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375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商企业登记与管理
分类号: F276
页数: 2
页码: 488-489
摘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增长方式迅速转变,促使工商行政管理方式从监管、惩处向引导、服务、执法方面转变。
关键词: 工商企业 工商企业管理

内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增长方式迅速转变,促使工商行政管理方式从监管、惩处向引导、服务、执法方面转变。
  注册登记
  区工商局制定《青原区工商局“经济户口”管理工作上下联动制度》,坚持推行政务公开,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在注册大厅设置《注册登记办事指南》、《注册登记管理公示栏》,建立电子显示屏,公示登记事项、依据、程序及期限、所需提交的材料、收费标准及依据、申请书格式范本等。
  2002-2004年,全面推行市场巡查制和微机自动缴费制。缩短办照法定工作日,减少办事程序,在注册大厅做到“一门进”、“一口清”,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厅内实现“六有”:即有办事指南、有公示栏、有法律咨询服务、有档案查询、有受理投诉、有电话及饮用水。将在册的3000余户经济组织全部录入微机,完成了数据库建设,并在河东分局试行“电子经济户口 ”管理方式。
  2009年,新注册私营企业151户,注册资本1790万元;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004人,注册资本14790万元;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87户,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2706人,注册资金40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26户,从业人员352人,注册资金1091.46万元。
  2010年,新注册私营企业129户,新增注册资本15899万元,从业人员1477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340户,新增注册资本2678万元,从业人员1966人;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7户。
  至2010年11月底,全区共有私营企业657户,注册资本74894万元;个体工商户6809户,从业人员13679人,注册资金18406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43户,注册资本2562.81万元。
  表19-3-12001-2010年青原区新发展工商个体户、私营企业登记一览
  清理与扶持
  工商管理人员定期上门走访,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及鼓励个私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与业主的交流沟通。10年来共举办了20多期个私业主法律法规培训班,培训业主2000人次。共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500余万元;共办理下岗再就业执照549份,减免规费达约55万元。
  2007年,推行网上年检和上门年检,走访辖区内的8个乡镇和3个工业园,为企业提供上门年检服务。共组织开展清理无照经营专项整治活动5次,出动执法人员6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3台次,检查经营户324户,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35份,办理营业执照260户,立案查处无照经营67起,结案65起。
  2008年,根据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对企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的意见》和吉安市工商局《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企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对辖区内的个体工商户实行了分层分类,建立台账。企业按照ABCD四类信用标准,将企业良好信息和不良信息输入“电子经济户口”,建立了企业信用分类台账。
  2009年,开展清理规范中介组织和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共检查市场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9户,规范了2户经济鉴证类中介组织。同时组织人员对辖区内的企业名称、个体工商户字号名称、商标广告用语用字进行了清理整顿。共检查企业、个体工商户526户,拆除违规制作的企业名称牌匾12块, 拆除不规范广告2条。
  2010年,出台《吉安市青原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服务经济发展优惠的具体办法》,提出涉及免费办照、扩大投资领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大商标帮扶工作力度等方面的12项具体优惠政策。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