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文化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66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文化机构
分类号: G123
页数: 2
页码: 755-756
摘要: 2001年12月,青原区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成立。2003年4月24日,依据吉青府办发〔2003〕号文件,原青原区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分设青原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和青原区旅游局,区旅游局归口区文化广播电视局管理。2008年5月,成立区新闻出版版权局,与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合署办公。
关键词: 文化机构 文化组织

内容

2001年12月,青原区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成立。2003年4月24日,依据吉青府办发〔2003〕号文件,原青原区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分设青原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和青原区旅游局,区旅游局归口区文化广播电视局管理。2008年5月,成立区新闻出版版权局,与区文化广播电视局合署办公。2010年8月,成立区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内设办公室、广电科、文化科、新闻出版科和旅游科,下辖区广电新闻中心和区文物局两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及文化广电稽查大队、文化馆、图书馆、文工团、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编制44人。2010年实有工作人员39人。
  广播电视新闻中心
  2001年6月,青原区组建广播电视新闻部:2002年,根据区编委“吉青编字[2002]03号”批复,更名为青原区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主要工作职责是把握舆论导向,组织和指导全区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组织实施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采编和播音工作。内设办公室、新闻部、制作部。编制13人,2010年有工作人员13人。
  文物局
  根据国家有关文物法规、政策和吉青发〔2007〕9号文件精神,于2007年11月25日设立青原区文物局,副科级事业单位。主要职责是促进文物事业的发展、实施文化遗产的长远保护和综合利用。编制3人,2010年实有1人。
  文化广电稽查大队
  2001年12月,根据江西省广播电视局《关于印发〈江西省广播电视稽查队伍建设标准〉和〈江西省广播电视稽查人员守则〉的通知》(赣广局发字[2001]7号)文件精神,成立青原区文化广播电视稽查大队。负责宣传、贯彻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对文化经营单位和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保护文化市场合法经营;制止和查处文化经营中的违法行为。编制6人,2010年有工作人员6人。
  文化馆
  青原区成立前,1952年8月,吉安县在值夏镇设立第二人民文化馆,1954年与第一馆合并后迁入中心城区。青原区成立后,2001年12月,成立青原区文化馆,编制6人,2010年有工作人员5人。
  图书馆
  青原区图书馆于2006年成立,编制6人,2010年有6人。
  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位于东固畲族乡,1977年建馆,原名第二次反“围剿”陈列馆,2006年改现名。编制4人,2010年实有1人。
  影视艺术演出公司
  2005年9月,成立电影放映队和歌舞团。电影放映队有11名成员,数字放映机8台;歌舞团以机关干部、教师为主,演员20多人。
  2005年,将青原区电影放映队和歌舞团合并,成立青原区影视艺术演出公司。影视艺术演出公司隶属区文化广播电视局,负责组织实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的电影放映和文艺演出活动。演出公司属企业性质,设立独立法人,实行市场动作,自负盈亏。
  乡镇街道文化广播站
  青原区成立前,1953年,值夏设立区文化站,至1985年,辖区内各乡镇均设立了文化站。1956年10月,值夏、东固开设广播分站,至1985年,辖区内各乡镇均设立了广播站。1990年,乡镇广播站更名为广播电视站。青原区成立后,有乡镇文化站9个,广播电视站9个。2003年4月,乡镇、街道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合并,同时乡镇有线电视业务划归市广电网络公司管理,改称文化广播站。至2010年,有乡镇街道文化广播站9个。
  表31-1-12010年乡镇、街道文化广播站一览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吉安县
相关地名
值夏镇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
东固畲族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