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蔬菜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442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蔬菜生产
分类号: F307.13
页数: 6
页码: 547-552
摘要: 境内蔬菜栽培历史悠久。1958年公社化后,集体按农业人口人均0.1亩的标准分给农户自留地种菜,但因生产面积小,均以自食为主。
关键词: 蔬菜产业 蔬菜生产

内容

境内蔬菜栽培历史悠久。1958年公社化后,集体按农业人口人均0.1亩的标准分给农户自留地种菜,但因生产面积小,均以自食为主。1978年,遵照国务院关于城市蔬菜生产“以近郊为主,远郊为辅”的方针,原河东公社的向阳、梅林两个大队(现合并为河东街道的梅林村委会)曾划归原县级吉安市的青塘公社管辖,专业种植蔬菜,其口粮一律由农业粮改为定销粮,与市蔬菜部门签订粮菜挂钩合同。这期间,因受自然条件、产销体制、生产技术、基础设施的制约,蔬菜产量低,而且淡旺季明显,淡季蔬菜供不应求。
  1995年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改蔬菜自产自食为商品生产,并围绕调节市场供求,引进了反季节栽培技术,兴建大棚,扩大规模,把蔬菜生产作为振兴地方经济一大支柱产业来抓。
  2006年青原区被列为吉安市三个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产业县。2010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4133公顷,其中无公害蔬菜面积3333.3公顷,在新圩建立千亩以上规模供港蔬菜产业基地1个,钢架大棚等设施蔬菜基地10个,培育蔬菜生产龙头企业3家,蔬菜年产量7.3万吨,产值1.34亿元。
  表22-2-62001-2010年青原区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
  品种与分布
  青原区蔬菜品种资源丰富,名特优新品种较多。据《江西蔬菜品种志》载,河东白花大叶蘿菜、长白苦瓜、长肉丝瓜、白皮迟冬瓜、牛角茄、长荷包辣椒、水东萝十冰东黄瓜、青皮黄瓜、水东葫子、芥菜头、紫叶萬笋、短苦瓜、花皮冬豆角、花皮豆角、无花藕16个品种,均属江西省优良蔬菜品种。其中大叶蘿菜、长白苦瓜、芥菜头3个品种闻名全国。
  全区蔬菜种植品种主要有湘研系列、汴椒系列、丰优系列辣椒,京丰系列甘蓝,广东大顶苦瓜,津春系列黄瓜,以色列西红柿,韩国白玉春萝十,台湾毛豆,竹蒿薯,天玉红芽芋头等。
  区境内自1980年起人工栽培食用菌,先只有单一的平菇,后有了香菇、金针菇、凤尾菇等。起初是从外地购进菌种,后来大多数菇农学会了自己配制菌种。建区后,青原区先后在文陂、富滩、富田等乡镇引进了“山宝菌业”、“富荣蘑菇”两大菌业龙头,着力推广稻草秆菌菇、双抱蘑菇等食用菌栽培技术。至2010年,全区食用菌种植面积33公顷。
  表22-2-7青原区主栽蔬菜种类及品种续表22-2-7续表22-2-7
  新技术推广与应用
  保护地栽培保护地栽培是利用温室、塑料棚、地膜、防虫网、转光膜、高保温无滴长寿膜等保护性设施进行蔬菜栽培的一项新技术。它为“春菜冬种”、“冬菜春种”的反季节栽培创造了条件;为蔬菜均衡上市、消灭蔬菜淡季打下了基础。境内的保护地栽培始于1975年,当时县级吉安市青塘公社梅林、向阳等大队建玻璃温室用于冬季蔬菜育苗。保护地栽培的棚型结构,80年代主要以小棚和中棚为主,棚架材料为竹木和少量镀锌钢管,覆盖材料以普通农膜为主;进入90年代后,保护地栽培的棚型以中棚、大棚为主,棚架材料以竹木、镀锌钢管、水泥柱及其他材料为主,覆盖材料以长寿膜、长寿无滴防老化膜、转光膜、生态膜为主;1998年,普遍为钢架塑料大棚,从而结束了大面积的竹木架或水泥柱塑料大棚的历史。栽培时间上由原来的季节性生产发展为周年保护地生产(即春提前、夏遮阳、秋延后)。
  青原区成立后,2003年开始在富滩金丰蔬菜基地推广蔬菜遮阳网加棚膜覆盖栽培技术,至2010年全区已达130多公顷。
  2004年又开始推广无公害(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技术推广区域,全部或部分采用钢架大棚、标准复合型材料大棚,实行路网、沟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药、肥水管理严格按标准化要求操作。通过几年的示范推广,全区建立规模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个,无公害蔬菜农产品认证10多项。
  育苗技术的改进推广保护地栽培技术后,育苗技术由原来传统的按季节育苗发展为反季节多种方式育苗;由原来的直播一次成苗发展为直播后再假植二段育苗。20世纪80年代后期,茄果类、瓜类蔬菜的育苗,在春早熟、秋延后栽培中广泛应用了塑料营养钵(筒)育苗。
  新制剂的应用境内在蔬菜生产上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始于1985年。当时使用较普遍的是赤霉素(又名“920”)。其作用是促进叶菜类蔬菜(尤其是芹菜)的生长,提早上市,提高产量。后来逐渐发展到运用乙烯利涂(喷),促使西红柿提早成熟;运用24-D防落素对西红柿、茄子点(或喷)花,提高座果率;运用多效哩、矮壮素防秧苗徒长,培育健壮秧苗;随后,喷施宝、云大-120、植物生命源、绿风95等各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肥广泛在蔬菜上应用。
  同时在蔬菜病虫害防治方面,广泛推广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取代一些剧毒高残留农药,使蔬菜生产逐步实现无公害化。防病灭虫药主要有:可杀得系列、卡死克、杀毒矶、雷多米尔、达科宁、杜邦万灵、阿维虫清、农夫得利2号、菜蝇杀、绿亨1号、绿亨2号、农地乐、乐斯本、甲霜灵、铜高尚等。
  除草剂主要有:都尔侬达、农民乐、盖草能侬旺、地乐胺、扑草净、乙草胺等。
  生长激素主要有:云大-120植物营养宝、座果灵、ABT生根剂、绿芬威、施乐园、植物双效助扎素、宇航牌高效微肥、喷施宝等,淘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使用的赤霉素(920)。
  蔬菜产业扶持政策
  1995年,原县级吉安市为鼓励农民发展蔬菜生产,对集中连片新建100亩以上常年商品蔬菜基地者,按每亩100元;建立蔬菜大棚者每亩2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当年,县级吉安市蔬菜办公室选择地处105国道和京九铁路旁、有种植商品蔬菜传统和经验的河东镇夏家、沙芫两个行政村建立起全市最大的高标准商品蔬菜基地33.33公顷。
  1996年,对河东镇的夏家、红光,天玉镇的田心等村的蔬菜基地完善基础设施,添购钢管大棚。
  1997年,开发和完善了河东镇夏家村的高效塑料大棚基地2.67公顷;建立和巩固了河东镇梅林村的常年商品蔬菜生产基地3.33公顷。
  1999年,台湾顺元国际有限公司投资100万元港币在河东镇浒冈村开发高效无公害商品蔬菜生产基地7.27公顷。
  2001年~2008年,凡在青原区内投资发展蔬菜生产的,不管是外地客商,还是本地农户,都可以享受国家、省、市、区规定的一切优惠政策。每建一个钢架大棚,补助800元;对新增集中连片、规模在3.3公顷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给予配套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对成绩显著的种植大户从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拿出资金给予奖励;获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绿色食品标志的,予以重奖。
  2010年12月,为加强对蔬菜产业的扶持发展,青原区专门出台《关于印发青原区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奖补办法的通知》(吉青府办字〔2010〕179号)文件,财政划拨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蔬菜产业发展奖励。
  蔬菜产业化生产企业
  江西从玉(青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由广州从玉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主要经营蔬菜、果树种植及种苗和包装材料的销售。公司在新圩建有120公顷的供港蔬菜基地,配套设施有排灌渠、道网、喷灌设备、冷冻房、蔬菜加工房、蔬菜冷藏保鲜库、肥料房和农药、农具仓库。
  吉安市富荣蘑菇开发有限公司公司位于青原区富滩镇棠溪芫下村,由客商陈成悌投资,是一家集双抱蘑菇菌种生产、技术培训、产品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企业。公司除富滩的蘑菇基地外,在富田也拥有蘑菇基地,两地共计蘑菇种植面积20公顷。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