必然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是十分有害的。他还认为,学习必须得法。欧阳修十分重视学习方法,首要的是把“修身”作为学习的中心、学习的根本,抓住了这个根本, 就可以无所不获;其次是“求意”,这是学习的关键,求意即领会精神实质,只有做到求意,才能学到真知; 再次是互相切磋,学友之间能广泛切磋,就可以互相启发和补充,从而产生新的见解;第四是集思广益, 集思广益既可以活跃学术空气,又是可靠的学习方法。他认为,当时的科举考试重诗赋,以声韵对偶定优劣,只要求死记硬背,并没有注重应试者的真才实学,败坏风气,又极不合理。斥责试官拘于成法,废弃有用之才,并发出了改革考试制度的呼吁。欧阳修一生十分关注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他在教育方面的许多言论,不乏真知灼见。
此外,欧阳修还是一位经济思想家。他提出“权商贾”论,主张官商并行,并互相结合和配合。他认为,在商业活动中,国家一方面应“抑豪商不使过侵国利与为僭移”,另一方面与商人分利,诱之使来,以保证市场繁荣,货财流通。这样以官府为主体,以商人为辅翼,采取多种配合形式,活跃工商业,改善国民经济状况,增加财政收入。欧阳修在他所处的封建经济时代,提出了一个颇耐人寻味的经济思想,即重视城市建设的思想。欧阳修把城镇市场与道路的建设,视为促进经济繁荣与改变一座城市面貌的重要措施,把在城市里修建旅舍、园林、楼亭等旅游、休闲之所,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予以肯定。 对尚书驾部员外郎郭公出守夷陵后大规模修建街市、清河县令张公在泗州城建园林、楼亭、店肆、旅舍大加赞赏,称为有利于商业活动、繁荣经济的“善政”。从有利于工商业繁荣的角度提倡改善城市公共设施,美化城市环境,从而促进工商业发展和城市经济繁荣,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十分先进的经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