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重大施政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图书
唯一号: 14032002023000072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重大施政纪要
分类号: D625.56
页数: 5
页码: 410-414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遂川县政府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实施兴工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以泉江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以工业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水平。
关键词: 遂川县人民政府 施政纪要

内容

工业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政府以大开放促大发展,实施兴工富民强县的发展战略。以泉江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以工业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水平。199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12716万元。1992年,设立泉江经济技术开发区(2003年更名为工业园区),制定进区优惠政策,“筑巢引凤”。1993年,贯彻落实《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预算内工业企业全面实行转机建制,部门办工业成为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年3月,制发《关于鼓励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企业。1995年,突出增加投入、扩大规模、强化管理三个重点,确定发展以人造板、石板为主的建材工业;以螺旋藻、罐头、饮料、板鸭为主的食品工业;以茧丝、服装、机制纸为主的轻纺工业;以药品、树脂、塑料、香料为主的化工工业等四大重点工业。1996年定为全县”主攻工业年”。县政府加大工业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力度,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名牌战略,挖掘资源优势,工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1997年,按照县委《关于1997年度实施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攻坚战的意见》,全面铺开国有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998年,县政府下发《关于1998年组织二号强攻行动的实施意见》,立足资源优势,主攻“三板两品”(木板、竹板、石板,食品、药品)工业建设。1999年,县政府下发《关于1999年促进工业稳定有效增长的意见》,强化“四个一责任制”(即:一个县领导带一个部门、挂一户企业、协助企业找一条活路),提高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2000年,出台《关于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的决定》,集中三分之一以上领导力量抓工业建设。2001年以后确定以招商引资为总抓手,内外资一起上,不断增加工业有效投入,以商招商,以诚招商,组建小分队招商,取得明显成效。2002年,完善泉江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六通一平”(通水、通路、通电、通讯、通邮电、通有线电视、土地平整)。2003年,工业园区进区项目30个,其中投资较大的项目10个,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比上年增长29.6%和49.8%。全县形成以狗牯脑茶叶、金橘、板鸭为主的食品加工业;以石板、木板、竹板为主的建材工业;以蚊香、祜烯树脂等为主的林产化工业;以了哥王、六味木香胶囊、六味香莲胶囊等为主的药品业;以梭织防寒服装、羽绒服装为主的服装加工业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的工业格局。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12.5亿元,是1991年的9.84倍。
   农业支柱产业建设
  1991年,成立县“粮食增产日本援助项目”领导小组,吸纳外援抓粮食增产和科技扶农。1992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的同时,在全省率先制定县内粮食收购保护价,鼓励农民发展粮食生产;实施“331”蚕桑工程,蚕桑生产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推进“一乡一品”建设,实施农业开发总体战,木竹、蚕桑、果茶、油茶、鹅鸭五大支柱产业粗具规模。1997年,按照县委《关于1997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实施意见》,实施“星火计划”、“丰收计划”,开展“科技进步年”和“良种年”活动。坚持山上抓特色,长短并重;山下抓粮食,水旱并重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以遂川“三宝”为主的特色农业。增加农业信贷资金,发动部门联办和帮办果、竹、茶园,扶持特种水产养殖业和高山蔬菜种植业。1998年,成立农业产业化建设委员会,下设水禽、金橘、茶叶和木竹4个产业化领导小组。2000年,按照县委《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决定》,抓东林公司、遂兴板鸭厂、金乃福食品公司、狗牯脑茶厂等龙头企业及其农业基地建设。在各乡镇因地制宜抓种植、养殖品种结构调整,优化木竹、果茶、鹅鸭产业化经营,形成农工贸一体化的经营格局。至2002年底,全县建成高效林业基地13.3万公顷,果业基地5900公顷,茶叶基地3600公顷,鹅鸭年饲养量600多万羽,板鸭年加工量突破500万只。2003年,农业支柱产业形成以泉江、雩田、碧洲、汤湖、衙前、左安、大汾、草林、堆子前9个乡镇为支点,以105国道、遂川至井冈山、遂川至桂东、遂川至新江4条公路沿线为轴线的区域布局。全县农业总产值7.52亿元,是1991年2.75亿元的2.73倍。
   公路建设
  1991年,全县通车里程为624公里。县政府出台《加强公路修建养护、民工车辆建勤的实施办法》,加强公路建设。1993年,成立乡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和路桥工程队,加紧全县公路建设。1998年,县政府下发《遂川县加快公路建设实施意见》,加大公路建设投入。1999年,县政府出台《关于策应国家积极财政政策加快基础建设的意见》,推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得到提高。2001年后,县政府将公路建设确定为每年度抓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步伐。2002年初,赣粤高速公路遂川段开工在建。是年,县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在建公路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组织协调赣粤高速公路遂川段和连接线建设中有关征地、拆迁事宜,同时抓紧县乡公路建设。至年底,赣粤高速公路遂川段(24.9公里)竣工通车。2003年,县政府印发《关于全县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加大县内公路建设和改造力度。是年7月,赣粤高速公路连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改造,长19.3公里)开工(2004年1月竣工通车)。是年为县公路建设史上年度建设项目最多(有8条县级以上重点公路和13条乡村公路项目在建,总里程340.8公里)、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总投资额近1亿元)。至年底,全县23个乡镇中有14个乡镇通油(水泥)路,308个行政村中有295个村通公路;通车公路(不含通村公路)总里程达1630.9公里,是1991年的2.6倍。
   城市建设
  1993年,县政府确立科学建设城市目标,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首次对县城整体规划进行专业修编。根据规划要求,至1997年的5年间,兴建、改建集贸市场15000多平方米,新建龙泉大桥和陂头脑住宅小区,完成东路大道、泉江大道、龙川大道、交通路等改造工程,县城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1998年后,紧紧围绕“一江两岸”的布局,继续改造老城区,加快拓展新城区。先后完成文献街、商贸街和县人民广场改造工程,硬化东路大道、川江南路路面,完善工农兵大道示范路建设,抓紧滨江小区、怡园小区安居工程以及县城会展中心和商贸城建设工程。2001年,县政府对县城总体规划进行第二轮修编并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新规划重视绿地、休闲地建设,并注重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是年,县城西路街路面硬化工程,村背路、工农兵大道改造工程和会展中心主体工程完工。1998一2002年的5年间,县城新增建筑面积37.2万平方米,新增城市道路面积8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3万平方米。2003年,继续抓紧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启动井冈山大道建设工程,完善龙川大道、川江路、银云路人行道铺设工程和南进出口105国道路段拓宽改造工程,兴建县城东进出口广场、奥宇广场、云川综合大市场、建材机电大市场。是年4月,东路小区建设工程全面开工。县城建设全年完成市政设施投入2034万元,新增道路铺装面积2.62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2.6万平方米。
   通讯建设
  1993年,兴建电讯大楼,开通2000门程控电话。次年无线寻呼通讯开通,3000门程控扩容工程立项。县政府批转邮电局《关于遂川县本地电话网规划草案》,县内开始开通移动通讯业务。1995年,全县实现乡乡通程控电话,实现中心乡镇光缆传输、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1997年,开办数据通信业务,程控电话总装机容量达到1.5万门,全县电话号码由6位升为7位,农话传输实现数字化。1998年8月,遂川县邮电局分营为县邮政局和县电信局。邮政、电信事业发展加快,是年新增通电话行政村60个。次年6月,遂川县移动通信公司正式成立。2001年4月,成立中国联通吉安分公司遂川经营部。是年新建移动基站28个,新增通电话行政村30个。至2003年,全县23个乡镇均开通移动通讯,程控电话用户4.81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34.72%;移动用户2.8万户,联通用户0.86万户,占全县总人数的7.01%。
   水利建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县政府积极筹措资金,采取政府投资、乡镇筹资和发放国债资金等办法,一方面对已有的水利设施进行改造、修复,同时新建一批水利工程。1992年,县政府下发《关于南澳陂、北澳陂、黄坑水陂冬修实施方案》。1993年,出台《遂川县今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在确保灌区用水和水利工程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加紧对县内各大小水利工程的修复和改造。1996年,获全区水利建设目标管理先进县。1998年后,重点对珠田、北澳陂防洪堤和东路小区河堤等险工险段工程进行除险加固和建设。2001年,批转县水电局《关于加快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成立遂川县水利产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县域内水利工程的管理。2002年,成立遂川县病险水利工程建设领导小组。2003年,县政府印发《遂川县2003年度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意见》,启动南澳陂灌区改造二期工程和黄坑水陂改造一期工程。投资360多万元,高标准修建东路小区防洪堤(2004年竣工)。至2003年底,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2100多万元,对横陂水库、同裕水库、龙长岭水库、北澳陂、南澳陂、黄坑水陂和车山陂等蓄水工程进行多次维修、加固和改造;投资1700多万元,对全县21座小(二)型水库和2000多座塘坝进行维修、加固;投资4500多万元兴建安村水库蓄水工程(1993年竣工)、西澳陂(2000年竣工)和曲坛陂(2003年竣工)引水工程,新增农田灌溉面积487公顷;投资1600多万元,对珠田、北澳陂防洪堤、田心和中洲河堤等防洪工程进行维修,保护耕地400多公顷。
   电力建设
  1991年,成立县“三电”(计划、节约、安全用电)工作领导小组。1993年,县政府印发《关于成立遂川江水电梯级开发领导小组的通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乡、村和个人开发水能资源,吸纳民资办电站。1995年,全县实现村村通电。1996年12月,总装机容量1.2万千瓦的安村水电站竣工发电。1998年,全县初级电气化建设通过国家验收。2001年,县政府下发《遂川县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全县农网改造正式启动。2002年,县政府印发《关于县小水电发展,完善小水电管理意见的通知》,加大对小水电开发建设的管理力度。至年底,农网改造在县内17个乡镇实施。2003年,完成农网改造一期施工任务,累计投入资金7145.46万元。城乡用电实现同网同价。1991一2003年,全县共兴建县办电站1座,民营电站17座,开发水能资源总量3.95万千瓦。形成以安村电站、草林冲电站为骨干,各联网电站、私营电站为补充的发电网络,2003年全县发电量1.46亿度,是1991年的3.35倍。
   文化事业建设
  1992年,县政府贯彻“一手抓整顿,一手抓繁荣”的文化工作方针,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投入45万元改造县电影院观影厅;完成峨峰广播电视转播基地第二期工程建设,在县城范围内陆续开播有线电视。1993年,成立县电视台、县人民广播电台。1994年,重点整顿书刊、影碟市场。县城开通加密电视。同时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带动乡镇文化站建设。至1997年,全县已建成29个乡镇文化站,其中大汾、五斗江、草林、新江、衙前等5个乡镇文化站被评为全省“百强文化站”。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相继开播。至2000年,卫星地面接收站发展到221座,全县实现乡乡通有线电视,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已具雏形。2001年,筹资90万元完成峨峰电视发射台技术改造工程。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通过省、市验收。2002年,组织开展农民艺术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完善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与省、市广播电视光缆联网,全县广播和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2%,比1997年均提高21个百分点。2003年4月,在原县采茶剧团的基础上成立县文艺工作团。
   教育事业建设
  1991年,县政府制定《关于加强教育工作,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成立遂川县教育督导办公室,在全县各乡镇成立教育管理委员会,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督导和领导。1992一1994年,贯彻《义务教育法》,完善“三级办学,二级管理”的办学措施,增加教育投入,开通农村教育附加和基本建设教育附加费等筹资渠道,在部分学校试行教师聘任制。1995年,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增加教育投入,加快“两基”(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步伐,除个别贫困乡镇外,全县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997年,县政府转发吉安行署《关于进一步做好教育经费筹措和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不断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体制,确保县财政对教育投入到位,并按规定足额征收并管理使用各种教育附加费。至年底,全县有8个乡镇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有22所学校进入地区星级学校行列。推行校长负责制,全面实行教师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度。采取合并、共建、联办、划转等形式,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重组县职业中学。1998年,县政府下发《遂川县保障适龄人口就学规定》,在全县实行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入学、复学、促学制。1999年,扫盲、普九均通过省政府验收。2000一2001年,县政府先后出台《遂川县中小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工作意见的通知》《遂川县中小学校网点布局调整规划实施工作方案》,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中小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开展中小学校网点布局调整工作。从2000年起连续三年,县政府按照《教育法》的规定,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增幅每年递增一个百分点,确保教育的有效投入,并做好教育经费县级统筹管理和中小学教师工资财政集中统一发放工作,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2002年,在全县农村中小学实施“一费制”收费制度。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校务公开制、教师聘任制、职称评聘分开制、教育教学成效综合评估末位淘汰制。兴办第一所民办高中一一遂川三合中学。2003年,县政府下发《关于遂川县2003年校舍危房改造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安排22个危改项目,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是年,县内第二所民办高中一一遂川唐彩中学顺利建成,进一步促进教育竞争机制的形成。1991月2003年,全县中小学校危房改造资金达8759.2万元,改建危房29.4万平方米。争取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和个人捐建教学楼资金共计840.38万元,建成希望小学36所。
   卫生事业建设
  1991一1994年,全县继续贯彻“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疫、妇幼保健工作和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县、乡、村三级防保网络;逐步改善基础医疗条件,兴建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合并县中医院和瑶厦卫生院;健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建立乡镇、村计划生育服务所(室)。1995年起,实行以目标管理责任制、租赁制和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卫生体制改革。1999年后,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设备投资力度加大,全县医疗设备有大的更新,医疗和管理水平提升较快。2002年,成立吉安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遂川分局,药品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成立社会医疗保险局,推进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公费医疗纳入社会医疗保险体系。2003年,全国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流行,县政府严密部署,采取有力措施,防止“非典”传入县内。是年,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成立全县首家民营医疗机构一光华医院。

知识出处

遂川县志 1991-2003

《遂川县志 1991-2003》

出版者:江西人氏出版社

《遂川县志》共24篇,内容包括:地理、改革开放、三项基本国策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综合、 农业 林业、工业、商贸、财政 税务、金融保险、旅游名产、政法、国防建设、人物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遂川县
相关地名