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疗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85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医疗机构
分类号: R197.1
页数: 2
页码: 560-561
摘要: 遂川县医疗机构,分公办与民营两类。公办医疗机构包括全民与集体所有制医疗单位;民营医疗机构,除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外,还包括村级卫生所(室)与城乡个体诊疗所(室)。
关键词: 医疗管理 医疗机构

内容

全县医疗机构,分公办与民营两类。公办医疗机构包括全民与集体所有制医疗单位;民营医疗机构,除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外,还包括村级卫生所(室)与城乡个体诊疗所(室)。
   公办医疗机构
  1991年全县共有公办医疗机构51所,以后,随着乡镇机构撤并和厂、矿、场企业转制以及各地的中医联合诊所解散停办,至2003年底,县内仅有县直医疗单位3所,乡镇卫生院24所,学校医疗室1个,矿山医务室1个,共计29所(个)。
   县人民医院
  创建于1934年9月30日,原称县立诊疗所,1937年1月改称县立卫生院,1958年更名为县人民医院。是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医院。2003年末有职工379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2人,中级职称120人。有内、外、妇、儿、医技、行政等38个科室,开放病床330张。1995年经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2001年列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和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结为友好协作医院。同年6月2日,县政府批复同意县人民医院成立遂川县“120”急救中心,次月正式开通运行。医院年均门诊量16万人次,2003年业务收入3061.7万元。
  县中医院
  创建于1954年,原为泉江镇中医联合诊疗所,1959年改称为泉江镇中医院,1982年更名为县中医院。是集中西结合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中医院。有内、外、妇、儿、医技、行政等22个科室,开放病床100张,年均门诊量6.5万人次。2003年末有职工92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2人,中级职称31人。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03年业务收入559.5万元。
  县康复医院
  创建于1958年10月,原称县麻风病防治所,1966年7月改称县皮肤病防治所,1973年1月更名县康复医院,址设雩田镇江背村。2003年有职工1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内设职能科室5个和麻风病人康复村1个,2003年在县城开设皮肤病防治门诊部1个。
   乡镇卫生院
  2003年底,全县有乡镇中心卫生院7所,即雩田、草林、大汾、左安、衙前、巾石、堆子前,有职工25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7人;乡镇一般卫生院17所,即双桥、新江、五斗江、西溪、戴家埔、营盘坏、高坪、汤湖、黄坑、南江、禾源、碧州、枚江、大坑、珠田、上坑、盆珠,有职工18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8人。
   学校医疗室
  遂川中学医疗室,有专业技术人员1人,负责学校卫生防疫和师生保健及一般医疗工作。
   矿山医务室
  碧洲钨矿医务室,有专业技术人员2人。2004年因企业转制停办。
   民营医疗机构
  1991年,全县有村级卫生所(室)400个,其中村或群众集体办37个,乡村医生或卫生员联合办140个,个体办218个,其他方式办5个。2003年,县内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到686所(个)。
   民营医院
  2003年由深圳光宝华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兴办光华医院,址设县城工农兵大道36号,租赁原五指峰大酒店改建,应清华为董事长。次年5月1日试营业,设内、外、妇、儿、五官、中医、皮肤、性病等科室,有病床60张,职工53人。
   村级卫生所(室)
  承担所在村防疫、保健任务并兼营医疗业务,行政受乡、村领导,业务受乡镇卫生院指导。属非营利性村级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网络的最基点。2003年全县共有322所。
   个体诊疗所(室)
  广泛分布于城镇与乡村,专事个体医疗活动,属营利性社会医疗机构。一般情况下,不承担防疫与保健工作任务,国家有关部门,每年对其收缴一定数额的税金与工商费用。2003年全县共有个体诊疗所(室)363个。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机构

遂川县人民医院
相关机构
遂川县中医院
相关机构
遂川县康复医院
相关机构
遂川中学医疗
相关机构
光华医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