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青原东固畲族方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76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青原东固畲族方言
分类号: H172.4
页数: 4
页码: 877-880
摘要: 本节主要记录了青原东固畲族方言的概况、东固畲族话声韵、畲族话语音特点。
关键词: 方言 青原区

内容

一、概况
  根据该乡2007年的统计,总人口数有18379人,其中畲族大约为2000人。畲族集中在龙家塘、灵丰、江口、古竹、六渡诸村,姓氏有雷、兰两姓。
  东固乡多山,居民除了乡政府所在地比较集中外,村庄一般不大,主要散落在有公路经过的山脚下,以十几二十户为一自然村的居多,不见有上百户的村庄。居民介绍说,先祖源于兴国,或者福建。所讲语言有三种,一种是东固话,即当地的“官话”,公务员常说,流行在东固街上。这种方言与吉安市青原区(河东)的话差别不大。一种是客家话,分布在较远的山村。还有一种就是所谓的畲族话。客家话受当地赣语同化明显,后者保留古音成分更加完整「从保留的语言上看,畲族方言不是少数民族方言,而是古汉语流下来的某一个层次。畲族的名称只是对依山而居农耕方式落后的人群的称呼,保留的仅仅是汉语。
  畲族话会说的人越来越少,主要集中在上述行政村的燕山龙、社公背、东王寨、蔡家龙几个自然村里。其中蔡家龙是说畲族话人口最多的地方,约30多户100余人。
  发音人为雷宗荃,男,1946年生,江口村人蔡家龙人,小学文化;阮招女,女,江口村蔡家龙人,70岁,基本不识字;雷学清,男,43岁,江口蔡家龙人,小学二年级文化;兰才慧,男1964年生,东固小学教师。都为畲族人,会讲畲族话。
  一般认为,畲族话说的是汉语中的客家话,东固畲族话却与本地客家话和东固街的赣方言有很大差异,与当地操这两种方言的人不能通话。畲族话中有一部分闽方言和粤方言成分,为本地方言所没有。这说明畲族话是随着畲族人的迁入而来的,迁入之前可能与闽、粤方言有过接触。以词汇为例,下列说法不见于当地赣语和客家话:
  词义表达新老方言存在差异。教育程度高的年轻人与年长者有所不同,年轻人的表达更书面化,普通话成分增多。比如“木匠”,“匠”年轻人中有读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的,而地道的语音是舌面清擦音还有入声,新老也有差异,年轻人促声不明显,年长者却有清晰的促声。“飞”,老年人说,小孩子说。"还钱"老派说,新派说。
  畲族人离开畲族村,方言就会染上当地汉族方言的特征,即可能染上当地客家话。比如有一位60多岁的畲族老人,由于离开畲族村二十多年至今在东固街与汉族同胞杂居,其方言明显带有当地客家成分,比如把“四”(畲族说)说成,“死”(畲族说)说。把“新”说成,把“七”。说成"。本地客家话没有舌尖后音,而畲族的方言有清晰的舌尖后音。畲族人杂居于本地客家话中后,带不带舌尖后音显得随意,比如畲族人说“船”en",杂居后的畲族人说suan”。词汇当中有些词反映了鲜明的时间层次。比如“厨房”的表达,最早是畲族的意思是“有火的地方”,没有“厨房”这样较重的书面语。“灶前”又要晚一点,起码有了“灶”的概念。最晚的是“厨房”,接近现代共同语。见组声母个别字反映了顎化前的读音。比如“裙”(围~)说ₒ
  二、东固畲族话声韵调系统
  (二)韵母55个:
  私子自粢i字肺屎四a瓦花寡□(肯)ia写笆。剖婆锁锣io瘸去uo锅禾u过火胡句iu鱼昼臭九e是口(住)
  ai米拐矮洗uai台梯腿嘴au刀狗牛沤(~酒)iau浮ui雷eu烧纟刍猴头
  an打蟹甜钱ian烟uan拌烂半官in情问定你uin门孙捆昏en口(茧)恩绳庚uen吞春准蠢n钳盐面电n圆yin晕云
  a三正声请ia。撑青平姓uaij横则汤帮狼掌两抢姜相王枉黄蝗口(还钱:ier)tshan)uij重东冻弄iuq著容§棕葱宗丰rfi□(否定词)h(五唔(否定词)
  a?42灸吓格客ia?42劈o?42薄落凿雹io?42削脚药鸭□(呕吐:o?42au24)i?42食
  笠乙七u?42木浊伏毒iu?十绿俗e?42黑折舌热ie?42叶跌灭垫ue?42骨®?42八瞎蔑铁
  is?42□(nias?42:咬)uae?42鸽夺滑袜uai?脱yas?42屑绝血ui?42挖出
  (三)声调6个:
  三、畲族话语音特点
  (一)古全浊声母今逢塞音、塞擦音时,不论平仄基本上都读送气音声母。这与当地的客家话和赣方言的特点相同。(二)舌尖音有两套:ts、tsh、s和t、th、,其中后者为畲族之外的客家话所没有,在当地是一套罕见的声母;另外还有一套舌面前音、。它们的分布如下:
  (三)一部分精组字遇细音仍读,即所谓的尖音。比如:姐、蛆、四、亲、七、新、信、字。
  (四)轻唇音读声母字数较多,当地客家话和赣方言不读双唇音的字在畲族话中读双唇音。比如:吠、飞、袜mute?42、饭puan、粉pin、问min"、分pin、放。
  (五)泥来母有别。日母读n声母。
  (六)晓匣母常用字中有个别字不读f声母,比如“花”“灰”hu、轻唇音个别常用字也不读声母,比如“蕃”han"(~:蕃薯)。
  (七)少数果摄字的主要元音不是o,而是前低元音.比如“我”、“个”、“大”;或者为后高元音u,比如"磨"mu”、"过"ku"、"火"fu"。
  (八)哈、泰韵为古开口一等韵,今音带有一个u介音。比如"台"、“带"、"来”、猜tsuai、害huaiₒ
  (九)四等韵齐韵的韵母为开口度较大的低元音,这在客家话和赣方言中罕见。比如“米”(大米)mai²⁴、“底”tai²⁴、“剃”、“梯”、“泥”nai、“犁”、“啼”、“弟”、“鸡”、“洗”sai²⁴、"细"sai"。
  (十)侯韵、尤韵的少数字韵母为au,比如“狗”kau²⁴、“沤”au³³、“牛”r)au²²。
  (十一)鱼韵有少数字的韵母读iu,与该韵大部分字读u不同。比如“鱼”niu²²、“女”niu"、“去”riuₒ一般认为,鱼虞有别的时代可以追溯南北朝。那么少数字的语音反映的是上古时候的遗音。
  (十二)曾摄与臻摄、深摄合流。梗摄与曾摄有区别,梗摄的韵母多为,这与当地客家话和赣方言一致,也与更大范围的中国东南各省一致。比如“声”、“请”、“星”、“病”、"命"mia"、"镜"。"。
  (十三)畲族话声调有6个调类,在吉安市所有县(市、区)中算是最多的一个(万安也是6个)。而去声分阴去和阳去,又在赣语中少见(安福也分阴去和阳去)。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