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鹄
邹鹄(1877-1957),行名统泮,字芹香,号霄羽,今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小水塘南村人。
光绪十五年(1890)考取郡庠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应学使科考,以超等第一名补廩膳生。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光绪甲辰(1904)登恩科进士,同年遭遇母亲去世,未赴殿试。守孝结束后,任命为湖南某知县,例授同知衔加四级,诰授通议大夫,诰命三轴。他憎恶朝廷腐败,政治动乱,悖旨未仕,终生乐教。先后担任本县教育养成所所长,高等小学校长兼省立第六中学教员。1920年被畿辅大学聘为教授。1925年由堂侄邹古愚推荐,被聘为河南省获嘉县县志总纂。1937年60岁时主纂《吉安县志》。1944年任吉安县中教员。1945年被聘为江西心远中学高中教员,因身体欠佳,未出任。从此,便在梓里招生设馆,以舌耕糊口。1954年当选为吉安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邵式平聘他为江西省文史馆馆员。
邹鹄崇拜孔孟,遵循儒道,主张“毋固、毋必、毋我”。他的处世哲学为“宜谦、宜恕、虚心方能取益。将心比心,不以己所不欲者加诸人。”1937年倡修县志,当时有“例目难定”、“事实难搜”、“举清末及民国初期新政概摒弗书,缺陷难弥”之“三难”o邹鹄以桑梓为重,“慨然秉笔”,为其作序,以成其书。
邹鹄淡泊名利,大半生以教书为业,教学中,提倡“笃志力行,勤奋好问”。他拥护共产党,拥护人民政府,并协助地方政府工作。
欧阳豪
欧阳豪(1878-1934),字靖国,今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白云山村人。
欧阳豪自幼喜武,在家设塾馆时,一边习文,一边习武。26岁在九江清军中当宪兵时就秘密参加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欧阳豪任命为九江宪兵总队长,后一路升任至湖北靖国军司令。他一生追随孙中山反清倒袁,东征北伐,出生入死.1913年授中将衔,是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他向蒋介石要求停止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而免职。1928年在广州策划反蒋,因泄密而被捕入狱,幸得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营救保释出狱,由中将贬为少将。1934年3月,欧阳豪贫病交加,逝世在庐山牯岭他人家中。于右任撰墓志铭.赞曰“感愤困难病剧增,一代将星为国落”。
胡嘉诏
胡嘉诏(1888-1962),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陂下村人。
他早年考取秀才,后留学日本,获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土木工程学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四川铁路工程师、南潯铁路局工务处处长、江西公路处处长、川黔公路监理处处长、四川省行营公监理处中将处长、江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福建、贵州、江苏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江西省田赋粮食处处长。抗日战争时期,兼任第三战区粮食管理处中将处长、长官司令部军粮监察处中将处长等职。1947年当选为国民代表大会代表。1949年任澳门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他对江西、四川、贵州等省的公路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期间,主持设计修筑了滇缅公路。1962年在台湾逝世。刘夷
刘夷(1890-?),别字定一,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水口村人〉分别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中央军官训练团将校班第五期、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排、连、营长,第二师团长,独立第十四旅旅长。在1930年第一次“围剿”和1932年第二次“围剿”红军时,皆任独立第三十二旅旅长,后又任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团军训处处长1936年2月授陆军少将。抗日战争时,被日军俘虏。1944年5月任汪伪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总队长,汪伪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兼中央陆军军官训练团团长、中将参赞武官和汪伪中央警卫旅旅长。抗日战争胜利后,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获释后定居香港,之后返回江西定居。著有《北伐战争回忆》等。
曾道炳
曾道炳(1892-?),又名曾伟,今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马塘曾家人、
1921年入黄埔军校,1927年任营长。1936~1941年任军部军需处上校处长。1942-1948年任总部少将参谋长。1949年去台湾。
张斐然
张斐然(1894-1965),今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城山村人。
1918年入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读书。回国后任南昌市工务局局长。1922~1925年在南京建设厅任科长。1929年9月10日至1930年12月28日任江西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0年10月7日至1932年7月28日任河南省政府委员兼建设厅厅长。1935~1944年在武汉建设厅任局长兼总工程师。1945年在南京国防工程委员会任少将主任。后曾任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办事处专员。1948年去台湾。
刘九峰
刘九峰(1899-1985),又名峻山,笔名君实,今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黄塘村人。
刘九峰早年入上海大学读书,1924年,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共青团上海地委学生运动部部长、全国学生总会宣传部部长,参与组织发动“五卅”运动。1926年2月,奉命返赣帮助罗石冰整顿江西党团组织,4月建立中共江西地委,后调任共青团广东区委组织部主任,8月,调任中共江西地委书记。1927年1月,地委升为区委时仍任书记,参与领导江西的国民革命,响应北伐,曾组织反击国民党右派,并以君实笔名发表《谁说共产党不要农民》《陈赞贤为什么死了》等文章。5月,中共江西区委升为省委时,改任组织部部长。7月,九峰调回上海,任中国济难总会秘书长,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上海市法南、吴淞区委书记。1931年I月,在全国总工会工作时,反对中共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王明“左”倾错误纲领,后参加罗章龙为首的“中央非常委员会”的分裂活动,与中共脱离关系。1935年,加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从事抗日文化宣传救国活动。抗战爆发后,返回江西,先后任江西省服务团干事、江西省民政厅视察员、国民党省党部民众运动设计专员、江西省地方行政干部训练团训导处处长、吉安《前方日报》主笔等。抗战胜利后到南昌,不满国民党统治,于1947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次年第三次遭国民党特务逮捕。被营救出狱后去上海,继续从事民盟地下活动。
新中国建立后,刘九峰回南昌,历任民盟江西支部委员兼宣传主任,江西省中苏友好协会副部长,江西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民盟江西省委第三、六届副主委和第七届顾问,江西省第一届人代会代表,江西省政协第一届常委兼副秘书长、第二、三届委员和第四、五届常委等。1957年错划为右派,后平反。撰有回忆录《北伐军入江西前江西党团组织情况》等。
刘刚
刘刚(1899-1999),号克中,今吉安市青原区滨江街道枫塘南芫村人。
刘刚系国立北洋大学矿冶系学士,获英国工业奖学金留学英国。英国雪菲尔大学冶金系进修毕业后,在英国钢铁公司和伯罗钢铁公司学习与工作,后又到德国克庐伯钢铁公司及美国琼士拉格来钢铁公司工作。回国后,曾任经济部资源委员会矿冶专门委员、美国金属学会会员、中国工程师学会会员、中国科协自然科学专门学会会员,是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
1938年3月,刘刚电请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准予他回国。回国后为保护国家资源和设备,把汉阳钢铁厂全部冶金机械设备拆迁运往重庆大渡口重建新钢厂,建厂期间,没有外国技术援助的情况下,他负责设计炼钢车间的设备安装方案,并设计出国内第一座20吨炼钢平炉,
1940年,他创办抗战后方最大的民营钢铁联合企业,独立设计5吨(后改成7吨)及12吨高炉,炼出了含硅15%以上的优质高硅生铁,解决了当时后方机器制造及兵工所急需的灰口铁问题。1942年发明“K孔”解决了小高炉缸冻结的问题,获国民政府核准的专利〔专利号(30)合字第139号〕。
1942年,在资源委员会领导下,负责创建资和钢铁冶炼公司炼铁厂,刘刚设计的66立方米高炉,炼出优质的炼钢铸造生铁及含猛80%以上的猛铁合金。
抗战胜利后,为重建国内钢铁工业,他负责筹备年产100万吨的华中钢铁公司。
建国前夕,刘刚按照资源委员会主任孙越琦的“坚守岗位,保护财产,迎接解放,准备移交”密电令,和员工一起,保护了大冶钢厂及铁山的全部财产,并安全转移了汉冶萍公司全部档案。
1956年,刘刚在钢铁研究总院组建热工试验室。在上海第三钢厂、太原钢厂和重庆钢厂进行平炉热工试验,缩短了炼钢时间,获得节能效果。
1958年,为湖南长沙新生机器厂设计建造20吨高炉,将高硫土铁转炼成合格的炼钢和铸造生铁。1961年下半年,刘刚调北京钢铁学院,负责指导研究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和科研工作。
陈铃允
陈铃允(1904-1978),原名陈秉之,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龙塘村人。
陈轻允从小在家读书,后考入南昌西江中学。高中毕业后,在吉水县苏维埃政府陈政策等人的引导下,与李腾辉(东征南下时阵亡)、郭蓉(共产党员,在南昌就义)等一起参加农协会工作,任吉水县中鹄区委干部,开展并参加镇压大恶霸萧庆昌的斗争,巩固了苏区政权。
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时,水南区有3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捕,国民党水南区区长郭志高将他们判处死刑。得知消息后,连夜从吉安赶回,迫使郭志高将3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部释放。事后,为逃避国民党反动派的追捕,陈铃允出走广东,参加东征,并在刘峙部任班长、排长。西安事变后,他加入国民党,进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学习.结业后,仍回原部队,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团长。
抗战胜利后,由重庆调南京国防部第一厅人事科,任上校参谋、少将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南京政府退迁台湾,他奉命驻守重庆,主管国防部驻重庆一切人事问题。不久,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委员,同爱国人士一起,积极参加四川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到党和政府的表扬和关照,妥善安置了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从四川遣散回乡,并发给3年的生活补助费。因年老体弱,1978年逝世家乡。
唐三山
唐三山(1905-1985),今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樟洲樟坑村人。先后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政治训练班、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军事委员会将官班、中央训练团、革命实践研究院。早年参加东征,历任军校入伍生团排长、连长、教导第二师营长。1926年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潮州分校区队长,并参加北伐。1927年任北伐军东路军特务团营长。1928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中队长。1931年任第四师团副。1932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高教班队长。1933年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大队长。1935年任江西星子特训班总队长。1936年任第八军特务团团长。1938年任第五十八师第一二九旅少将旅长。1939年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科长,后调任军政部补训处处长、淑泸师管区司令。1941年任沪水师管区司令。1943年任许團师管区司令。1944年任中央训练团干训总队大队长。1946年任赣北师管区司令。1948年9月22日授少将衔。1949年任第十九军副军长、第十二兵团军政学校副校长。去台湾后,任金门防卫司令部高参。1953年退役,1956年任第三工程总队总队长。1971年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著有《步兵射击训练之研究》、《班连战教练之研究》等。
萧炳炎
萧炳炎(生卒不详),今吉安市青原区滨江街道友谊长芫村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前后肄业阳明书院、白鹭洲书院。二十三年(1897)中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历辽沈、山东各道御史,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精通医术,著有《医学讲义》。《中国医籍大辞典》载:此书“约成于清未。抄本原藏天津中医学院图书馆。”
毛健吾
毛健吾(1908-1968),又名毛礼健,今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江头毛家村人。
1924年考入江西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文书,1927年保送入中央党务学校学习,1928年毕业后从事党务工作>1935年,任上校党务科长兼和平通讯社社长。1937年11月,在郑州创办《大刚报》,并任社长。并先后办了大刚造纸厂、大刚报印书馆、大刚书店及大刚中学。1938年8月,国民党中宣部令《大刚报》停办。报社迁往衡阳继续出版。1940年3月,发动募集“十万救急包”运动,支援前方抗日。1942年至1944年间,《大刚报》创办敌后航空版义务发行。《大刚报》还举行了爱国义卖献金活动,支援抗日前线。1947年6月,陈立夫出面改组《大刚报》,成立官办的南京《大刚报》。撤销毛健吾报社职务,派往美国考察。1949年3月他以个人身份在美国参加了世界文化科学和平大会。1950年9月,毛健吾回到北京,受到中共中央统战部欢迎。先后在《进步日报》和《大公报》任编辑。1957年错划为右派,受冤入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予以平反昭雪,
匡钱升
匡钱升(1910-2004),今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岭上小金城村人。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八路军警卫第四团无线电台报务员,冀中区党委电台报务员,冀北区党委第八地委电台分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合江军区、福锦地委电台队长,第四野战军总后勤部三分部电台台长,四野通讯处二科通讯参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庐山管理局交际科长、处长、水利电力处长、水电厂厂长、通用机械厂厂长、工交部长、九江发电厂党委书记。1980年离休,享受副地级待遇。
施德宜
施德宜(1911-2001),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施家边村人。
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六军团新兵团代指导员,没收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教导队司务长,晋察冀军区四军分区与平井游击队供给处主任,第五团供给处主任,军分区供给部保管股股长,三十五团供给处主任,抗大总校三大队供给处主任,七分校供给处副主任,晋冀鲁豫军区警卫团供给处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随营学校供给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军后勤部运输科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运输科长,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行政处长,西安化工厂副厂长。1955年被授予少校军衔。1977年离休,享受地级待遇。
戴忠元
戴忠元(1912-?),原名戴忠燕,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施家边长桥村人。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六军十八师五十三团机枪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三五九旅炮兵连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九旅炮兵连长,晋绥边区九分区贸易公司经理,银行行长,武都地委秘书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甘肃省检察厅驻粮食厅检察专员兼主任,1965年离休,享受副地级待遇。
陈诚巨
陈诚巨(1912-1979),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龙塘村人。
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度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村少先队长,乡互济会委员,红军三十七团一营三连和红一军团十三团三连指导员,中央军委警卫营党总支书记。长征时,三次负伤,不下火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陕北残废军人医院宣传股长、政治委员,陕甘宁边区党校副处长、政治处主任,中央军委卫生部疗养院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党校政治委员兼主任,晋冀鲁豫军区通信二局副政治委员,中共天津市第九区区委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南革命大学处长、教育长、党委书记,行政学院第一副院长、党委书记、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湖南省财贸办公室与政治部副主任、政协湖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1979年在长沙逝世。
王治民
王治民(1913-1994),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固山村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总司令部特务长、连长、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休养,后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结业后任新四军四师警卫队长,四连连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江苏省淮远县某税务所所长,洪泽县水上税务所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安徽省灵璧县酒厂股长。调回吉水县后,先后在阜田区税务所、水南区税务所、阜田粮库、金滩粮库、水南粮管所、白水垦殖场、水南供销社等单位工作。1975年离休,享受副地级待遇,
刘明柱
刘明柱(1913-1991),今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黄塘村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期间,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部队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管理股股长。建国后,历任福建省委管理科科长、福建省专卖管理局局长(厅级)等职。1991年5月8日,在漳州逝世,
郭斌
郭斌(1914-1988),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富滩垂裕村人。
1929年参加游击队,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军医处司药,第一师一团卫生队长,第二师四团卫生队医生,军团野战医院三所所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卫生部所长,三五九旅卫生医务主任、院长,晋绥军区五军分区卫生部长,军区卫生部医政处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绥军区独立第四旅卫生部长、晋绥军区、昌梁军区卫生部医务主任,华北军区卫生部医政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军委铁道部卫生局副局长兼铁路总医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卫生局副局长,铁道部视察办公室副主任,劳动保护监察室主任。1982年离休,1988年4月1日在北京逝世,
蔡斌
蔡斌(1914-1987),原名蔡和中,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丹村源头村人。
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37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本村少先队长,参加了攻打吉安的战斗。参军后,历任红一方面军班长、排长、西北保卫局保卫科科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央军委军工局延长石油厂总务科长,中央管理局总务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热河省贸易总局赤峰分局保管股长、佳木斯纺织厂保管科与材料科科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东北纺织局科长、党总支书记,营口纺织厂事业科科长,1979年离休,享受地级待遇。1987年5月在营口逝世。
戴发生
戴发生(1914-1996),原名戴发焕,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施家边长桥村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军班长,十八集团军招待所司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十八集团野战军供给部司务长,太行军区邢台武工队班长,刘邓(刘伯承、邓小平)大军第六纵队连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营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湖北省军区大队长,武汉钢铁公司土方公司副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机械工业部处长,1984年离休。
匡君松
匡君松(1915-2007),字志民,今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匡家村人,
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入党,派到红军学校学习后,分配到中央司令部警卫营任排副。1934年10月随军长征,负伤后留在地方搞地下工作,发展了很多党员;后因叛徒出卖而被捕,逃出监狱后,派往吉安八路军办事处工作。后调往安徽靖安新四军军部,与叶挺、项英一起工作至“皖南事变”。“皖南事变”之后,调往江苏无锡任游击队司令,后任新四军一师某营教导员。解放战争期间,在华东野战军粟裕部二十三军任某师政治部主任。解放后,在南京军事学院任供输部政委。1954年转入地方工作,任安徽省粮食厅副厅长,享受厅级待遇。
刘叙明
刘叙明(1915-1998),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社山绕源村人。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三军团十二团排长、连长、营长、营教导员,中央军委机要科科员、组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机要科组长、科长,鲁西军区、冀鲁豫军区机要科科长,延安党校第四部党支部副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本溪市石桥区委副书记,保安队长,中共南劳区委书记,本溪县武工队政治指导员。中华人世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本溪县委组织部长,鞍山市工会副主席,市机关党委副书记,市总工会副主席,市人大政法办公室副主任。1983年离休,享受地级待遇。
胡彬
胡彬(1915-1997),今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栗溪村人。
1933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入党。参加过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斗,参加了长征。历任红一方面军一师五团战士、红一方面军司令部警卫排警卫员、一师回民连指导员、留守兵团警备三团三营九连指导员、留守兵团野战医院指导员、抗大总校五大队学员、警备一旅八连指导员、134师401团三营教导员、134师卫生部副政委、134师教导大队副政委,中南军区健康归队团政委、中南军区后勤油料总库政治委员、39预备医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过直罗镇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上校军衔,荣获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和二级红星荣誉章。
杨传焕
杨传焕(1916-1996),今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流坊长尾村人。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3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军班长、排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卫生所所长、队长,平西军分区卫生处处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察哈尔省总医院院长,河南许昌军分区卫生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历任五十一军卫生部副部长、空军卫生部副部长、武汉钢铁公司医院院长、冶金工业部第一冶金建设公司卫生处长。1982年离休,享受厅级待遇。萧明清
萧明清(1916-1985),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古富萧家村人。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村儿童团长、少先队长、红军排长、连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三五九旅七十八团连指导员,七一九团营教导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五九旅七一九团营教导员、四十七团政治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团政治处主任,湖南省源陵县大队政治委员,源陵军分区团政治委员、武汉军区教导团政治委员,八师政治委员、政治部主任,株洲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第三机械工业部精密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三0三研究所党委书记。1955年授予中校军衔。1981年离休,享受司局级待遇。1985年1月7日北京逝世。
林国伦
林国伦(1918-1996),今吉安市青原区东固畲族乡白云山村人。
1928年参军,1929年入党,1934年随军长征。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43师某科科长等职。1955年授予他“八一”勋章和解放勋章,历任江西省军区三处处长、新建县兵役局局长等职。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享受副师待遇。1996年3月5日新建县逝世。
谢水俚
谢水里(1918-?),今吉安市青原区天玉镇平湖谢家村人。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1936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二野卫生部直属医院分院院长、二院院长,川南医院院长,成都市卫生防疫站副站长,成都市血防爱卫会副主任。1982年离休,享受地级待遇。
郭矩
郭柜(1920-2006),字金如,原名应烈,今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龙塘泉湖村人。
从小在本村读私塾,因故辍学后,随父务农。1933年秋,考入江西省立吉安中学,1940年高中毕业,考取重庆军需学校学生班。以中尉军衔分配到陆军第三十七军军需处,1941年春,调长沙市第十军军需处。晋升上尉。1945年夏,晋升少校。1947年夏升中校。1949年秋赴台湾。历任核计员、稽查员、科长、审计官兼第一厅厅长,厅长任职11年之久。
毛礼镁
毛礼镁(1929-2010),女,今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江头毛家村人。
1950年毕业于南昌大学教育系。江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主同盟会会员。她除发表有关戏剧评论文章近百万字外,主编《江西戏剧年鉴》,担任《中国戏曲志•江西卷》编委,负责编撰剧种志。专著有:《江西万载县潭埠乡池溪村汉族丁姓的“跳魁”》台湾出版;《江西广昌孟戏研究》;《江西高安县净明教科仪本汇编》;《赣东灵宝教“太平清醮”科仪本》等,发表论文百万多字。出席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傩文化研讨会;台湾大学、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研讨会;上海复旦大学中日戏剧比较讨论会;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的傩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学术交流会上发表论文《明代五种傩神考》。其个人事迹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和《中国戏剧家大辞典》。
毛智汉
毛智汉(1931-1998),今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江头毛家村人,毛健吾之子。
上海光华大学附中求学期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以自己的家为蔽所,掩护过光华附中地下党支部书记及其他同志,毕业于震旦大学(今复旦大学):
先后在《新民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任高级编辑,《北京政协报》任副社长兼总编,《团结报》任副总编辑。
匡远伦
匡远伦(1939-2006),今吉安市青原区值夏镇坪上村人:
197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I960年8月井冈山大学农学系毕业,分配至吉安县农业局工作。历任农技站农技员、吉安县革命委员会“抓革命、促生产”部干事、吉安县富田公社党委副书记、吉安县长塘公社党委书记,1981年5月至1985年3月先后任吉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井冈山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1985年3月至1987年7月,任中共井冈山市委副书记、市长。1987年7月至1992年9月任中共安福县委书记。1992年9月至1996年12月任吉安行署副专员。1996年12月至2000年8月任吉安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2000年8月光荣退休。2006年11月4日在泰和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