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808
颗粒名称: 编后记
页数: 2
页码: 1058-1059

内容

历经两年半时间,全体编辑人员伏案耕耘,首修《青原区志》终于收笔付梓,即将面世于全区人民,是全区人民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其成功出版发行,将开启一扇为世人了解青原、走进青原的大门,从此21世纪应运而生的新青原在浩如烟海的史志瀚林里,赫然而立。
  《青原区志》编纂工作始终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进行。2009年6月,区档案史志局向区人民政府呈交《关于组织编纂〈青原区志〉的请示》,经区委、区政府研究,决定组织编纂首部《青原区志》,并同时成立《青原区志》编纂委员会,编委会下设编辑部。编辑部设在区档案史志局。2009年8月,《青原区志》编辑部着手区志编纂的准备工作。一是组织人员到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兄弟单位学习取经,借鉴先进修志经验;二是研究志书的基本框架结构,构思区志编纂纲目,在此基础上拟定《〈青原区志〉编纂工作实施方案》、《〈青原区志〉编纂纲目》,分别上报市地志办、区几套班子领导和《青原区志》编纂委员会审查,并发放至区内各地、各部门单位征求意见。
  为做好修志的宣传发动工作,2009年8月,《青原区志》编纂委员会组织召开了全区各地、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参加的《青原区志》编纂工作暨人员培训会议。中共青原区委书记、编委会名誉主任徐明同志到会指导并作重要讲话,强调了修志工作的重要性。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相关领导同志,100多个单位的近200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全面部署了《青原区志》的编纂工作,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切实加强领导,抽调专人撰写好本部门的资料长篇并按时上交区志编辑部。区委各部门、区直各单位,各乡镇(街道)场,部、省、市驻区单位积极配合并大力支持。所有这些单位都明确了《青原区志》编修的分管领导,安排专人具体承担本单位志稿的资料收集和资料长篇撰写,为编纂《青原区志》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 《青原区志》编辑部的同志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严谨治学态度,在修志工作中学习修志知识,在学习中一丝不苟地做好编修工作。区志编辑部每周定期召开区志编修工作例会,明确分工,人尽其责,加强沟通,协调进度,确保修志工作科学有序进行。2010年6月,编辑部联合各乡镇街道,开展了全区氏族、人物、民风民俗调查工作,为夯实《青原区志》内容积累了第一手地方风土人情资料。
  为使区志内容经得起历史检验,志稿所涉及内容都经过了资料提供单位的核定。在志书编纂进入总纂阶段时,编辑部编印了100套全本和160多个单行本的志书征求意见稿,就志书中的政治观点、史实数据、编写体例、行文规范和编排技术等广泛征求意见。征求意见工作主要是采取内部集体评议与征集社会各方面的意见相结合的办法进行:一是请区几套班子领导审评,在政治上、保密上及关系全局的问题上把关;二是请专家学者评审,先后请市志办领导、专家审核《青原区志初稿》;三是召开区志编委会全体成员会议,进行集体评议、审核。对征集到的补充、修改意见,编辑部及时认真梳理,仔细鉴别,严格校核,审慎采录,做到一典之原,反复查核,一名之立,旬日踟跚。 回顾《青原区志》编纂工作的点点滴滴,编纂人员几年如一日,历经寒暑,默默耕耘,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全区各地、各部门单位为本志撰写资料长篇的同志,禅精竭虑,不辞辛苦,尽心尽力,为搜集全面、准确的资料,写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资料长篇,付出了努力。在《青原区志》出版发行之际,谨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青原区志》编辑出版的有关单位、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谢意。由于首修《青原区志》是一件开拓性的工作,绝大部分编修人员有生以来第一次承担此任,尽管主观上作了努力,但由于经验缺乏,水平有限,加之资料的挂一漏万之处,定有不少缺失和错讹之处,特别是《人物编》遗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方志专家、修志同仁和广大读者不吝赐教,以便续修时有所借鉴而纠谬补遗。
  编者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