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第二届(2007-2010)区政府施政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青原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116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第二届(2007-2010)区政府施政纪要
分类号: D625.56
页数: 2
页码: 347-348
摘要: 2007年,青原区全面启动建设滨江新区路网工程,实施科教路南延、正气路南延、茨萍路等道路建设,城区“三纵五横”路网得到拓展。2008年,青原区行政中心办公大楼落成,机关单位顺利搬迁,科教路南段、青原山景区旅游道路建成通车,启动青原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三城同创”活动。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施政纪要

内容

新城区拓展
  2007年,青原区全面启动建设滨江新区路网工程,实施科教路南延、正气路南延、茨萍路等道路建设,城区“三纵五横”路网得到拓展。2008年,区行政中心办公大楼落成,机关单位顺利搬迁,科教路南段、青原山景区旅游道路建成通车,启动青原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三城同创”活动。2009年,正气广场、文山公园等重点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全面启动实施华能大道改造、105国道“二改一”工程;推进河东滨江新区、正气广场等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完成征地133.3公顷,拆迁21万平方米,为建区以来集中拆迁量最大的一次,全面推进河东滨江新区9条道路建设;新桥、刘家、麻家三个安置小区建设安置房一千四百余套、十六万多平方米。2010年.青原区城建重点工程青原大道“白改黑”、华能大道一期、105国道“二改一”和东井冈公园、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全面竣工;实施建设了汽车文化产业园、华能大道二期、青东公路“三改二”工程、“言爱”滨江学校、区人民医院、青少年活动中心、井冈山大学商业服务中心等重点项目;全年完成城市征地近九十余公顷、城市拆迁34.48万平方米,受到市委、市政府书面通报表彰;滨江华府安置小区隆重开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青原步行街、庐陵风情美食街建成开街,国光超市进驻中心城区。2007-2010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8亿元,城区面积拓展到1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8万人,城区绿化率达40%,城市化水平达45.8%。
  新园区打造
  2007年,引进青原山矿泉水、依玛实业等一批重大项目;新工业区建成荣业大道、生产路,完成吉河110千伏双冋路线路改造工程;富滩工业区建成污水处理站等配套设施,初步形成以铜锌回收利用为主导的有色金属产业群;获“2005-2007年工业三年翻番单项奖”。2008年,新工业园规划建设13公顷的“返乡创业园”;青原山矿泉水、依玛实业等重大项目开匸建设,邦威家居、思瑞再生铜等项目竣工投产。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获全省加快工业发展、加速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2009年,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成功争取工业园区市级审批权限下放,红耐铜锌等铜企业恢复生产,依玛实业等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集中开展两次招商“百日会战”活动,引进鑫旺铜业等一批项目;启动20万平方米的电子工业城建设,河东经济开发区省级生态工业园规划通过省专家委员会初评。2010年,青原区引进了德国量一光电、瓦朗汀、艾吉特等一批低碳节能照明产业项目,举办了中国(青原)低碳节能光科技论坛;全面建成新工业园电子工业城20栋标准厂房及宿舍;启动建设富滩工业园水系湿地公园。新景区建设
  2007年,渼陂古村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推进文天祥陵园建设;完成净居寺毗庐阁重修主体工程;修缮东固革命根据地部分旧居旧址.举办纪念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承办第二期全国红色旅游导游讲解骨干培训班,富田镇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08年,编制青原山风景区、东固畲族乡旅游发展等规划;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启动东固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建设;举办青原山净居寺建寺13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陂下古村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固畲族乡评为省级环境优美乡镇"2009年,推进庐陵文化旅游带建设,按照庐陵民居风格,对105国道和青东公路沿线房屋进行立面改造;按照畲乡建筑风格,改建东固古街;渼陂古村、青原山景区分别授予国家AAAA级和AAA级景区,东固革命根据地旧居旧址群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富田镇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法陂村评为国家级生态村2010年,投资3500多万元,完善淒陂、陂下古村等景区设施,实施青原山景区山前村立面改造,举办第二届陂下古村民俗文化节、全国网络媒体青原行等活动,推出庐陵文化、山水生态等五条精品旅游线路;是年,富田镇被评为中国力史文化名镇。
  城乡协调发展
  农业基础条件完成水利建设三年大决战任务,实施芳洲堤除险加固和白云山灌区节水灌溉工程等项目,除险加固和更新改造项目23个,改造中低产田2013.33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513.33公顷,率先在全省编制《农田灌溉规划》和《水资源综合规划》;2007年,完成林业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2008年,启动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至2010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64.2%;2008年,引进广东丛玉集团在新圩建立千亩供港蔬菜基地,启动万亩“猪一沼一果”生态小区建设,2009年在全市率先推广生态灭虫技术,至2010年,全区共安装杀虫灯4000盏,辖区内1.33万公顷农田生态灭虫技术实现全覆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7家。
  新农村建设启动以“六大体系”(生态安全体系、农田灌溉体系、农村路网体系、农村“三防”体系、产业帮扶体系、商贸流通体系)、“十大功能”(乡镇机关规范化、村级组织阵地化、维稳机构标准化、农技服务网络化、计生服务优质化、文化场所普及化冲小学校配套化、乡村医院功能化儆老院所庭院化、社会保障人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规范化建设,实施了以“三清三改、五通一气”和“二改三化四配套”(二改即庐陵文化风格的立面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三化即绿化、硬化和净化,四配套即自来水配套、卫生厕配套、畜禽栏配套和信息网配套)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整治,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完成238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建设任务,100%行政村和65%自然村通了水泥路,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环境优美、人居和谐、产业兴旺、管理有序”的新农村建设格局。2009年荣获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先进县(市、区)和全省农村清洁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县(市、区)。
  民生工程2007年,青原区在全市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启动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落实社会救助保障和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项启动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和生态移民、深山区移民扶贫搬迁,举办首届农民艺术节,设立区残疾人特别救助基金;当年荣获全省民生工程先进县(区)。2008年,实施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和失地农民生活救助政策以及农村困难群众住房安居工程,启动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工程,举办区第一届运动会,新圩箍俚龙申报为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年荣获全省县级财政收入两年翻番奖和全省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区。2009年,实行残疾了特别救助和敬老院管理体制改革,成立青原慈善会,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区妇保院投入使用,启动区人民医院建设。初步实现了“困有所帮、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其岗、老有所养”的社会和谐目标。2010年,实施非工口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完成了区粮食购销系统、区林业系统、农垦系统国有非工业企业改革工作。

知识出处

青原区志

《青原区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青原区志》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江西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全面、系统地记述青原区的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是地方性、资料性的科学文献。本志记述范围以青原区行政辖区为主;历史记述中涉及相邻县(市、区)的内容,以历史境域为界,同时注明年代。本志以类系事、事以类从,结合社会分工,划分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6大部类。构架为编、章、节、目四个层次,共设36编、191章、681节。

阅读

相关地名

青原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