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852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医疗
分类号: R197.1
页数: 6
页码: 560-565
摘要: 遂川县医疗机构,分公办与民营两类。公办医疗机构包括全民与集体所有制医疗单位;民营医疗机构,除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外,还包括村级卫生所(室)与城乡个体诊疗所(室)。
关键词: 医疗管理 医疗工作

内容

第一节医疗机构
  全县医疗机构,分公办与民营两类。公办医疗机构包括全民与集体所有制医疗单位;民营医疗机构,除规模较大的民营医院外,还包括村级卫生所(室)与城乡个体诊疗所(室)。
   公办医疗机构
  1991年全县共有公办医疗机构51所,以后,随着乡镇机构撤并和厂、矿、场企业转制以及各地的中医联合诊所解散停办,至2003年底,县内仅有县直医疗单位3所,乡镇卫生院24所,学校医疗室1个,矿山医务室1个,共计29所(个)。
   县人民医院
  创建于1934年9月30日,原称县立诊疗所,1937年1月改称县立卫生院,1958年更名为县人民医院。是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医院。2003年末有职工379人,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2人,中级职称120人。有内、外、妇、儿、医技、行政等38个科室,开放病床330张。1995年经国家卫生部授予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2001年列为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医院和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结为友好协作医院。同年6月2日,县政府批复同意县人民医院成立遂川县“120”急救中心,次月正式开通运行。医院年均门诊量16万人次,2003年业务收入3061.7万元。
  县中医院
  创建于1954年,原为泉江镇中医联合诊疗所,1959年改称为泉江镇中医院,1982年更名为县中医院。是集中西结合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县级综合性中医院。有内、外、妇、儿、医技、行政等22个科室,开放病床100张,年均门诊量6.5万人次。2003年末有职工92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2人冲级职称31人。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二级甲等中医医院。2003年业务收入559.5万元。
  县康复医院
  创建于1958年10月,原称县麻风病防治所,1966年7月改称县皮肤病防治所,1973年1月更名县康复医院,址设雩田镇江背村。2003年有职工12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9人,内设职能科室5个和麻风病人康复村1个,2003年在县城开设皮肤病防治门诊部1个。
   乡镇卫生院
  2003年底,全县有乡镇中心卫生院7所,即雩田、草林、大汾、左安、衙前、巾石、堆子前,有职工25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7人;乡镇一般卫生院17所,即双桥、新江、五斗江、西溪、戴家埔、营盘坏、高坪、汤湖、黄坑、南江、禾源、碧州、枚江、大坑、珠田、上坑、盆珠,有职工18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8人。
   学校医疗室
  遂川中学医疗室,有专业技术人员1人,负责学校卫生防疫和师生保健及一般医疗工作。
   矿山医务室
  碧洲钨矿医务室,有专业技术人员2人。2004年因企业转制停办。
   民营医疗机构
  1991年,全县有村级卫生所(室)400个,其中村或群众集体办37个,乡村医生或卫生员联合办140个,个体办218个,其他方式办5个。2003年,县内民营医疗机构发展到686所(个)。
   民营医院
  2003年由深圳光宝华实业有限公司投资1000多万元兴办光华医院,址设县城工农兵大道36号,租赁原五指峰大酒店改建,应清华为董事长。次年5月1日试营业,设内、外、妇、儿、五官、中医、皮肤、性病等科室,有病床60张,职工53人。
   村级卫生所(室)
  承担所在村防疫、保健任务并兼营医疗业务,行政受乡、村领导,业务受乡镇卫生院指导。属非营利性村级医疗机构,是医疗卫生网络的最基点。2003年全县共有322所。
   个体诊疗所(室)
  广泛分布于城镇与乡村,专事个体医疗活动,属营利性社会医疗机构。一般情况下,不承担防疫与保健工作任务,国家有关部门,每年对其收缴一定数额的税金与工商费用。2003年全县共有个体诊疗所(室)363个。
   第二节医疗队伍
  1991年,全县有医疗卫生人员1353人,其中公办942人,民营411人。2003年底,全县共有医疗卫生人员1838人,其中:县、乡两级公办医疗机构中的现职人员1097人,学校、矿山医务室3人泯营光华医院53人,乡村医生322人,个体医生363人。在全县医疗卫生人员总数中,聘任正高级职称的4人,副高级职称的50人,中级职称的237人,初级职称的1307人,已具备规定学历但工作年限未达规定标准的在岗待聘人员103人,其他无职称人员137人。
   中医
  1991年,全县公办医疗机构中有中医人员128人,乡村和个体医生中有中医人员511人,共计639人。公办医疗机构中,多数人员为中医大中专院校毕业分配,少数人员以及乡村和个体医生中的中医为师承家授学徒出身。
  随着西医科技的发展,部分中医人员改行西医,至2003年,全县有中医人员385人,其中公办医疗机构189人,乡村、个体和光华医院196Ao所有中医人员,均取得相应的任职技术职称。
   西医
  1991年,全县公办医疗机构(含学校、厂矿)和乡村、个体医生中的西医人员共有1021人。2003年发展为1453人,其中,公办医疗机构908人,民营医疗机构545人。2002年以前,公办医疗机构的西医人员,全部是国家统一分配的大中医药院校毕业生。2003年,人事制度改革后,实行公开招聘;民营医疗机构中的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大部分学徒出身,少数自费就读于医药院校,毕业后自主开业。所有乡村和个体医生均经县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考核发证,分别获得中级或初级技术职称;民营光华医院的西医人员则全部聘请县内、外离退休医务人员。
   培训教育
  为提高医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县卫生部门鼓励并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及各种形式的培训教育。按规定,县级医院的医务人员可在省内医院进修,部分重点专业技术人员,经县卫生局批准可在省外大医院进修培训;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一般由县医院培训,经批准可在地(市)级医院进修。对在职的进修人员发给基本工资,条件较好的医疗单位还承担进修、培训期间的全部或部分费用。乡村医务人员,由县卫生学校组织办班培训。1995年末,县卫生学校停办,乡村医生、妇幼保健员由县卫生局安排下属医疗、保健单位组织培训。1991—2003年,全县参加省、市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培训人员达790人次,县内培训乡镇医务人员268人次、村级保健人员1560人次;全县80%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各类医学培训教育,有128人取得第二学历。
   第三节设施设备
  业务用房
  1991年,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业务用房29697平方米,此后,全县医疗卫生单位加快业务用房建设。县人民医院先后投资800万元兴建外科住院大楼、医技大楼、改建原内科大楼,新增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县中医院接管原瑶厦卫生院后,于1995一1999年期间相继兴建3600平方米的住院大楼和45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2002年,县妇幼保健所兴建5350平方米的保健大楼。县卫生防疫站兴建1990平方米的卫生防疫综合大楼。草林、雩田等13个乡镇卫生院先后改建、扩建或新建门诊部、住院部。至2003年底,全县医疗卫生单位新建、扩建、改建业务用房面积35253平方米,全县总计医疗、工作用房面积41758平方米,是1991年的1.41倍。
   病房病床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医院先后改善了住院条件。从2001年起,县人民医院多次改建和调整病床设施,将所有木质床改为不锈钢床,配备了自动翻身床、多功能康复床、骨科牵引床、褥疮预防气垫床等。在11个住院病区设置了优质病房,装有电话、电视、空调等设备,每个护理单元设1至2名清洁员和生活护理员。县中医院也设立高档次病房,内有单独卫生间、陪护床、有线电视、空调等设备海日为病人供应热水、开水。
  2003年,县人民医院投资95万元,将县云岭林场场部办公旧址改建成县“非典”防治点,内设病床20张,各类设施、用具齐全,因未出现“非典”病例,留作备用。
  至2003年底,全县共有编制病床732张,其中县人民医院250张;县中医院100张;县妇幼保健所50张;县城光华医院60张;乡(镇)中心卫生院149张,其他乡镇卫生院123张。
   诊疗设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县内各医疗卫生单位逐步购置一批常规诊疗设备和高科技诊疗仪器,用于临床诊疗。
  县直医疗单位和各乡镇中心卫生院以及部分乡镇一般卫生院,都有了常用的检验、放射、诊疗设备。
  2000年以后,县人民医院先后投资2000万元,购置大批高、新、尖医疗设备。其中有美国进口双层螺旋CT、核磁共振、美国GE彩超、阿洛卡彩超及其工作站、CR摄片机、遥控X光机、美国产电视腹腔镜和妇科腹腔镜、阴道镜、宫腔镜、日本富士能电子胃镜和电子肠镜、德国费森尤斯血透机、红外线乳腺扫描仪及其工作站、气压弹道碎石机、前列腺汽化电切仪、多功能麻醉机、鼻窦内窥镜、16导电生理记录仪、日本奥林巴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球分析仪、进口酶标仪、放免检测全套设备、爱滋病毒筛选设备、数字减影机、激光照相机、数码摄影机、吸附式制氧设备冲心吸引冲心供氧全套设备等,并装备5辆救护车和一辆农村巡回医疗专用车。县中医院拥有进口美国GE・CT机、索诺声彩超、超声波碎石机、肺功能测定仪、全自动生化仪、电子胃镜、电子多功能牵引床、进口电脑验光配镜等设备,装备有2辆救护车,并在全市中医院中率先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
  至2003年末,全县医疗单位有固定资产5000万元。其中县人民医院2564.61万元,县中医院688.42万元,县妇幼保健所314.65万元,县防疫站170.23万元,7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合计600.05万元,17所乡镇卫生院合计662.44万元。学校和乡村医疗所(室)有的也添置了小型便携式X光机和牙科仪器、激光治疗仪等。
  第四节医疗技术
  中医
  县内中医传统医术逐年发扬光大,疗效显著。除治疗常见疾病外,治疗肝炎、肺结核、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中风、偏瘫、口眼歪斜和神经衰弱等慢性病以及运用中草药治疗毒蛇咬你烧伤等均有显著疗效,外地慕名来县治疗者甚众。骨伤科、针灸科、五官科和中医妇科、儿科发展迅速。县中医院针灸科采用中医传统疗法,配合牵引、理疗、推拿、按摩、拔罐、放血、小针刀等,有效治疗颈肩腰腿疾病、风湿病、中风偏瘫等症;骨伤科运用中医传统方法整复四肢骨折和脱位,对小儿課间骨折、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骨折迟缓愈合症、外伤性截瘫等疾病治愈率高,利用中医传统疗法、治愈外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262例。县人民医院利用中医逐水软肝法成功治愈肝硬化腹水(失代偿期);利用中医三步疗法治愈脑中风60余例;该院自拟的退黄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临床应用达到省内领先水平,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西医
  县内西医治疗水平日渐提高,治疗范围逐渐扩大,周边县(市)病人慕名来县就诊者络绎不绝。
   外科
  县人民医院和县妇幼保健所先后引进腹腔镜手术系列设备,成功开展腹腔镜下胆囊、阑尾、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县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治疗中心成功开展二尖瓣狭窄球囊成形术、冠状动脉造影术、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安装等手术。1997年5月至1998年5月,主治医师谢建宏采用剑突下横切口心包底置管引流术,成功抢救心包填塞致心力衰竭10余例,开创县内胸腔外科先河,成功抢救重度胸部创伤30余例。县人民医院脊柱创伤治疗中心,先后开展颈椎间盘突出髓核及前路钢板固定术、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椎管狭窄扩大成形术、骨椎骨板及滑脱DICK、RF、AF钉、Steffe钢板固定术、Harrington氏、lugue氏棒等各种脊柱固定器材内固定术、全競及人工股骨置换等手术。主任医师梁路石1999年采用半梅花梯形齿状自身加压接骨板治四肢骨干骨折治疗法,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专利、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至2003年底,手术成功矫治小儿麻痹症患者60余例。县人民医院眼科治疗中心,开展现代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青光眼手术,治愈患者2000余例;1999年以来,副主任医师肖志军自创改良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700余例,居国内领先水平,获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县人民医院肿瘤介入治疗,已成功治疗各种恶性肿瘤40例;开展的肝癌TAE和TACE术,肺癌BAI术,胃肠胰脾癌、肾癌、脑肿瘤、食道癌化疗术、皮下泵植入术、四肢肿瘤与良性肿瘤介入治疗术,经皮穿刺肺、肝活检术、肝癌和胸腹壁转移癌性化学化融术、多种支架植入术等均取得良好效果。乡镇中心卫生院及部分乡镇卫生院普遍能开展清创缝合、下腹部手术、阑尾、疝气切除术等,个别卫生院还能施行上腹部手术。
   内科、儿科
  1991年后,内科儿科疾病的诊断治疗范围不断扩大,诊断符合率和医疗效果明显提高。县人民医院内科利用WLFH0Y电脑超滤腹水浓缩回收术联合软肝利水术,成功抢救顽固性肝硬化并腹水、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危重患者多例。儿科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危急重症儿童的抢救,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县中医院在全市县级医院中率先引进和开展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和肺功能检查术,成功开展支气管冲洗疗法、胸膜活检和肺活检术,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方面颇具特色。各乡(镇)卫生院也能实施内、儿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治疗。
   中西医结合
  根据临床需要,县内医疗单位大胆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县中医院采用抗蛇毒血清,配合自制的外敷中草药抢救危重蛇伤患者200余例,在周边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吸引了赣州、南康、上犹、吉安、桂东、丰城等地患者前来就医。中医副主任医师郭嘉萌,结合中西医诊断方法施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多种疾病;县人民医院采用推拿加丹参针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经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县妇幼保健所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小儿疳积等症,均取得良好效果。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