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化艺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82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文化艺术
分类号: G127.56
页数: 15
页码: 531-545
摘要: 1997年5月以前,遂川县文化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文化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文化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管理全县文化市场。是年6月,该局与县广播电视局合并,但由于场所等原因,仍分署办公,内设行政股、文化艺术股和文化市场稽查大队,至2000年底,局机关共有干部职工14人。2002年9月机构改革,将文化局和广播电视局合署,设立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下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文工团等6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履行全县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工作的管理职能。
关键词: 文化艺术 地方文化

内容

1997年5月以前,县文化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文化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文化发展规划的制订和组织实施,管理全县文化市场。是年6月,该局与县广播电视局合并,但由于场所等原因,仍分署办公,内设行政股、文化艺术股和文化市场稽查大队,至2000年底,局机关共有干部职工14人。2002年9月机构改革,将文化局和广播电视局合署,设立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下辖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司、文工团等6个副科级事业单位,履行全县文化艺术和广播电视工作的管理职能。
  第一节文学艺术创作
  文学创作
  20世纪90年代以后,遂川的文学创作保持旺盛的势头,逐步形成老、中、青结构均衡并具有一定实力的创作队伍,创作岀大量的文学作品。1991一2003年,全县在市以上报刊发表中篇小说和中篇历史故事共90余篇,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2500多篇,其中获奖作品650多篇(首)。
   小说
  县内文学创作以小说创作为主。1991一1998年,罗秋敏发表长篇小说2部,中篇小说26篇,其中6篇在《章回小说》等刊评和全区(市)文艺创作评选中获各类奖项。1994年,罗秋敏被黑龙江省文联和《章回小说》编辑部联合授予“功勋作家”称号。1995年4月,江西省作家协会、省通俗文学协会、省社科院语言文学研究所、省文联《创作评谭》编辑部等5家单位在县召开“罗秋敏作品研讨会”,著名作家陈世旭和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讨,并给予很高的评价。同年6月,罗秋敏被吸纳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成为继邱恒聪、刘欧生之后遂川第三位国家级作协会员。 与此同时,一些中青年作者也在省内外发表大量小说作品。从1991年起,刘志桂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中篇小说30余篇。2000年以后,刘述涛、彭宏英夫妇,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开办“英涛工作室”,专门从事文学创作,每年在省内外发表小小说数十篇。2003年,福建省电视台、河北省电视台先后来县专访其夫妇,并制作专题节目播放推介。
  1991一2003年,全县作者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作品1100余篇,其中国家级刊物发表90多篇,省级报刊发表200余篇。
  散文
  县内作家、业余作者每年都有散文(随笔、小品文)作品发表。刘志桂的散文《红色圩场今昔》刊于1993年9月23日《人民日报》,并有多篇散文入选《历史的定格》、《华夏散文经典》、《吉安地区文学作品选》等文集。2000年以后,英涛夫妇每年发表散文作品100多篇;一些中青年作者亦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大量散文作品。1991一2003年,全县作者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散文共计600多篇。
   诗歌
  旧体格律诗(词)和新诗创作,均有较大的收获。旧体诗(词)创作以老年作者为主,1993年,左安镇办起“琪花诗社”,开展旧体诗词和楹联创作活动。1995年,该社自筹资金编印一本旧体诗词专集《琪花诗林》,内收集11省45个县市诗词作者的作品。此后,汤湖乡农民罗修齐每年自筹资金编印一至二期《琪花风采》,赠送有关单位和业余作者。新诗创作则以中青年作者为主,每年在市以上报刊发表不少作品。1991一2003年,全县作者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诗(词)作品460多首。
   报告文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中青年作者积极从事报告文学创作,题材也比较广泛。至2003年,全县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报告文学和纪实作品60余篇。
   故事
  县内创作故事的作者为数不多。1994一1998年,罗秋敏在省级刊物发表故事28篇。至2003年,全县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故事作品180余篇。
   剧本
  遂川戏剧创作力量较为薄弱。1991年以来,全县坚持剧本创作的作者仅有两三人。共创作戏剧、小品剧本30余个,供县内文艺团体及部门单位排演,其中有10余个剧本在市以上报刊发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作家协会理事、遂川籍作家刘欧生编写的电视剧《又是杜鹃花开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放;由其担任总策划并参与创作的大型采茶戏《远山》、《乡里法官》分别获全国第八届、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王立楠创作的小戏剧《扳笋子》刊载于《剧本》1993年第10期,填补了遂川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剧本的空白。
   艺术创作
  20世纪90年代以后,县内作者积极从事艺术创作,涌现出不少质量较高的艺术作品。1991一2003年,全县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展览、演岀的各类艺术作品近3000件,其中有500多件分别获得各类奖项。
   音乐
  1991年以来,坚持音乐创作的作者有10余人,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音乐作品在县外发表或参加地区(市)以上组织的音乐作品征集并获奖。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曾德洪先后创作军旅歌曲30余首,由中国唱片广州公司制作成《军营民谣》MTV歌辑在全国发行,其创作的《我的老班长》、《送战友》、《想战友》等歌曲在全国尤其是在军营广泛传唱,深受部队官兵欢迎。其中《想战友》2001年获中央电视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业余组金奖,《送战友》获2003年中央电视台“三角杯”军旅歌曲音乐电视大赛业余组金奖,为县内历史上两次问鼎中央电视台音乐大奖的第一人。此外,曾德洪还创作大量通俗歌曲由广州唱片公司制作成MTV投入市场。2000年,郭大森创作的器乐曲《小夫妻闹新春》参加省农民艺术节演出获三等奖;2002一2003年,樊蔚源创作歌词歌曲作品10余首,在《心声》、《当代歌手喜爱的歌》等歌刊发表,其中《家在我心中》、《乡村干部之歌》分别获《心声》歌词歌曲创作大赛一、二等奖。
   舞蹈
  县内舞蹈创作多为现代舞和民族舞。1991年以来,县文化馆舞蹈干部每年编排舞蹈节目在县内演出或参加地区(市)以上舞蹈比赛。县教育部门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和学生文艺汇演,各中小学均编排一些舞蹈节目参加比赛。县文艺工作团于2003年成立后,演出节目以舞蹈为主,当年编演舞蹈节目20余个。到2003年底,全县共创作舞蹈节目100余个,有的节目在市以上文艺调演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美术
  美术创作以国画为主,兼有油画、水粉画、漫画、工笔画、素描等其他画种。1991年以来,郭汉生以创作国画花鸟而享誉省内夕卜画坛,先后有20幅作品在省内外展出、发表。其中《梅花丛里展风流》入选西安中国文学艺术博览会展出;《胜似春光》入选江苏江都书画院书画大赛名家展;《山崖•夕阳•小鸟》收入《二十世纪中华画苑掇英大画册》。不少中青年作者亦勤研丹青,其中梁浪生创作的国画《金色年华》于1995年获北京国际书画周比赛二等奖并入选中国美术馆展出;彭晓阳创作的国画《太行风骨图》入选省展览;曾建生创作的国画《屹立》、《晨》入选“天马杯”国际书画篆刻大赛展出并被吉林省图书馆收藏。至2003年,全县在市级以上发表、展出各类美术作品350余幅。
   书法
  全县书法创作13年来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除一批中年作者坚持书法创作外,还涌现出不少青少年书法爱好者,所书的魏碑、行、草、隶、篆、楷等各显其长,作品多次在市级以上展出并获奖。1994年,由县啤酒厂提供资金,以省书法家协会,省、市群艺馆,县文化局名义在南昌举办《康健之书法展》,先后在南昌、吉安、赣州、井冈山、永新、信丰等市、县巡回展出。1991一2003年,全县在市级以上发表、展岀的书法作品360余件,其中在市级以上获奖20多件。
   摄影
  1991年以前,从事摄影艺术创作的作者较少,1992年以后,涌现一批中青年摄影作者。张锋光从1993年起在省级报刊发表艺术照50余幅;1999年,县委宣传部以其“遂川风光”系列图片制作成挂历对外宣传。至2003年,全县在市级以上发表、展出艺术图片1800多幅,获奖20多幅。
  1991一2003年全县省级以上获奖文艺作品一览
  第二节艺术表演
  表演团体
  专业剧团
  1991年以后,县采茶剧团停止活动,原有演职人员先后调离分配到县直各单位,仅保留编制,财产收归县文化局管理,1998一2000年,有13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分配到剧团,但因场地、经费等多种原因,仍未恢复正常演出活动。
  2003年4月,在原县采茶剧团的基础上成立县文艺工作团(简称县文工团),属差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有演职员22人,演职员实行全员聘用制。办公、演出均在县会展中心。内设会展组、演出组、礼仪培训组。当年编排节目40余个,演出31场次。
   业余剧团
  1990年以前,县内各中心乡镇均办有业余剧团。1991年以后,随着现代文化娱乐产品的普及,农村文体娱乐形式多样,绝大部分乡镇业余剧团陆续停办,能坚持演出的只有大汾等一两个乡镇业余剧团。
  1997年3月,五斗江乡青年黄某自费创办“鹃花艺术团”,排演歌舞、小戏剧等节目,在县内外演出60多场次。因演出市场不景气和经营不善等原因于次年解散。
  2003年12月,成立“俏夕阳”艺术团,演职员以原县采茶剧团人员为骨干计20余人,自筹资金购买服装道具,排演小戏剧、歌舞、小品等节目。
   演出场所
  县人民礼堂建于1971年。1982年4月,改称遂川剧院,由县采茶剧团管理。后因白蚁蛀蚀严重而成为危房。该礼堂于1997年转让给县工商局拆除改建龙城大市场,文艺演出移至县电影院进行。
  县会展中心
  位于县城工农兵大道北侧,坐北朝南。1999年5月1日破土动工,2002年9月18日竣工,该建筑属框架式砖混结构,正面7层,装饰豪华,为县城标志性建筑。占地面积26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其中舞台面积518.44平方米,观众厅面积648平方米,设786个座位,总投资965.9万元。场内各种设施齐全,具有演出、展览、会议等多项活动功能。由县文化广播电视局具体负责管理。
   乡镇影剧场
  系各乡镇演出、放映、集会等活动场所。20世纪90年代以前,全县共有影剧场22个,总座位2万多个。此后,因自然损毁或城镇改造而拆除过半。至2003年,仅存雩田、禾源、巾石、盆珠、五斗江、新江、大汾、扬芬、左安、衙前、碧洲鹄矿等11个影剧场所。
  第三节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网络
  县文化馆
  负责指导全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2003年内设美术书法组、音乐舞蹈组、摄影辅导组和办公室,有干部、职工13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
   乡镇文化站
  20世纪90年代初期,全县有乡镇文化站23个,具体工作任务是结合中心工作刊出宣传栏,开放图书阅览室,举办文艺演岀,组织各类体育比赛等。1992年,大汾、草林、新江3个文化站评为省一级文化站,雩田、汤湖、衙前、五斗江4个文化站评为省二级文化站。同年,新江乡文化站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农村宣传阵地建设先进单位”。1995一1997年,大汾、草林、五斗江、新江、衙前等5个文化站先后评为省“百强”文化站。1999年,草林镇文化站获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90年代后期,多数乡镇文化站由于经费、人员、场地等原因,陆续停止活动。至2003年底,能正常开展活动的有大汾、草林、左安、雩田、堆子前等5个文化站。
   村文化室
  20世纪90年代,全县村级文化室(含青年民兵妇女之家)共有169个,以衙前、新江等乡镇办得较为出色;2001年,泉江镇小溪村设立村文化室;2003年,泉江镇银云社区和银山村都建立文化室,有专人管理,文体设施较为齐全。
   文化户
  1991年以来,一些家居农村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利用自家房屋创办文化活动室,自费订购多种报刊、杂志,添置电视机、放像机等,为村民免费提供文化服务,深受群众欢迎。
   群众文化活动
  县内大型群众文化活动1991年,为纪念建党70周年,县文化部门组织20多个单位排演大型音乐歌舞《赤水泉江》,演出4场,观众达7000多人次。1993年,举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11个单位参演,演职人员640多人。1995年,开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演出活动,在县、乡、村、厂矿巡回演出16场。1996年,举办“遂川县企业文化艺术节”,开展“播种精神文明”巡回演展文化下乡活动,在县城演出、展出后深入衙前等15个乡镇演出18场次。同年5月14日,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在遂川宣告成立,并作首场慰问演出,省文艺学校吉安分校、吉安地区歌舞团、县荧屏小学文艺队参与演出,观众6万人,盛况空前。1999年,举办“中国金橘板鸭之乡经贸洽谈会暨建县1800周年”庆典文艺演出活动。2003年,举办“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遂川”大型歌咏比赛。此外,在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期间,县宣传、文化部门都会组织较大规模的群文活动。
  1991一2003年,全县共举办大型文艺演岀55台208场次,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16次,展岀作品1000多幅。
  参加地(市)以上群众文化活动
  1991年,县内选送14幅书法作品,参加《井冈杯全国书画展》并出版。1993年,选送2幅书法作品入展《江西省毛泽东诗词书法作品展》并获三等奖。1999年,选送摄影作品《锦绣田园》、《牧归》,入选“’99井冈情艺术作品展”,并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2000年,选送12幅美术书法作品参加“江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其中2幅书法作品获三等奖;选送12幅美术书法作品参加“吉安市首届农民艺术节”评选,1幅获二等奖,2幅获三等奖。同年.大汾业余剧团代表遂川参加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演出的小戏剧《月到中秋》和《扳笋子》获表演三等奖,3名演员获优秀演员奖,大汾镇党委、政府获组织奖。2003年3月,选送啖呐二重奏《小夫妻闹新春》参加省、市首届农民艺术节汇演,获省舞台表演三等奖,市舞台表演一等奖;选送3个文艺节目参加“吉安市首届农民艺术节”汇演,分别获表演二等奖、创作三等奖及辅导二等奖。1991一2003年,选送作品参加国家级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4次、省级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12次、市级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20次,共有29幅作品获得各类奖项;选送文艺节目9个,参加省、市文艺演岀5次,5个节目获得奖项。
   乡镇群众文化活动
  每年的重大节日或纪念日,各乡镇都会组织中小学、乡镇机关单位开展歌咏、球类或棋类等文体活动,有的乡镇还举办文艺演出或书画展览。1995年10月,大汾文化中心站先后在县城和大汾镇举办《农家乐》美术书法展,展出作品50多幅。1997年10月,泉江镇“农民喷呐协会”成立,先后排练啖呐节目参加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70周年、遂川建县1800年、吉安撤地设市广场文化活动和江西省首届农民艺术节等重大演出活动。2001年,雩田镇举办“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文艺汇演,演出节目37个。2002年,全县农村在春夏期间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中,大汾业余剧团受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委托,在全县近20个乡镇送戏下乡,演出40余场,观众3万多人次。同年8月,雩田镇举办“双学、双培”文艺演出活动,演出节目20个。
   少年儿童文化活动
  全县的少年儿童文化活动,较大型的一般由宣传、文化、教育部门主办,小型活动则由各学校、幼儿园自行组织。活动形式主要有美术、书法、摄影展览比赛、文艺演岀和联欢活动。1991年9月,举办“庆国庆、颂祖国”少儿文艺比赛,有12个代表队参赛。1997年,举办遂川县少儿艺术节,展出100余件少儿美术书法作品,组织一台文艺演出。同年举办全县第一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文艺汇演,参演代表队47个,演职人员843名,演出节目186个。1999年,举办全县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幼儿类文艺汇演,参演代表队20个,演出节目36个。同年12月,举办第二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中小学类文艺汇演,参演代表队61个,演出节目218个,演职人员1221人。2001年,选送32幅少儿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参加全省大赛暨文化部“蒲公英”奖选拔赛,其中18幅美术书法作品获省级奖项。同年9月,举办遂川县第三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师生书画现场表演赛和文艺汇演,参赛代表队36个,演职人员994人,共演出12场。2002年8月,组队参加吉安市文艺调演少儿类参赛节目汇报演出,演出节目6个。同年5月,选送9幅少儿书法作品参加省市少儿“蒲公英”美术书法摄影大赛。2003年元月,举办全县中小学生“庆元旦,颂十六大”美术书法摄影展,展出作品150幅。
  1991一2003年,全县举办3届中小学幼儿园艺术节文艺会演,举办少儿大型文艺演出活动5次,少儿美术书法作品展3次,有40多幅少儿美术书法作品送省、地(市)参展并有部分获奖。
   文艺培训
  县文化业务部门每年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开展文化艺术培训。1991年以来,县文联一些文学、美术、书法、音乐等协会会员采取集中办班、单独教授等方式,培训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人才百余人次;县文化馆多次组织乡文化站干部外出参观学习,每年派岀专业人员赴乡镇、机关、学校开展文艺培训及辅导活动;1996年,县文化局组织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联合举办全县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业务学习班,参训人员50多人。20世纪90年代后期,县城中、小学利用寒暑假对学生进行艺术培训,县城一些从事艺术教育的在校教师、文化部门的文艺干部也利用假日和周末开办美术、书法、音(器)乐、舞蹈等艺术培训班,先后有100余名学生参加音乐考级,并获10级以下合格证书。2002年,中国文联在吉安地区开展“朝霞工程”扶贫活动,县文联组织30名贫困学生赴市文艺学校接受艺术培训7天。1991一2003年,县文联、县文化馆共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学员2000多人次。
   文化交流
  1996年10月,在县博物馆举办《吉(安)台(湾)书画作品联展》,展出吉安地区(含遂川)作者和吉安籍(含遂川)台胞书画作品100多幅。1997年11月,广东惠州市侨星歌舞团(特邀肖美君)在县电影院举办晚会。1998年,吉安地区采茶剧团来县演出大型现代戏剧《吴成生》。1999年7月,河南中原话剧团来县演岀大型现代话剧《春寒惊雷》。同年秋,省军区文工团来县参加遂川建县1800周年庆典演出。2000年12月,新疆维吾尔夏巴尼亚歌舞团来县举办民族歌舞晚会。2001年11月,北京航空航天歌舞团(特邀迟志强)来县演出。2002年9月,省军区文工团来县参加县会展中心竣工庆典及县抗洪救灾慰问演出。县会展中心竣工后,来县演出的表演团体为数更多,2003年,该中心接待外来演出达20多场。较有影响的演出活动有:陕西省延安市安塞艺术团举办的《党旗在我心中》专题文艺晚会,重庆市航天歌舞艺术团举办的《红岩魂》专题晚会,青海乐都市说唱艺术团举办的曲艺、歌舞晚会,云南民族风情表演艺术团举办的民族歌舞晚会,湖南湘潭市艺术剧院演出大型现代话剧《培民书记》等。
  第四节图书音像
  图书
  图书发行县新华书店是县内图书经营管理的国有书店,1993年11月划省垂直管理。内设门市部、仓库以及会计、业务计划发行等股室,2003年有职工19人,固定资产1067万元。经营与发行图书、音像制品十几大类6000多个品种。1990年销售额144.5万元,2003年销售额达1022万元。
   县新华书店
  除自身设立门市部外,1991年以前,还在各基层供销社设立书柜,经营或批发图书给少数个体书摊书贩零售。1992年以后,县内陆续岀现规模不一的集体、个体书店和书摊。由于图书批发市场逐步放开,盗版图书逐渐增多,集体与个体书店书摊低价进货,销售中灵活让利,导致县新华书店的图书发行业务受到较大冲击。
   图书馆(室)
  1990年,全县有图书馆2个,图书室140多个。2000年,全县有图书馆(室)256个,总藏书量961200册。后来因乡镇撤并、场矿改制,至2003年,全县图书(馆)室减至228个,其中乡镇、村、社区图书室134个,县直单位图书室32个,教育系统图书室60个,县图书馆与遂川中学图书馆各1个,全县总藏书1263896册。
   县图书馆
  是为社会提供图书服务的全额拨款副科级事业单位。内设采编室、外借室、资料阅览部和办公室。1994年12月,文化部授予其“三级图书馆”称号;1998年,省文化厅授予其“一级图书馆”称号;1999年,文化部授予其“二级图书馆”称号。2003年,有干部职工12人,其中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5人。
  1991一2003年,县图书馆新入藏图书52900册,藏书总量达118100册。其中,图书104200册,报刊12900册,地方文献900册,古籍100册。具有代表性的馆藏图书有:乾隆三十六年纂修的《龙泉县志》(影印)8册、《古今图书集成》、《册府元龟》、《佩文韵府》、《说文解字》、《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史记》、《本草纲目》、《诸子百家》、《新文学大系》、《中国大百科全书》、《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等。较完整的报纸有《江西日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井冈山报》等21种。期刊有《求是》(原名《红旗》)、《新华文摘》、《新华月刊》、《半月谈》等。
   县图书馆
  分设成人阅览室和少儿阅览室、参考咨询室和地方文献收藏室。1991一2003年,平均每年发放借书证819份,阅览证400份,年均接待读者36524人次,图书年均流通42389册次,年均开馆时间282天,咨询台共接待读者咨询15832人次,查阅各类资料20730册次,2002年5月起实行部分图书全开架借阅,少儿报刊全开架阅览。
  县图书馆每年开展成人读书活动和少儿读书活动。成人活动主要有图书评论、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文学讲座等;少儿活动主要有少儿故事会、智力竞赛、征文比赛、美术书画赛、游艺活动等。1991—2003年,共开展各项活动51次,参加活动达5838人次。
  1991一2003年,县图书馆送书下乡54次,送书总量25600册;接受文化部与省、市委宣传部及上级出版部门赠书达64411册,折合人民币57.6万元。
   农村图书室
  绝大多数设在乡、村文化站(室)内。藏书总量16.03万册,多为科技普及书刊和一般通俗读物。乡镇图书室读者大多为农民和乡镇单位干部职工,逢坏日开放;村级图书室多在农闲时节或晚间开放,读者一般为农民或企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职工。
  学校图书(馆)
  室全县中、小学图书室总藏书量955586册。遂川中学、职业中学、瑶厦中学、泉江中学、雩田中学、三合中学、唐彩中学、泉江小学等学校都开设阅览室。其中遂川中学图书馆总藏书(含报纸、杂志)50979册(含珍藏古善本62册),年均发放借书证3574份,年接待读者43788人次,书刊流通35243册次,全年开馆时间205天。学校图书馆(室)书刊品种较多,有专人管理,借阅与管理制度较为健全,全天开放阅览,读者多为教职员工和在校学生。
   县直单位图书室
  1991一2003年,县直单位图书室共有藏书2.99万册,能正常开展图书服务活动的有县委党校、人民医院、交通局、工商局、消防大队和武警大队图书室等。藏书种类多为相关专业书籍、理论书籍和少量文学书刊。读者对象为本单位干部职工,有专人管理,在上班期间开放。
   音像音像管理
  1991年,县文化局内设文化音像发行管理站,县广播电视局下设广播电视音像发行管理站,分别负责本系统的音像发行管理。1996年1月,县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将两个管理站的音像发行管理业务,统一委托县电影公司管理,组建“遂川县音像发行总站”。因音像市场疲软,县音像发行总站运作半年后瘫痪。此后,县内音像发行分别由县文化局与广播电视局各自设立的稽查队管理。两局合署办公后,成立“县文化广播电视稽查大队”,统一管理音像市场。
   发行销售
  1992年底,全县有营业性录像放映队(户)25家,发行放映均为1/2模拟录像带。发行方式,由放映单位到音像发行站租用像带,按日计租。1996年以后,模拟录像带逐步被光盘(VCD、DVD)取代,家庭影院进入居民家庭,音像制品出租、出售业务随之兴起。2003年底,全县有音像制品零售、出租、批发经营户45户。
   音像摄制
  20世纪90年代以前,县内音像摄制仅限新闻单位采辑电视新闻;90年代中期,有少数部门自购摄像机拍摄图像资料,县新闻单位也经常应邀为乡镇、部门拍摄专题片。进入90年代后期,一些摄影个体户添置摄像设备,为城乡居民兴办喜事拍摄图像并刻录光盘,提供有偿服务。
  第五节文物
  文物管理
  管理机构
  县文物管理办公室(简称文物办)与县博物馆在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内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为县文化广播电视局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内设群宣组、美工组、保卫组和办公室,负责文物的收藏、管理、保护及陈列展览、法规宣传工作。2003年有干部、职工13人,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4人。
   文物保护
  单位县内文物保护单位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全县共有两处:一是1987年12月28日由省政府公布的“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二是2000年由省政府公布的“遂川县联席会议旧址”。二处旧址详情前志已述。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以前,县内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重点纪念建筑保护单位2处,详情前志已述。
  2003年全县文物普查中新发现重点文物单位7处,次年12月,县政府行文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彭氏辉斗公祠大屋,位于大汾镇洛阳村,清乾隆年间建造,为古民居类,是彭姓客家大屋,一排5栋冲间为祠堂,称彭氏辉斗公祠,两侧为民居。该大屋系二层砖木和土木结构,共有24个厅,14个天井,240间房。屋前原有池塘、围墙和炮楼。整栋建筑规模宏大,木构件雕刻精细,天花板彩绘生动。
  “正亮堂”大屋,位于堆子前镇鄢背村,清雍正年间建筑,为古民居类,是黄姓客家大屋,一排5栋,中为祠堂,名谓“正亮堂”,两侧为民房,二层砖木和土木结构。祠内木构件雕刻技艺精湛,天花板彩绘生动。
  惜字塔,位于衙前镇双境村,明代前期建造。该塔为七层六面,底径1.5米,高约7米。该塔名称有二:一名惜字塔,为焚烧废字纸用;一名赶龙鞭,传说用于赶龙镇邪。
  熊氏宗祠,位于巾石乡近坊村,建于明嘉靖甲午(1534)年,属古建筑类。砖木结构,三进三厅。祠内木构件雕刻纹饰丰富,天花板彩绘人物故事。祠前院墙处建有照壁,廃殿式顶,三楼式。照壁上刻有熊氏宗祠建修时间和主建人名等文字。
  草林红色号场,位于草林坏镇,其范围包括草林老圩场下街和草林毛泽东旧居,属革命遗址类。详情前志已述。
  五斗江战斗遗址,位于五斗江乡号镇附近,范围包括潘屋和后山战壕、棺材岭,属革命遗址类。详情前志已述。
  红六军团西征出发地遗址,位于新江乡横石村,范围包括该地的红军洞、哨口、北洞王家祠,属革命遗址类。1934年7月底,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命令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红六军团在遂川横石一带集结,8月7日从此处出发西征,一路上突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于10月24日到达黔东,与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团在广西印江县会合。
   上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均保存完好。
   文物收藏
  1991一2003年,县博物馆新入馆藏文物384件,其中收缴文物281件,出土文物60件,征集文物43件。馆藏文物共计787件,其中:一级文物中有革命文物2件、历史文物2件;二级文物中有革命文物1件、历史文物10件;三级文物中有革命文物30件、历史文物21件。
  已定级的革命文物有“遂川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证”和“遂川县全安乡苏维埃政府袖章印模板”各1件。古文物中有铜铁器类:东汉禽兽规矩铜镜1件,南宋铜壶、兽耳带环瓶各1件。清乾隆甲戌年铁三足炉、乾隆通宝铜母范各1件;陶瓷器类:唐代青釉敛口罐1件,宋代吉州窑黑釉彩绘碗、青釉堆塑龙纹盖瓶各1件,清代豆青釉三足炉、霁红盂、粉彩开光婴戏纹笔筒、青花喜鹊闹梅盘、青花山水亭纹箭筒、清代瓷青埒花清装人物像各1件;石器类:清代卵石纹端砚、荷鱼纹端砚各1件,蕉叶纹端砚2件。
  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宣传
  每年的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和5月18一25日的“文物保护宣传周”期间,县博物馆和文物办在县城及乡镇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文物保护宣传单并派岀宣传车巡回宣传,设立文物保护咨询处,展出文物保护宣传画,播放《文物保护法》录音带,请县领导作电视讲话等,大力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活动期间,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
   文物普査
  1982年6月,县成立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抽调15人组成普查工作队,历经2年,对全县30个乡镇、1个场和3个居委会进行文物普(调)查工作。普查出一批古文化遗址、古邑旧址、古建筑、历代名人名著、传世文物及出土文物等。2003年8月起,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抽调32人组成文物普查组,利用一年时间共普查走访124个村落,891人次,征集流散文物31件,发现不可移动文物60处,登记流散文物50件,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62处。其中:古遗址2处、古墓葬9处、古建筑39处、石窟寺及石刻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1处。
   文物维修
  1991年以来,县博物馆多次争取上级资金,对重点文保单位进行抢救性维修和保护性修缮。13年间共争取国家扶助资金20万元和省拨资金16万元。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联席会议旧址、毛泽东同志旧居三址,每年除一般性检修外,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分别于1995年、2003年油漆翻新两次,2002年更换木柱多根;2002和2003年先后两次对联席会议旧址进行整体维修。
   打击文物走私
  县内打击文物走私工作由县公安局、县工商局、县文物办等部门共同承担。1993年9月7日,泉江派出所夜间巡逻查获收缴文物37件;1995年11月6日,经群众举报,县文物办会同泉江派出所查获收缴文物129件;1996一1999年,县公安局部署各基层派出所打击文物走私活动,共收缴各类文物114件。2001一2003年,在全县执法检查中共收缴文物40件,古钱币743枚。其中唐代青釉敛口钵、宋代吉州窑黑釉彩绘碗、清代瓷青埒花清装人物像、石砚等,经省文物专家鉴定为三级文物。
   文物利用
  爱国主义教育
  1996年,“遂川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被中共吉安地委、地区行署公布为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省委、省政府列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县城多所中小学,也将该旧址列为本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县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革命遗址,在纪念日、节假日期间,对青少年学生免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协同党、团组织部门开展入党、入团宣誓仪式;每年接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赴革命老区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参观团(队)2~3批次,接待来县考察指导工作的各级领导、专家20批次以上。
   陈列展览
  遂川革命斗争史陈列,县工农兵政府旧址内,分前后两厅,展厅面积1350平方米。展陈遂川人民在1925一1949年的革命斗争史迹,共展出革命文物25件,照片、图表、史料等196幅,展陈内容原分三个部分,2002年改版后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革命风暴席卷遂川;第二部分:军民共创红色政权;第三部分:众志成城勇护赤旗;第四部分:抗日反霸迎接解放;第五部分:先辈风范光照后人。每年开放300天以上,1991一2003年,累计接待观众45万人次。历史文物陈列,2001年以前,设在工农兵政府旧址东面三间厢房内展示,2002年新建文物库房后,搬迁至该楼第三层。展厅面积260平方米,展岀新石器时代以来的文物401件。分陶瓷器、铜器、玉器、铁器、石器等种类。
   临时展览
  1991一2003年,县博物馆先后举办各类临时性图片展览18次。主要有:《井冈山革命精神巡回展览》、《毛泽东生平图片展览》、《中共党史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展》、《孔繁森事迹图片展》、《遂川文物精品展》、《吉台书画作品联展》、《爱我家乡,振兴遂川一一五年改革成果展》、《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生平图片展》、《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展》、《遂川五十年辉煌成就展》、《崇尚文明,反对愚昧图片展》、《光辉的历一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图片展》、《江西辉煌五十年图片展》、《遂川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最(即24个第一)图片展》、《讲文明、树新风图片展》等。
   第六节电影
  电影管理
  管理机构
  县电影公司是管理全县电影发行放映的自收自支副科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公司内设办公室、农村开发部、安全保卫科、电影直属放映队。2003年,有干部职工41人。
   放映单位
  全县电影放映单位有县城与乡镇电影院(队),学校、单位及个体电影院(队),隶属县电影公司。
   县电影院
  直属县电影公司,有工作人员18人,其中放映人员4人,放映场所1个。内设放映机务、影场管理、业务经销组。备有35毫米座机4台,16毫米座机1台。1991年底至1992年6月,投资45万元(其中中影公司4万、省电影公司5万、地区电影公司8万、县财政3万),对影视厅进行改造。2002年10月,以土地换房产形式招商引资,由赣州豪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于2003年5月将县电影院建筑拆除,次年改建成龙泉影视城,建筑面积1940平方米,内设座位700余个。
   乡镇电影队
  1991年,全县25个乡镇电影院(队)中,条件较好的放映场所有雩田、新江、大汾、衙前、西溪、五斗江、禾源、巾石、左安、瑶厦、草林、堆子前、碧洲、双桥、高坪、珠田、盆珠、枚江、南江等19个乡镇。全县乡镇电影院(队)共有35毫米放映机20台,16毫米放映机68台。至2003年底,有10多个乡镇电影院(礼堂)被拆除或改作他用,放映停止。
   单位与个体电影队
  1991年,全县有厂矿、学校、单位及个体电影放映队22个,均使用16毫米放映机放映。由于电视普及,电影市场逐年滑坡,至2003年,个体电影队多数处于停映状态。
   业务管理
  县电影公司对基层电影院(队)实行目标管理;在公司内部重点加强对影片拷贝的维护与片租管理。
   影片拷贝管理
  随着影片经营权下放,1995一2003年,公司自购16毫米影片拷贝76部。2001年,在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中,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国家农村电影“2131工程”先后捐赠16毫米长片8部、科教短片19部。至2003年底,公司库存16毫米影片拷贝472部,16毫米短片200余部。公司对影片拷贝实行严格的保管、检验和爱机护片管理。
   影片片租管理
  1992年起,县电影公司对租赁的雩田、碧洲、瑶厦电影院实行片租承包制,即:确保基数,多收提成,欠收自补。对其他放映单位,则按地区、季节、影片的档次差别,实行以日定片,以片定场,按场计租。1996年后,电影业务逐年萎缩,片租实行以片定租,一日一场,按场计算租金。
   电影放映
  放映方式
  县城电影院一直为座机放映,经营形式一般是窗口售票,也有学校包场或会议包场;各乡镇电影院(队)主要采取窗口售票、集体包场和家庭办喜事包场的方式开展放映活动;单位放映队,只在本单位内部放映;个体放映队除有条件的实行售票放映外,大多在乡村之间流动放映,由集体或农户包场而获取放映收入。
   放映宣传
  一般的影片在放映前,事先张贴海报或电影宣传画介绍影片内容;重点影片除张贴海报、开辟橱窗、宣传栏外,常出动宣传车在县城与乡镇巡回宣传。
  1997年,为配合全民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县内放映大型军事历史文献片《较量》和故事片《大转折》、《鸦片战争》、《红河谷》等共计160场;1998年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电影放映活动,普及率达90%以上;2000年9月,配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组织观看反腐倡廉影片《生死抉择》,共放映20多场。2003年6月,为配合全省开展“弘扬井冈精神,兴我美好江西”专题教育活动,举办为期40天的“江西革命历史电影展映活动”,在全县城乡放映《闪闪的红星》、《赣水苍茫》等10多部影片共计85场次。1991一2003年,围绕各类教育主题,放映专题教育影片总计995场次。
  1991一2003年全县电影放映情况一览
  第七节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经营活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90年代后,以商品形式进入流通领域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娱乐活动逐渐丰富起来。个体文化经营户迅速发展,在县内形成一定规模的文化市场,2000年底,全县文化经营户达到218户,至2003年达320户,从业800人。文化市场包括娱乐、音像、书报刊、美术品和演出、电影、文化艺术培训、对外文化交流、旅游及网络文化等10余个经营项目。2003年,全县计有音像制品零售、出租经营户45户;书报刊零售、出租经营户40户;印刷、打字、复印经营户42户;电子游戏经营户12户;桌球娱乐经营户25户;录像茶座20户;卡拉OK(餐)座50户;网吧12户,其他文化户74户。上述文化户以经营获利为目的,有固定营业场所,实行有偿服务。
   管理机构
  县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
  1995年3月以前称“县社会文化活动管理委员会”,1995年4月更名为“县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为县政府非常设机构。由一名副县长任主任,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政府办公室一名副职领导任副主任,相关单位的领导为成员。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全县文化经营活动进行管理,清理整顿文化市场;查缴、清除宣扬色情、淫秽、封建迷信、凶杀暴力等内容的各种非法出版物,净化文化市场和社会文化环境。下设办公室于县文化局内,由文化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县“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于2002年4月19日,是县委的非常设机构。由一名副书记兼任组长,县委宣传部部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下设办公室于县文化广播电视局,由一名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主要职能是:监督检查全县文化市场,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扫黄”(扫除反动、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岀版物)和“打非”(打击盗版、盗印非法出版)活动。
   县文化市场稽査大队
  1995年成立,为县文化局下设的股级机构。主要负责全县文化市场的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文化经营业主的培训以及文化市场违法行为的查处等工作。2003年1月,县文化局与广播电视局合并后,组建“县文化广播电视稽查大队”,设专职稽查员6名。
   管理活动
  宣传与培训
  针对迅速发展的文化市场和众多的文化经营户,县文化市场管理部门逐年加强宣传、培训与管理工作。一方面对社会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业务培训,教育从业人员遵纪守法,引导正确的精神文化消费,1991一2003年共进行宣传活动60余次,举办经营业主培训班41期,参训人员达690人次;另一方面注重对内提高稽查执法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依法执法,1991一2003年,组织人员参加省市稽查人员培训12期31人次。
   日常管理
  对申请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娱乐活动的集体或个人予以登记,审核合格的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并签订经营管理责任状,建立经营户档案。1991一2003年,审核颁(换)发《文化经营许可证》1651份。对县城文化经营场所每周检查1~2次,对乡镇文化市场每月检查1~2次,有时进行突击检查,发现问题,根据不同情况及时处理。同时公布举报电话,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和管理文化市场。
   集中整治
  1991一2003年,进行规模较大的“扫黄”、“打非”和专项整治活动22次。收缴非法书刊3433册,非法年历画片9100张,非法录像(磁)带、音像制品24869盒(张),赌博型电子游戏机5台、赌博机节目板12块。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