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老建扶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739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老建扶贫
分类号: F126
页数: 2
页码: 839-840
摘要: 建区前,现青原区所辖区域原所属县(市)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办理老建扶贫事务。2001年2月青原区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老建办)成立,与青原区民政局合署办公,2003年4月开始单独设立机构,并增挂青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扶贫办)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归口区政府办管理。2010年6月,组建青原区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将区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区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移民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区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并增挂区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关键词: 社会生活 扶贫工作

内容

建区前,现青原区所辖区域原所属县(市)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办理老建扶贫事务。2001年2月青原区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简称老建办)成立,与青原区民政局合署办公,2003年4月开始单独设立机构,并增挂青原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扶贫办)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归口区政府办管理。2010年6月,组建青原区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将区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区民政局下属事业单位移民办公室的职责划入区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并增挂区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牌子,为区政府工作部门。
  第一节扶贫对象
  2000年经原吉安县、吉水县申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定东固畲族镇、富田乡、云楼乡、值夏镇、富滩镇5个乡(镇)为贫困乡镇。2001年,富田乡、云楼乡合并为富田镇。将4个乡(镇)的10个村:东固畲族乡的龙家塘、江口2个村委会;富田镇的富田、五方下、高庄3个村委会;值夏镇的桥溪、毛家、思敬3个村委会;富滩镇的垂裕、施家边2个村委会,列为“十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集中扶持时限为2001~2005年。2006年,将东固畲族乡的古竹、灵丰、黄沙3个村委会;富田镇的陂下、王田、云楼、杨渡4个村委会;值夏镇的万胜、南田、坪上3个村委会;富滩镇的丹村、南团、三友3个村委会,共13个村委会列为“十一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集中扶持时限为2006~2010年。扶贫采取点面结合,以集中扶持贫困村为主,同时兼顾其他有特殊困难的非贫困村。
  第二节扶贫方式
  2001年,国家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把扶贫重点放在加快农田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以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村民致富能力,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强化造血功能。青原区贯彻国家扶贫政策,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开发,“一体”指整村推进,“两翼”指产业扶贫和培训。
  整村推进
  2001~2010年,对10个“十五”和13个“十一五"贫困村进行了集中扶持,每个村的扶助时限为5年,投入资金不少于50万。2001~2005年,共向10个“十五”贫困村投入资金531.2万元,2006~2010年,共向13个“十一五”贫困村投入资金813.4万元,通过集中扶持,各村贫困人口减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产业扶贫
  发展“一村一品”,扶助贫困村发展果业、蘑菇、药材、毛竹、养牛、养鱼等种养业,帮助扶贫龙头企业争取贴息贷款规模2240万元,增强企业的扶贫带动功能
  2001~2010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7期,培训人员力64人次,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660人次,输出转移劳动力1446人。
  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2001~2010年,共投入350万元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用于东固畲族乡油茶林改造、毛竹低改、茶叶品种更新等生产项目;新修铜灶、二彩大桥;道路维修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敬老院建设等公益项目。
  采取“政府扶助,单位帮扶,社会捐助,群众自筹”的方式进行扶贫资金筹措,省、市、区部门单位与贫困村进行对口支援,挂钩扶贫,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单位挂钩帮扶。2003~2010年,省科协先后在东固畲族江口村、富田陂下村进行挂点帮扶,自筹及争取资金182.62万元,帮助江口村新建民族希望小学1所、新建库湾1座,帮助陂下村新修水利设施、农田改造和村级卫生所等。江西省武警总队2006~2010年在富滩丹村挂点帮扶,投资40万元帮助新建村卫生所、维修水利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在区内开展党员干部与贫困户“1+1”结对帮扶,通过一对一帮扶,帮助贫困户解决资金、技术及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第三节扶贫项目资金与效益
  2001~2010年,全区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051.83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资金2729.07万元,市配套104.86万元,区配套217.9万元。共实施扶贫开发项目569个,其中种植业项目62个,资金253.1万元,种果树171.33万平方米,种经济林木1453.34万平方米,种大棚蔬菜28.67万平方米,其他经济作物38.33万平方米;养殖业项目36个,资金68.6万元,养畜1900头,养家禽67000羽,养鱼68000尾。交通建设项目196个,资金625万元,新(维)修水泥(砂石)路151条200.2公里,新修桥梁34座414米。水利项目110个,资金322.4万元,新修小水库22座,增加库容11.5万立方米,新(维)修排灌站19座,装机容量77千瓦,修建其他水利设施61处,增加有效灌溉面积1220.01万平方米。小学建设项目17个,资金44.1万元,新(维)修小学4890平方米。村级卫生所建设项目21个,资金157.5万元,新建村级卫生所21所,建房面积6300平方米,方便就医人口46860人。少数民族乡移民搬迁项目2个,资金608.06万元,深山区就近避灾523人,搬迁人数1560人。饮水项目38个,资金116.4万元,解决饮水困难人口2620户11170人。“三清三改”项目47个,资金295.9万元,实施村庄整治自然村47个。加工业项目5个,资金29.7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5家。沼气建设项目101个,资金275.13万元,新建沼气池3440座。培训项目23个,资金176.03万元,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27期,农业实用技术培训5660人次,推广新技术187项,培训转移劳动力1446人。有线电视项目5个,资金8.87万元,安装有线电视1250户。电力设施项目2个,资金1.2万元,架设电线0.5公里。项目管理及监测项目18个,资金47.2万元。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东固畲族乡
相关地名
东固畲族江口村
相关地名
富田陂下村
相关地名
东固畲族镇
相关地名
富田乡
相关地名
云楼乡
相关地名
值夏镇
相关地名
富滩镇
相关地名
富田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