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民族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74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民族工作
分类号: D633
页数: 5
页码: 840-844
摘要: 青原区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最早迁入境内生活的少数民族是畲族,随后,壮族、苗族、满族、回族、蒙古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等民族陆续迁入。至2010年,境内少数民族共有26个。青原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成立于2002年,是区人民政府主管全区民族宗教事务的正科级工作机构,与区委统战部合署办公。
关键词: 民族工作 民族问题

内容

青原区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最早迁入境内生活的少数民族是畲族,随后,壮族、苗族、满族、回族、蒙古族、侗族、瑶族、土家族等民族陆续迁入。至2010年,境内少数民族共有26个。青原区民族宗教事务局成立于2002年,是区人民政府主管全区民族宗教事务的正科级工作机构,与区委统战部合署办公。
  第一节少数民族
  唐朝,畲族蓝姓由福建上杭迁入境内,在封建统治时期,被贬为无籍民,称“菁民”;元、明、清各代续有畲族雷姓从福建徙居于东固。
  少数民族迁入有多种因素,主要是逃避战乱、灾荒、压迫、歧视,这些早期移民,多在境内穷乡僻壤、深山老林中栖身;婚嫁迁入;调遣来支援老区、贫困山区建设。20世纪80年代后,因经商、移民、就业、婚配、调遣以及部分少数民族汉化后落实民族政策恢复本民族等等原因,境内少数民族人口日趋增多。据区民宗局统计,至2010年,全区生活有畲族、苗族、壮族、土家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回族、瑶族等26个少数民族,有少数民族人口二千人。其中人口最多的是畲族,有1543人,主要生活在东固山区一带;其次是苗族,有336人,属于外来贵州移民,主要分布在富田镇、新圩镇、文陂乡一带,靠租田种地为生,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其他少数民族约有四百余人,主要生活在井冈山大学,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
  第二节少数民族扶持
  2002年6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东固镇改设为东固畲族乡。畲族群众主要聚居地龙家塘、樟洲、六渡、黄沙、峰岭、铜灶(古竹)、江口7个村被批准为少数民族行政村。2002~2010年,东固畲族乡向上争取少数民族发展项目32个,争取上级财政扶贫少数民族发展资金417万元,项目涉及油茶低改、毛竹低改、修建乡村路桥、敬老院建设、学校办学条件改善等方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和民族法制教育,在全社会营造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自觉维护团结、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氛围。2005年和2009年,东固畲族乡两度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2010年1月14日,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在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赵智勇的陪同下,亲率有关方面负责同志专程到青原区东固畲族乡走访慰问并考察民族工作。在东固畲族乡,苏荣书记召开座谈会,就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力争在三年内,最多不超过三年,使民族乡的人均收入超过当地的平均水平,达到全省的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
  2001~2010年,7个少数民族村均已修通水泥路,其中村级公路投资约550万元;龙冈公路东固段投资2800万元;18个少数民族村组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兴建了少数民族一条街。
  社会事业
  新建了江口民族希望小学、黄沙希望小学、龙家塘小学、丰岭民族小学、樟因小学等少数民族村小学;引进资金改善了东固中小学办学条件,东固中学新建综合楼、教学楼和师生公寓,东固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更名为东固八一希望小学。落实少数民族学生参加高考、中考优惠加分政策,240名参加高、中考的少数民族考生享受了优惠加分政策。
  产业发展
  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基地带动、部门服务等方式,东固畲族乡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全乡15个行政村都形成了一定的产业特色,涌现出一批毛竹村、茶叶村、油茶村、香菇村;成立茶叶、毛竹、香菇等专业合作社5个,带动全乡3000户农户从事“一村一品”生产。在2009年10月12~13日举行的全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现场会上,东固作为参观现场之一,其发展“一村一品”的做法和经验得到省、市领导和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挂点帮扶
  区乡两级安排机关单位对口支援少数民族村,从经济、信息、科学技术、市场开拓等诸多方面,做好对口扶贫工作,提高贫困少数民族村的经济收入,改善村民生活质量。
  2006年,争取上级移民搬迁资金62万元,对居住在深山区和灾害频发区的114户522人进行了一次性移民搬迁。2010年,向上争资546万元对257户1560人进行了移民搬迁。
  政策落实
  东固畲族乡成立以来,1名少数民族群众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在市、区、乡人大代表、委员中安排有少数民族代表或委员。少数民族青年入伍优先安排。在少数民族乡工作的干部工资上浮得到落实。林业育林基金返还得到落实。2名少数民族干部进入了乡党政领导班子,其中,少数民族乡长于2009年8月配备到位。
  附1:
  中共江西省委苏荣书记在《东固畲乡的2010年》一文中作出重要批示:“看了此信,真是令人高兴。经济快速发展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基础,少数民族干部的健康成长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
  附2:
  东固畲乡的2010年
  吉安市青原区委书记徐明
  地处吉安市青原区偏远山区的东固畲族乡,是我省8个畲族同胞的聚居地之一。这里是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可歌可泣的红色经典。
  2010年元月14日,省委苏荣书记冒着严寒,带着省委、省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关心,来到东固畲族乡实地调研、走访慰问。在听取当地干部群众的汇报后,苏荣书记满怀深情地提出,要力争在两到三年内,民族乡的人均纯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和全省平均水平!随后,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民族地区工作,出台了我省历史上第一个专门为促进民族乡发展的省级1号文件,一场关注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热潮在赣鄱大地迅速掀起。
  最近,按照省委“十万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求,我再次来到东固畲乡的深山区,几夭来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眼目睹并切身感受到苏荣书记走访慰问东固一年后,畲乡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尽管是寒冬,但畲乡到处是火热的建设场面,群众脸上舒展开幸福的笑容,充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这一年,上级对畲乡的扶持接踵而至
  省委、省政府发出加快民族乡发展的"动员令”后,全省各级组织和干部迅速策应。省政府熊盛文副省长、省发改委姚木根主任、省民政厅徐毅厅长、省财政厅胡强厅长、省民宗局谢秀琦局长、省农业开发办章康华主任、吉安市委周萌书记、王萍市长等领导纷纷来到东固畲乡,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拿出了一系列“含金量”很高的扶持举措。一年来,已经落实到位的扶持资金有:省统筹安排的生产扶持资金300万元,省农业开发办支持农田整治资金750万元,省老建办支持深山移民搬迁资金546万元,省民政厅支持危房改造和敬老院建设544.3万元,省水利厅支持安全饮水和小农水项目资金316万元,省林业厅支持毛竹油茶低改资金280万元,省发改委支持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300万元,省民宗局支持少数民族发展资金90万元,省劳动人事厅支持就业培训和劳动平台建设资金以及“一村一品”资金84万元,省农业厅支持果业发展项目60万元,省发改委支持东固计生服务大楼建设25万元、文化站建设12万元、司法所建设5万元以及会同省交通厅支持公路建设50万元。初步估算,仅省直部门2010年对东固的项目扶持资金就达3300多万元。对于地处偏远的东固而言,无疑是一个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上级大力度的扶持,极大地搅动和促进了东固畲乡经济社会发展。据我们测算,仅省里930万元的移民扶贫补助资金和300万元的生产扶助资金,至少拉动当地群众投入1.5亿元以上。在政府资金的撬动下,群众积极参与,筹资投劳,东固的乡村,随处可见正在紧张施工的工地,到处都有群众田间地头忙碌的身影。畲乡群众形象地说,“往年冬季烤火闲,如今门前做工忙”。
  这一年,畲乡群众集群式远离危害
  我们在东固南龙村的移民安置点看到,37幢新建的移民钢筋水泥房整齐划一,占地4000多平米的军民大会旧址正在修复,村民休闲广场基本竣工,房前2000余米长的村道也在加紧绿化亮化。象南龙村这样的移民和危房改造集中安置点,全乡就已建起了6个,2010年有257户、1560名居住在深山、地质灾害危险区和危房的群众可望告别大山,远离危害,实现整体搬迁。
  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深山移民“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区乡加强了移民工作的组织,落实了政府主导、移民主体、乡村协调、部门配合“四轮驱动”的工作机制。在确定安置选址上,按照靠近公路、靠近圩镇、靠近学校、靠近医院、靠近基地“五靠近”要求,确定了东固、南龙、黄沙、江口、三彩、六渡6个集中安置点,这六个点地势平坦,交通便利,乡村干部做了大量的前期协调工作,接受移民所在地的群众顾全大局,发扬风格,为深山移民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新居选址。在搬迁方式上,实行整体搬迁与零星搬迁、异地搬迁与就近搬迁相结合,对深山区移民户,在新居就近帮助其寻求就业门路,达到脱贫目的;对非深山区地质灾害户,就近避灾安置,达到脱险目的。在建筑风格上,坚持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外墙基调、统一配套设施、统一绿化美化、统一补助标准“五统一”,在集中安置点彰显浓郁的畲乡建筑风格。在特困群体的扶持上,由乡村两级出资出劳全程代建小型保障性爱心房。比如江口村的高承恩夫妻均为残疾人,无力建房;江口村妇女朱洋秀只身带着两个女儿,无钱建房,两户的搬迁安置房建设均由乡村两级干部全程代办完成。与此同时,为保持畲族乡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东固畲乡在整个搬迁安置过程中坚持不砍树、不毁林,全年不仅完成了山上造林10580亩、山下造林1038亩,还在1000米长的号镇街道沿线栽种了20厘米以上的樟树400多棵。
  临近年关,走进移民安置点和危房改造户家中,我们听到的是一阵阵喜迁新居的鞭炮声,看到的是一幅幅“告别深山感谢移民好政策,喜迁新居铭记政府扶贫情”等内容的喜庆对联,住进新房的群众开心的笑声回响在青山绿水之间。
  这一年,畲乡群众在家门口拓宽了致富路
  我们来到江口村的一个食用菌栽培大棚内,只见香菇、灵芝等长势喜人。基地创办人雷崇卫高兴地说,目前有近50户群众加入到香菇合作社,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亩,合作社每个成员从省里专项资金贷款1万元,自筹两到三万元,大家合伙买来了冷冻车,建起了冷冻库,产品直销广州等地,一年下来,每户纯收入可增加1.5万元以上。
  围绕产业富民,在省统筹安排300万元生产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配套100万元,按照苏荣书记亲自确定的“有偿使用、无息扶持、定期周转、按时偿还”的使用原则,专门用于扶持畲乡产业发展。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上级扶持资金的撬动效应,引导群众依靠不依赖,拓宽致富门路。一是选准产业。坚持从产业有基础,群众容易学、上路快的产业入手,确茶、茶叶、高山蔬菜、香菇、灰鹅和山黄鸡7大特色扶持产业。二是抱团发展。采取基层组织引办、龙立了毛竹、油头企业联办、能人大户领办、技术部门帮办,组建了毛竹、茶叶和香菇等7家专业合作社,让农户“抱团”闯市场。目前,合作社已吸纳370多户农户入社,辐射影响带动群众2200多户,占全乡总户数的52.9%,畲乡群众步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培育品牌。2010年,东固绿茶被评为全国有机产品和绿色AA级产品,东固鲜笋荣获全省绿色产品和放心产品称号,畲乡群众的品牌意识有效增强,为产品进入市场开辟了“绿色通道”。四是落实责任。区里出台了区乡干部跟进服务的各项措施,实行“一个产业、一个领导、一个专门班子、一套具体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全年东固乡完成毛竹林低改9000亩、油茶林改造5000亩,新增食用菌种植400余亩、高山蔬菜种植1000多亩,新增果业种植大户5户,新增生猪养殖专业户15户、家禽和水产养殖专业户22户,畲乡群众的致富门路进一步拓宽。
  在乡村干部群众座谈会上,大家作了一个初步的估算,一年来,全乡群众人均产业性增收可达600元,劳务性增收达200元,政策性增收达300元,全年农民人均增收预计1100元以上,增幅达到近30个百分点,增长速度是全区的两倍多。重点扶持畲乡的第一年,就实现了省委提出的“达到或超过当地平均水平”的预期目标。
  这一年,畲乡的基础面貌得到了快速提升
  我们走访的黄沙村,畲族群众相对集中,长期以来,全村1400多名群众喝的都是从3里外挑回来的山涧水,到了雨季,喝的是泥浆水。2010年,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困扰几代人的饮水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家家户户足不出门就能喝上自来水。黄沙村的变迁仅仅是一个缩影,在座谈会上,乡村干部无不自豪地说,2010年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项目数量,都超过了前十年的总和。在项目现场,我们看到:东固畲乡投资2000万元的古高线东固段已完成铺建垫层;投资1500万元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学生食堂、澡堂和公寓正在加紧建设;投资470万元的五星级敬老院改造工程已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投资450万元的樟洲城、浪田城高标准农田和水陂工程接近尾声;投资300万元的龙家塘公路全面拉通;投资265万元的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可望年底完工;投资200万元的便民服务中心全面完成;投资72万元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超额完成预期目标。上级的大力扶持,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即便在大山深处的白云山焦江排自然村,在乡村干部的牵头组织下,26户村民筹资120多万元拆除了旧房建起了新房,不仅100%的农户实现了“走上平坦路、喝上干净水、看上有线电视、上上卫生厕、用上洁净能”目标,还新建了功能齐全的公共休闲娱乐场所,昔日破旧的山村转眼成了城里人眼中的生态小区。
  几天的实地走访,我们看到了东固畲乡令人欣喜的变化这些变化所体现的,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效应,是省市领导和部门对畲乡的真情帮扶,是基层干部的倾力推动,是畲乡群众积极性和创造力的集中迸发。一年的帮扶初战告捷,但远远没有到欢庆胜利的时候。我们深知,由于畲乡地处偏远,基础薄弱,自然禀赋先天不足,要实现人均收入和公共服务达到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还需作出极其艰辛的努力;已经实现整体搬迁的深山移民尽管远离了灾害,但他们的后续生活出路还需加大跟踪扶持;已经脱贫的群众如何避免不再返贫,已经发展起来的产业如何不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我们去面对、去破解。我们惟有扎下身子,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族地区发展目标,以超常规的力度和举措,组织带领群众为建设美好畲乡作出不懈的努力。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人物

赵智勇
相关人物
苏荣
相关人物
徐明
相关人物
熊盛文
相关人物
姚木根
相关人物
徐毅
相关人物
胡强
相关人物
谢秀琦
相关人物
章康华
相关人物
周萌
相关人物
王萍
相关人物
高承恩
相关人物
朱洋秀
相关人物
雷崇卫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黄沙希望小学
相关机构
龙家塘小学
相关机构
丰岭民族小学
相关机构
樟因小学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