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398
颗粒名称: 第八章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分类号: TS207
页数: 2
页码: 501-502
摘要: 2006年12月1日,青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主要负责区内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
关键词: 食品检验 食品监督

内容

2006年12月1日,青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牌成立。主要负责区内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和日常监督检查。
  第一节食品监督
  监督网络
  2007年,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协调各乡镇(街道)成立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并指导开展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的规范化建设。同时,在各乡镇(街道)聘请9名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在村级聘请122名信息员,构建区、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安全全方位监督网络。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并印发《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青原区食品安全中长期工作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处置等应急流程,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
  监督措施
  2007年始,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每年5.6月份均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活动,组织区农业、质监、工商、卫生、经贸、教育等部门,在社区、城乡结合部、学校开展食品安全现场咨询、投诉以及散发宣传手册、宣传单等活动。
  2007-2010年期间,组织开展学校及学校周边食品卫生安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期间食品安全检查;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保健食品、夏季食品、农村食品市场、生猪屠宰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开展节日(元旦、春节、五一、中秋、国庆)、“两会”期间的食品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第二节农村药品质量监督网络
  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建设
  成立区、乡两级食品药品安全领导小组,下设乡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站。并在全区乡镇(街道)聘请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和信息员,构建区、乡、村三级药品监管网络。
  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
  以当地医药经营企业为依托,建立药品配送中心,向各乡镇发展经营网点,通过签订配送协议的方式向辖区内涉药单位配送药品,逐步建立由区域药品配送中心,乡镇标准药店、村级便民药店构成的药品供应网。
  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的效果
  经测算,药品采购价格较建网前平均下降24%,药品零售价格平均下降35%。
  第三节药品医疗器械监督
  2006-2010年,区内有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263家,其中吉安市林科天然冰片厂是区内唯一的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家,药品批发企业3家,医疗器械批发企业7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家,药品零售企业59家,市级医疗机构1家,区级医疗机构1家,乡镇卫生院3家,其他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所、个体诊所等)177家。
  青原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药品放心工程,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械违法行为。至2010年,共出动执法人员三千八百余人次,开展中药饮片、生物制品、人用狂犬病疫苗、非药品冒充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专项检查,查处药械违法案件271件,涉案货值金额28.93万元,其中假劣药械案件84件,特别是青原区药监局查获的假冒人血白蛋白和与青原区公安分局联合捣毁一个生产加工义齿黑窝点案件,引起了省、市局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此外,还进行药品、医疗器械检测,2006-2010年,药品监督抽验167批次,其中检验合格129批次,合格率77.2%;医疗器械监督抽验11批次,合格率100%。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